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及情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沈琦1, 刘伟萍1, 张蕾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1. 干部医疗科; 2. 中医科, 北京, 100730)
关键词:中医饮食及情志护理; 糖尿病; 血糖控制; 生活质量
糖尿病容易引发各种血管病变,导致脑血栓等并发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中医治疗糖尿病有较为典型的优势,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多与脏腑虚弱、饮食不洁、情志失调有关。中医护理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医理论观点的指导下,主张对疾病的护理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达到标本兼职的效果。中医认为,饮食不节、生活紊乱、情绪不稳是糖尿病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时更应该重视以上因素。近年来,中医护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已经逐渐得到到重视和认可。为探讨中医饮食及情志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中医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 ① 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分型标准; ②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 空腹血糖(14.4±2.9) mmol/L,部分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④ 生活可自理,无严重并发症; ⑤ 无精神障碍,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具有一定的认知学习能力,可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⑥ 意识清醒,能独立或在家属的帮助下配合护理。排除标准: ① 严重的心肝肾衰竭; ② 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史; ③ 病情较重,不能配合研究; ④ 合并恶性肿瘤者; ⑤ 意识不清醒,不能配合治疗、护理。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56~97岁,平均(75.3±4.2)岁,病程2~21年,平均(15.3±6.5)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4例,年龄57~97岁,平均(76.2±5.6)岁,病程2~20年,平均(14.9±5.4)年。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诺和灵R)强化治疗、降压治疗、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 如治疗性操作、用药指导及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包括饮食和情志两方面。① 情志护理:糖尿病的患者常伴有不良情绪,与血糖相互影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主动加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讲解情志与疾病的关系,适时告知其以败,导之其以便,语之其以善,开之其以苦。还可以开展五情相胜法,中医学认为,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4], 可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情志类型,采用情志相胜疗法。例如,对于过度恐惧的患者,利用思胜恐,采用思解疗法,多讲解糖尿病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鼓励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自我效能。对于过分疑虑的患者,利用喜胜忧,采用愉悦疗法,向患者讲一些开心的小故事或笑话或其他患者治愈出院的喜讯,以乐观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畅情养心。对于疾病思虑过多的患者,利用怒胜思,采用激怒疗法,让患者宣泄不满,缓解压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部分患者并不适合此方法。对较为愤怒的患者,采用哀胜怒法,采用悲伤疗法,以患者以往发生的切身经历或不良情绪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的例子等尽快使其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② 饮食调护: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节时,宜结合病症、季节、个体差异给予辩证调护。该组患者年龄较大,气血运行较为缓慢,组织器官逐渐衰退,故饮食应宜早、宜少、宜淡、宜软、食宜暖、宜嚼烂,做到饮食有节。根据季节的不同,春季宜少吃酸味,增加辛甘之品,夏季宜常食益气阴和清凉解暑的食物,秋季食宜生津养肺之食品,冬季宜选温性肉类食品,以助人之阳气[3]。予中草药制成药膳,增进治疗效果。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上消患者可食用桑椹芦根茶、大米桑皮粥、天花粉粥等,中消患者可食用菠菜银耳羹、鸽肉山药汤、麦冬茶、沙参玉竹煲老鸭等,下消患者可食用生地黄粥、黄精枸杞子茶、山药粥、玉米须炖龟、枸杞子炖乌鸡等[4]。临床表现阳气不足、寒象明显者,给予温性饮食,饮食侧重于狗肉、羊肉、乌龟肉、龙眼、海参等温经补阳之品;临床表现口渴烦躁,发热面赤,小便赤黄者,给予凉性饮食,饮食侧重于西瓜、绿豆、竹笋、鸭肉等;临床表现为脾胃虚寒者则不宜寒凉,可辅以干姜和中暖胃等。脾虚湿困型可在饮食中适当辅以苡米、白术、山药等健脾祛湿。临床表现为肺阴虚、阴亏火旺、肺阴不足、肺失清肃者,饮食侧重于清凉滋润之品,如木耳、梨、蜂蜜、枇杷、甲鱼等,以期达到“虚则补之,实者泻之”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目的。
① 中医食疗知晓情况:采用中医食疗糖尿病患者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共包括对糖尿病总体认识不足、对中医医疗认识不足、对食疗效果不满意以及不能长期坚持4个问题,具有良好的
信度和效度; ② 血糖控制情况:比较患者综合护理指导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检测,测2次取平均值; ③ 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进行评价,让患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每个方面评价为很好、一般、尚可、差4个等级,其中很好和一般计为生活质量好,进行统计。调查时间为护理干预3个月后。
2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糖尿病总体认识、中医食疗的认识以及食疗效果方面的满意度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中医医疗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组患者护理前各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BG、P2hBG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比较(±s)
表2 2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比较(±s)
组别FBG/(mmol/L)护理前护理后P2hBG/(mmol/L)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30)9.08±2.257.66±2.34*12.82±2.2810.81±3.85*观察组(n=30)8.96±2.136.36±1.75*#13.21±3.759.12±2.46*#
与护理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护理后,观察组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病,发病率较高,目前而言无法治愈,只能通过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来延缓病情的进展,降低糖尿病相关的致残率、致死率和医疗花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不理想,这显然影响了患者带病期间的生活质量。虽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饮食方式、情绪、遗传等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采用口服降糖药物、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方法降低血糖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护理调节。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遵循辨证施护的原则,更加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手段解决或部分解决护理对象在生理、心理、精神、情志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问题,较西医护理的药物降糖、运动调节、饮食控制等,更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调节患者的情志、生活方式和饮食指导等方面入手,使患者整体达到身体机能的协调统一[6]。张春艳等[7]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小,整体控制好,患者的满意度高。马金迪等[8]通过对5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护饮食调理,结果显示,相对于西医护理,中医护理组的血脂和血糖的控制较好。本研究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加入中医辨证施护,从情志调节和饮食调护两方面入手,情志护理作为中医心理治疗中最系统、最具中医特色的心理疗法,其在护理中注意观察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采用多种手段帮助患者克服、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消除不良情志因素,进而缓解和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脏腑、经络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在生理和心理上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饮食调护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结合病症、季节、个体差异给予辩证调护,使食物与疾病性质相适应,可纠正糖尿病患者机体寒热失衡、气机失调的状态,并时时固护胃气,使脏腑之气调和,恢复机体多层次的稳态[9-10]。
参考文献
[1]Jenkins D J, Kendall C W, Mckeown-Eyssen G, et al. Effect of a low-glycemic or a high-cereal fiber diet on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trial[J]. JAMA, 2008, 200(11): 2742.
[2]肖菲, 李劲松. 饮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0): 325.
[3]沈翠珍, 彭美慈, 邝惠容, 等. 中医食疗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作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6): 510.
[4]何方敏, 孟繁洁, 靳英辉. 中医食疗治疗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09(21): 1.
[5]彭霞, 宁余音.中医药文化建设在老年科特色护理的实践和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1): 147.
[6]陈育红, 徐名一.浅谈中医饮食养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1): 86.
[7]张春艳.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临床疗效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10): 2534.
[8]马金迪, 金玲玲, 杨阳, 等. 中医辨证施护饮食调理干预老年病患者50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4, (1): 128.
[9]石彩霞, 方坤洋. 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9): 1692.
通信作者:刘伟萍
收稿日期:2015-01-20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4-132-03
DOI:10.7619/jcmp.2015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