王 玥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一虎一席谈》传播者与受众心理分析——以“铁腕治霾能否消除‘心肺之患’”为例
王 玥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一虎一席谈》的节目选题是建立在节目工作人员细心观察和准确判断基础之上。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北京、河北,甚至江苏、上海等地频现雾霾现象。2014年,习近平视察南锣鼓巷,新闻照片中习近平站在浓重的雾霾中。本期《一虎一席谈》的两会特别节目基于以上观察做出雾霾问题很严重的判断,设置“铁腕治霾”这个议题。
“媒体在大众传播中起着议程设置的作用,通过信息供给和议题安排有效地影响人们对有关问题的看法。[1]”《一虎一席谈》此次节目设置议程,通过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的意见交锋,影响受众对雾霾问题的看法。
印象整饰是指有意地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行为者选择适当的穿着、言辞、表情、动作或行为,以使对方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
印象整饰,也有研究称之为自我呈现,二者只是语义上的不同,并无实际的差别,可以互换使用。
“社会互动要求人们意识到别人对自己行动的解释。具有保护“面子”的愿望和拥有自我呈现技能的所有组成部分;具有使用印象整饰策略的意愿。人们需要控制自我呈现(言语或非言语)的能力,以培养他们在观众眼中受赞许的形象。[2]”
本期《一虎一席谈》节目的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表达观点时都有印象整饰行为。例如,男嘉宾们西装的形象展示了稳重、成熟的形象,给受众良好的印象,有利于受众听取甚至同意他们的观点。部分嘉宾的自我介绍也是一种印象整饰,有利于受众对其产生良好印象。节目中发言人员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呈现自我,以培养他们在受众眼中受赞许的形象。
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移情即指情绪情感的移进移出。一是把别人的情感移进来体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对方的所见所闻所想。二是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出去让对方体察,和对方一起感受,感染他人。
节目中每位嘉宾表达自己观点后配乐有一个明显的重音,以突出该观念,引起受众的注意,感染受众。本期节目最后两张北京同一地方有无雾霾的图片对比,直观地显示出雾霾的严重程度,直接感染受众。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功能,即选择性注意和集中功能。
“注意作为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它是外在事物进入人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新闻受众只有注意了某一新闻事件,才有可能促使受众对媒体所传播内容的认识和思考。[4]”
本期《一虎一席谈》节目选取了很多受众日常生活中注意到的雾霾,并且以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矛盾作为切入点,探讨以“铁腕治霾”能否消除“心肺之患”,引起受众的兴趣。
需要是个体在“感到缺乏什么”和“期望得到什么”这两种状态下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三种表现水平:有缺乏感,有意向,有愿望。
尽快治理好雾霾是受众们的迫切关注的问题,治理难度大是共识,如何治理成为受众的需要。受众对于治理雾霾有意向和愿望,同时也因目前没有治理好有不舒服的缺乏感。本期节目的两会特别关注满足了受众该需要。
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如此定义新闻:“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铁腕治霾”到底是否可行,也是深受雾霾危害广大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情。
所谓态度是对人、客体或观念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
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传播主体因素。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影响受众态度的改变。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起到重要作用。
凤凰卫视是华语媒体中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是中国大陆地区少数几个获得落地权的境外电视媒体。凤凰卫视的高信誉和权威性都影响到传播者态度的改变。
第二,传播技巧:一面说和两面说。《一虎一席谈》本期节目中不同嘉宾持不同观点,节目画面左右展现两位嘉宾的辩论。并且嘉宾也来自各个不同领域,对于增强节目说服力起到良好作用。
“这里不是一言堂,所有的意见都备受尊重”是《一虎一席谈》的宣传语。意见激烈交锋是节目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嘉宾们的辩论吸引了受众,也激发了受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但是,这也成为该节目的一大弊端。意见交锋固然精彩,但是究竟孰对孰错也使受众产生了疑惑,受众需要思考,也需要意见的引导。
本期节目最后并没有明确回答“铁腕治霾”能否消除“心肺之患”。所以,笔者建议节目最后,主持人应综合现场的讨论给出一个节目持有的观点,受众想要听到的并不是“治霾必须赢”,而是“治霾究竟能不能赢”。
参考文献:
[1]沈正赋,王雯雯.明星跳水节目的双向心理诉求探析[J].声屏世界,2013(9).
[2]李琼,郭德俊.印象整饰的概念、动机及行为策略简述[J].心理科学,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