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对降低口腔科门诊感染效果分析

2015-02-26 06:14李彩军曾巧念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妇幼保健院医院51808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口腔科手部医疗器械

李彩军 田 军 黄 亮 曾巧念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妇幼保健院医院 518081

《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对降低口腔科门诊感染效果分析

李彩军田军黄亮曾巧念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妇幼保健院医院518081

摘要目的:探讨《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对降低口腔科门诊感染率的价值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口腔科门诊内空气、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等多处进行采样与细菌学监测,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对比《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后口腔科门诊细菌学检出情况及感染率差异。结果:(1)《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口腔科门诊空气、器械表面及医护人员手部菌落计数分别为(47±14)cfu/g、(32±6)cfu/g和(29±8)cfu/g,明显高于推行后检出的(22±8)cfu/g、(16±7)cfu/g和(6±6)cfu/g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推行前口腔科门诊空气及医护人员手部菌落监测合格率分别为25.0%和62.5%,明显低于推行后的93.8%和93.8%,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表推行前、后我院医疗器械表面菌落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5.0%和100.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推行前感染发生率为27.4%,明显高于推行后的10.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口腔科门诊推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可有效减少诊室空气、器械物品及医护人员手部等多处细菌学检出率,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口腔科门诊病原菌感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口腔防护及治疗重视度日益增加。当前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存在一定治疗感染隐患[1],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口腔科门诊使用的多数器械为非一次性侵入式医疗器械,需消毒清洗后重复使用,若院方杀菌工作不到位,器械携带的病原菌极易造成口腔感染或交叉感染[2,3],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具有一定威胁性[4]。为了有效降低我院口腔科医护工作者及入院治疗患者于口腔门诊感染病原菌的风险,我院于2013年5月推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于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233例患者为对象, 均给予入侵式医疗器械治疗。本次受试患者中男142例,女91例;年龄7~69岁,平均年龄(37.9±5.9)岁;治疗类型:拔牙125例,根尖切除术42例,牙槽骨修整术21例,牙齿畸形矫正45例。此间,对我院口腔科门诊内空气、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等多处进行采样与细菌学监测,详细记录相关检测结果。我院于2013年5月推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对推行前(2012年1月-2013年4月)及推行后(2013年5月-2014年8月)各项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口腔科门诊菌落监测方法(1)于口腔科门诊内空气、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等多处进行采样;(2)菌落计数采用美国MOCON公司与Luxcel生物科技公司共同研制的GREENLIGHT 960菌落总数快速测定仪检测;(3)菌落类别采用杜邦RiboPrinter细菌鉴定仪鉴定;(4)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资料,为后续数据对比提供必要的支持。

1.3菌落总数评价标准琼脂平板(9cm)于37℃下培养48h,清洁安全:菌落数≤30cfu/g;中等清洁:30~50cfu/g;低等清洁:50~70cfu/g;中度污染:70~100cfu/g;重度污染:≥100cfu/g。

2结果

2.1《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后各监测点菌落计数情况分析《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口腔科门诊空气、医护人员手部及器械表面菌落计数分别为(47±14)cfu/g、(32±6)cfu/g和(29±8)cfu/g,明显高于推行后检出的(22±8)cfu/g、(16±7)cfu/g和(6±6)cfu/g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后各监测点

2.2《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后细菌学监测合格情况对比分析《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口腔科门诊空气及医护人员手部菌落监测合格率分别为25.0%和62.5%,明显低于推行后的93.8%和93.8%,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表推行前、后我院医疗器械表面菌落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5.0%和100.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见表2。

表2 《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后

注:合格为菌落计数达到清洁安全等级,即≤30cfu/g。

2.3《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后口腔科门诊感染情况对比分析《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感染发生率为27.34%,明显高于推行后的10.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

表3 口腔科门诊感染情况对比〔n(%)〕

注:两组感染情况比较,χ2=10.996 9,P<0.05。

3讨论

我院于2013年5月起推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口腔科门诊严格遵循其中对口腔科管理的相关标准,内容包括:医疗器械杀菌消毒时间>0.5h/次[5,6];诊室消毒频率应≥2次/d,消毒需彻底有效,细菌易藏匿的边角处均应涉及;消毒液配比浓度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且更换时间不得超过3 d;评估诊室内紫外线及臭氧消毒设备使用情况,详细记录其工作状态,定期给予养护维修[3,7],以确保最佳消毒效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就诊前进行手部消毒除菌后佩戴一次性塑胶手套,使用后置于医疗废弃物专用垃圾桶内统一销毁处理[8];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接受相关预防针注射[9,10],确保医护人员安全,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本文为探讨《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后口腔科门诊感染率差异,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口腔科菌落计数情况及合格率,发现规范表推行前诊室空气、医护人员手部及医疗器械表面菌落数量均处于中、低等清洁范围,仍未达到安全合格标准,易造成患者治疗感染,对其健康安全不利。自2013年5月推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后,我院口腔科菌落检出率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标准(即菌落数≤30cfu/g),以门诊空气、医护人员手部清洁等最为突出。结果表明我院推出规范表前、后医疗器械菌落总数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我院对医疗器械的杀菌消毒把关落实较到位,可有效降低入侵式医疗器械致患者感染病原菌风险,利于口腔科卫生安全等级提升。这一结论得到吕泳容等[11]研究者的支持。

综上所述,于口腔科门诊内推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可有效减少诊室空气、器械物品及医护人员手部等多处细菌学检出率,阻隔病原菌传播途径,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静,李玥,郑东翔,等.北京市三级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384-3386.

[2]张淑珍,王宏宇,文立亚,等.口腔医疗中的医院感染控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12(11):637-638.

[3]夏胜瓯,张韶,王一帆,等.儿童口腔科诊疗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与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75-576.

[4]周春宜.口腔科门诊感染控制及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79-1580.

[5]谈民.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效果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770-1771.

[6]刘晓杰,黄新宇,王艳秋,等.口腔器械污染状况及消毒方法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2):168-169.

[7]戴轶.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88-89.

[8]邹丽华.新形势下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策略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

[9]奇雄,郭宝雄.口腔科的院内感染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10-111.

[10]周文艳.加强门诊口腔科环节管理控制院内感染〔C〕//2008年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消毒管理(杭州)研讨会论文集.2008:48-49.

[11]吕泳容,侯雅蓉,何小山,等.口腔修复诊疗过程的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104.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4-09-30

中图分类号:R19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4-0542-03

猜你喜欢
口腔科手部医疗器械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正式执行
门诊口腔科消毒效果与有效干预措施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下江西省口腔科专业住院医师KAP调查研究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我院口腔科急诊病例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