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设计课程改革初探——以《室外环境设计》课程生态工程趋向性为例

2015-02-26 05:26胡晶
今日湖北 2015年18期
关键词:技术型工程生态

■文/胡晶

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设计课程改革初探——以《室外环境设计》课程生态工程趋向性为例

■文/胡晶

摘要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设计专业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设置。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背景下,《室外环境设计》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应与自然环境和生态相结合,培养适合市场生存的环境设计应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室外环境设计课程设置生态性

应用技术型大学在院校办学转型之际,如何使自身在改革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学特色及办学理念的树立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就是生态的可持续性,扩展到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可持续性。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中参与控制并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专业核心课程,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室外环境设计》课程应将生态工程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面向市场、具有应用技术能力的环境设计人才。

一、《室外环境设计》课程的生态性任务

2 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指标从仅考虑狭义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转向全面考虑环境、经济、社会和人所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并越来越多地引入了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根据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中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的“优、节、保、建”四大战略战略任务,对《室外环境设计》课程的生态性趋向要求做出如下总结:

(一)优

在十八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战略下,《室外环境设计》课程应提倡学生在设计的始终贯穿可持续发展设计思路,给自然修复空间更多的保留,提倡保护性设计,对自然景观、自然生态、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保留,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

(二)节

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方针执行中,《室外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应引导并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中节约集中利用资源,学习如何降低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工程设计实践中使用节能低碳和新能源材料。配套成本及造价估算等课程,建立成本经济意识,并纳入到评分标准中,提倡优效果低成本的设计方案,利用经济指标体系,引导学生在设计方案、设计理念、设计意识中落实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的思想。

(三)保

在设计教学及工程实践过程中,加大学生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意识。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监测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体会社会、经济、人口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并在工程设计方案中体现出来。了解与室外环境工程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生态环评等课程,建立生态保护法律意识。

(四)建

加强课程各教学环节,尤其是工程设计环节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评价制度。《室外环境设计》课程的方案评价及课程评分上,可将方案设计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评分体系,奖励有意识的在工程中使用再生材料、注意设计元素使用耐久度的作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考核办法。

二、《室外环境设计》课程的工程特征及课程设置

环境设计工程的设计对象范围广阔。大,包括整个人居环境的系统规划,小,则是关系到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同场所的营造。室外的景观设计包括城市各种绿地性质的设计任务,从大型绿地的景观设计工程,比如湿地、公园、城市绿地、综合园区等,到小型广场、街头绿地、校园景观、居住区景观设计工程等等,由此可见,环境设计课程所涉及的工程无一不与环境相关,与生态接轨。从宏观角度来看,室外环境设计包括:公园绿地、休闲游憩与旅游区、大型综合园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景规划设计、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与发展、城乡风貌等内容。微观角度则包括:公共信息、公共交通、公共照明、公共服务、公共卫生、公共休息、公共管理等设施设计。

环境设计的工程范畴要涉及城市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有关技术问题,环境设计师的职责似乎有一点“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味道。环境设计师从修养上讲应该是个“通才”。《室外环境设计》课程一般建议在本科第三学年,专科第二学年开设;培养方案中可安排在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培养的第5、6、7学期;专科培养的第3、4、5学期。此时学生掌握了进一步学习核心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美学鉴赏、工程设计、工程制图、绘图能力。在数年的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在画室实训和机房实训两种不同教学地点的实践比较,经过对学生及授课教师的征询及调查后,总结出:(1)课时。一般64至96学时为宜。(2)实践和理论课时分配。课程应以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并重可分别占总课时的50%。(3)教学地点。机房为首选教学地点。便于学生在学习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进行设计实践工作,便于和教师进行更良好的沟通,促进课程教学目的完成。(见图1)

图1 《室外环境设计》课程知识模块结构图

三、结论

独立学院转型期环境设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从《室外环境设计》课程的生态性教学趋向分析来看,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两个层次,每个层次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第一层次: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将课程实验、认知实习放在实践教学过程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实训、课程设计与实验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第二层次。使实践过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生态设计手段和低碳使用方式,为社会输送大量具备生态工程意识的环境设计师。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85.

[2]罗上华,马蔚纯,王祥荣,等.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J].生态学报, 2003, 1: 3.

[3]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3.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技术型工程生态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生态养生”娱晚年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子午工程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