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师品
12月13日,参加了青年教师培训会暨省培教师汇报会。听了刘仁娟和顾晨旭两位教师的课,收获颇丰,对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张磊教师的省培报告,切切实实地让人收获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研,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尽快成长。
一、做一个有心人,学会关注教育细节
任何一堂课都是由很多的小细节构成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的时候曾经说过:“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离不开细节,细节虽小却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育教学中的细节,有时是简短的一句鼓励,有时是不经意一瞥的眼神,亦或是一个转瞬即逝的表情,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等等,点点滴滴都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回顾两位教师的课堂,将每一个课堂细节都做到了实处。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个关心的眼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让课堂活起来了。反观很多的课堂,在教育细节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很多的时候比较粗线条,很多的时候注意不到一些细节。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要善于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
二、吃透教材,备好每一堂课
从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张磊教师的汇报中,最打动人的是他们对于教学教育的独到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虽然教参、教案等教辅资料很多,但是那都是别人的见解,是别人对于教学的研读。特别是作为青年教师,对于教材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不能坚持不变的陈词滥调,而应该注重对教材的研读,做到对教材“懂、透、化”,让自己独到深刻的理解开启学生的智慧点。
反观很多的教学,更多的时候缺乏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更多的借助网络资源亦或是教案,比较浅显地理解教材,甚至有时候把握不住重难点,最后导致学生学得不扎实,甚至雾里看花。一个没有个性化解读能力的教师,又怎么能培养出有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学生呢?何况,对教材的研读是语文教师的份内之事,是必修的基本功。
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而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握动态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能解决的尽量在课堂中解决,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效果的有效生成。
两位教师充分地展现了学生的风采,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两位教师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可以感受到,两位教师真正做到了备学生,这正是很多课堂欠缺的地方。
四、成长离不开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经验和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语文教师也是在教学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发展和超越自我的。
若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反思,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要积累,学会举一反三。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反思同样重要。一个不懂教育反思的教师,有可能永远是一个教书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更别说教育艺术家了。在自己反思的过程中,更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坚持不懈进行反思的教师,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
脱离了实践活动的理论是空谈,但是缺乏了理论指导的实践,犹如无头苍蝇。这次培训,给以后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青年教师才刚起步,漫漫长路,似乎看不到终点,但是曲折过后终究会看到曙光。要把每一次培训都看成是一个新征程的起点、一个开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当好一名谦逊的学生,不断地学习,并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