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桂荣
手拉壶《棱 花》
手拉壶,又称手拉朱泥壶,因其制壶材料和制壶手法而命名。
朱泥俗称“红泥”,是紫砂泥料之一种。朱泥原土的最大特点是含氧化铁量极高,呈土黄色,煅烧后转红色。质地细腻柔韧而不含砂,可塑性远胜于紫砂泥。朱泥用于制造茗壶,其成品具有以下优点:质地坚实而颗粒结构较瓷器疏朗,表面平滑却能保持低微的吸水性和透水性;保温性好,泡茶不失原味,越宿不馊;更具有耐受急冷急热的性能,在20℃—150℃温差下不开裂;不含有毒物质;此外,朱泥还能用于创造精美的浮雕茶壶。潮州地区的朱泥蕴藏量极为丰富,尤其是枫澳、凤塘、浮洋、龙湖一带,有着取之不尽的材料,这就为朱泥壶生产创造了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
制作朱泥壶,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模具注浆法,其生产流程是先按产品设计进行雕塑造型,用石青制成模具,然后将朱泥浆注入模中,凉干后脱模,接着对坯体进行修整,最后经烧烤而成产品。另一种生产方法是手拉坯成形法,即运用手指按一块放在自动转盘上的泥,将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内外翻转,构成壶的造型。这种用手拉坯成形法制造出来的朱泥壶,就是潮州代代相传的手拉朱泥壶。
潮州地区盛行工夫茶,大约开始于明末清初。而工夫茶具的主角当然就是茶壶。据翁辉东著《潮州茶经·工夫茶》记载:茶壶“俗名冲雄,以江苏宜兴朱砂泥制者为佳”;“潮人所最珍贵者为孟臣、铁画轩、秋圃、粤圃、小山、袁熙生等”。“间有银朱闪烁者,乃以钢砂和制之”,更为珍贵。这段话大概的意思就是:颇受青睐而又普遍见于茶家的冲罐,首推“孟臣”;至若于陶土之内杂钢砂制成的“小山”壶(时大彬制);以钢刀刻画著称的“铁画轩”壶(南京金铁芝制),则属罕有。当然,上述茗壶,除了名家原作,也有后人仿制。仿制的人也出名家,有些是名家的弟子,这样的人才,在江浙一带可谓高手如云。
但是,这也不排除潮州枫溪默默无闻的众多手工艺人,在潮州工夫茶文化的熏陶下,为了配合茶艺,制作茶具,他们采用本地朱泥,成年累月潜心于朱泥壶的设计和生产之中,堪称精品迭出。因此,枫溪是潮地手拉壶的发祥地。
在潮州,最精美的朱泥壶,都是用手拉坯成形法制造出来的。鉴于本地红泥的特性,经选料调配,加上淘洗、陈放、练泥等细致而又严格的制泥程序,朱泥具备了可塑性能好、光滑度高、生坯柔韧、干燥收缩性小等工艺性能,既为千姿百态的造型提供良好的工艺条件,更赋予朱泥壶优异的实用功能。潮州朱泥壶依靠辘护旋转成形,是几何型类的传统圆器款式。虽然它们尽为圆器,但这绝非意味着“单调”!相反,潮州壶艺师们却凭这特殊“基因”,开创出了“圆非一相”的壶艺新天地。潮州手拉壶作品,茶壶线条明快简练,配合密契,附件(壶嘴、壶把、壶盖等)之间以及附件与身筒之间,和谐统一,在统一中又显出无穷变化。这就产生了单纯而不单调、典雅而不呆板、灵便而不轻佻的美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