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中的应用研究
耿留珍, 王敏, 戴月美, 李梅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 内科, 江苏 扬中, 212200)
关键词:糖尿病; 低血糖; 预见性护理; 感染率
糖尿病是临床高发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发病患者长期处于血糖异常状态,其机体功能会发生明显改变,进而使得糖尿病相关性并发症经常发生[1]。低血糖主要是指患者静脉血糖浓度降至3.9 mmol/L以下[2],同时会伴随明显的交感神经与神经运动功能异常等表现[3],如临床治护措施不得当极易形成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4]。为进一步改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预后生存状况,针对部分病例采用了预见性护理模式,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纳入标准为:①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治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5]; ② 血糖检测结果为3.9 mmol/L以下; ③ 存在交感神经兴奋、精神功能异常或意识障碍等症状表现; ④ 给予糖后各项症状均获显著好转。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2±14.7)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8±3.9)年;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4±13.9)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0.3±3.4)年。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1综合治疗措施:2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静脉滴注50%葡萄糖注射液50~70 mL,持续用药48 h后开展血糖检测。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至6.0~9.0 mmol/L后进行评估低血糖诱发原因,如存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应用不当,则迅速调整用药方案。
1.2.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综合治疗过程中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① 给予综合全面的临床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日常血糖监测的重视程度; ② 采用适合的心理疏导措施,缓解患者异常紧张与忧虑等负性情绪; ③ 重点讲述规律用药的重要性,要求患者根据医嘱要求进行日常用药,切勿自行更改服药剂量与频率,以免诱发并发症; ④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体质量检测与饮食调控的方式,维持合理有效的进食原则,适当开展户外运动。
1.2.3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 ① 感染预防干预: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为高龄老年人群,在长期胰岛素应用过程中易形成化脓性感染等并发症,进而护理期间需确保良好的个人卫生清洁,经常观察胰岛素注射局部表现,如若发生皮肤不良表现及时给予处理; ② 胰岛素预见性干预:将胰岛素应用的具体方式准确告知,促使患者明确低血糖并发症早期症状,加强清晨与深夜的血糖检测频率,入睡前适量预备甜食,以缓解低血糖再次发生。同时,讲解胰岛素最佳注射部位,要求患者尽量采用交替注射方法,缓解同部位反复注射而诱发的局部不良反应; ③ 并发症预防性干预:在糖尿病漫长治疗周期中,患者各器官功能常会发生不良损害,进而心脑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护理人员需加重对血糖控制的重视程度,严防因血糖水平波动而导致的血管性病变。同时,着重加强对低血糖的宣教深度,要求患者切勿维持侥幸心理,一旦出现血糖降低趋势立即入院诊治,以免对其他系统形成不良影响。
2组患者均持续随访复查6个月以上,观察并记录随访期间的感染、昏迷、低血糖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情况。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评估临床疗效[6]: ① 完全控制:低血糖相关症状均获改善,其血糖水平为6.0~9.0 mmol/L; ② 部分控制:相关症状有所缓解,血糖水平为3.9~6.0 mmol/L; ③ 控制无效:相关症状未获改善,血糖水平不足3.9 mmol/L。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完全控制18例(50.0%), 部分控制14例(38.9%), 控制无效4例(11.1%), 总有效率为88.9%;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完全控制22例(61.1%), 部分控制12例(33.3%), 控制无效2例(5.6%), 总有效率为94.4%, 其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随访期感染与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2组患者昏迷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2。
表2 组间随访期并发症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7],发病后往往均需要终身性治疗方案,其中大部分患者均为高龄老年人,受机体衰退等情况影响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8]。目前,降糖药物与胰岛素均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手段[9],合理有效的用药方式能够良好抑制血糖水平波动[10],从而缓解患者的预后风险[11]。但在持续长期血糖控制治疗过程中,一旦存在自我认知不足还会引发低血糖等状况[12],促使患者身心健康程度进一步恶化,受神经运动功能异常等影响甚至会形成严重脑损伤或死亡等情况[13-14]。
本研究为良好改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预后状态,针对部分病例开展了预见性护理方式,其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患者自我防范能力的提高,在深化疾病认知程度后缓解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护理开展时主要围绕感染预防、胰岛素预见性干预以及并发症防范措施等内容,通过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认知与重视程度,有效抑制持续治疗过程中的差错事件。本组患者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其病情完全控制率为61.1%,部分控制率为33.3%,控制无效率为5.6%,综合预后总有效率达94.4%,同常规护理患者比较虽无显著差异,但也表现出一定优势。同时,本组患者随访期胰岛素注射感染发生率为5.6%,低血糖再次发生率为5.6%,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者,充分证实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并发症状况。陈璐[15]研究中针对该疾病患者也采用了预见性护理方式,结果表现护理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获得良好改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王占辉, 王爱红, 朱平, 等. 反复低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11): 1004.
[2]Se S F, Tucker K.Hypoglycemia prevention: An innovative approach[J]. Nursing, 2015, 45(6): 19.
[3]张舒婷, 陈红梅, 文玉琼, 等. 床边血糖监测系统监测睡前血糖预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6): 529.
[4]赵秀君, 刘丽华, 周红, 等. 出院计划新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和低血糖事件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3): 1481.
[5]杨存美, 马燕兰, 亢君, 等. 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段的调查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3): 303.
[6]李锐, 胡倩倩.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预防低血糖的护理[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7): 187.
[7]高金玲.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12): 146.
[8]Gimenez M, Amor A J, Quiros C, et al.Comment on khunti et Al.Hypoglycemia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insulin-treated people wi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a cohort study[J]. Diabetes, 2015, 38(6): e91.
[9]文彩虹, 王先桥, 熊燕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6): 622.
[10]任丽萍, 何庆.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5, 36(9): 1806.
[11]葛芳, 冯艳, 周坤.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降低低血糖风险的作业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12): 130.
[12]张德珍.循证护理在50例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3): 210.
[13]谷茜.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中医辨证护理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8): 183.
[14]Quan H, Tan H, Li Q, et al. Immunological hypoglycemia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antibodies induced by exogenous insulin in 11 chinese patients with diabetes[J]. J Diabetes Res, 2015, 19(20): 247.
[15]陈璐.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中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4, 5(17): 3883.
收稿日期:2015-06-25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2-121-02
DOI:10.7619/jcmp.2015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