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民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延边地区青少年德育环境的优化
王惠民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133002)
优化德育环境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因素。延边地区青少年德育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民族认同感。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优化途径。
延边地区青少年德育环境优化
延边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自治州境内有6市2县,总人口达217.9万。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占36.8%,女性人口109万,占50%。有家庭754,985户,0-18岁未成年人311,754名”[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延边朝鲜族凭借其“特有的地缘和语言优势,出国打工或到国内沿海地区打工经商已成为一种热潮”[2]。大量劳务人员向国内外的输出,给传统的朝鲜族婚姻家庭带来了巨大冲击,出现了婚姻家庭边缘化现象。这种婚姻家庭边缘化现象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等社会问题,直接影响青少年德育的实效性。因此,优化延边地区青少年德育环境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人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环境的熏陶是一种无形的教育。青少年德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激发青少年产生积极的情感,不良的教育环境会使其产生消极情感。因此,教育者采取相应措施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对环境的改造与利用,充分发挥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
近年来,延边地区的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边疆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延边处在祖国的边陲地带,“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毗邻,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边境线长达763.75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公里。中俄边境线241.25公里”[3]。自治州境内有5个边境县市、22个边境乡镇、642个边境村屯。历史上,延边朝鲜族人口主要居住在边境地区,“由于历史上所形成的语言、文字、民族意识等方面的共性,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与朝鲜半岛的朝鲜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千丝的联系”[4]。面对多元化社会,文化传递的速度、规模发展惊人,不同的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空间里的多元信息传播,时刻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优化德育环境,为青少年德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有利于预防青少年犯错误。
延边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的人口流动带来婚姻家庭边缘化,使“留守儿童”的比率持续增多。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脱离父母的监护,大多数由长辈带管,或寄宿在亲朋家里,还有的寄宿学校,这种隔代教育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自闭、消极空虚等负面情绪,特别是青少年在成长的叛逆期更需要父母的关爱,父母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他们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容易诱发错误行为。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办公室提供的“关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留守儿童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延边留守儿童数量占学生总数的30%以上,朝鲜族学校的比例会更高。“留守儿童”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比例。因此,优化德育环境,要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完善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网络,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自我教育能力。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模仿,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阅历浅,缺乏鉴别能力,容易受社会上一些消极负面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如果单纯使用强制性的灌输教育,就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如果通过优化德育环境,采取积极行动改造环境,消除环境中的消极影响,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那么,不仅能启迪思想,而且能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这样,教育者就可以把深刻的德育内容寓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敦化市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组织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向国旗敬礼”、“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家做一个有孝心、担责任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明礼仪、守公德的好公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优化家庭环境,满足成长需求。
家庭是人有生以来所接触和生活的第一个环境,道德的幼苗是从千万个家庭中发芽出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学习是在人民的孩提时代进行的。正是这一时期,形成了人们基本的价值和政治态度,而这种价值观直到他们成年后仍然起作用”[5]。青少年缺少来自家庭中父母的关爱,隔代教育带来的是过分的溺爱,而他们更渴望的是与父母沟通。但一些父母不能走进孩子心灵,使他们失去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心理失常,行为失控。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这一社会现象,制定相关措施,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扶持民族经济的发展,吸引出国劳务人员回家乡创业,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控制劳动力人口的外流。同时,家长更有义务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不能只想出国赚钱而忽略对子女的教育,即便出门打工,也要通过电话或互联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让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二)优化育人环境,建设良好校风。
一般来说,校风是指全校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实践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治学态度和道德风尚等。校风是学校的一种教育环境,对师生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和约束等作用。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青少年,使他们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校风的约束,纠正不良倾向,形成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优化育人环境一方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建设。依托朝鲜族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校园亭台楼阁、园林景观,培育文化气韵。另一方面要注重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加大校园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引领进步思想,使学生时刻生活在高雅纯净的校园文化中。同时要加强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的整治,重点查处盗版、淫秽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非法出版物。
(三)优化社会环境,形成正确导向。
德育环境与社会生产和人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德育环境的优化不能单靠某一手段,应采取综合配套的手段,如运用道德教化、榜样激励等方式调节社会风气,弘扬正气,惩治邪恶力量。这样,就会使社会成员的德育意识水平普遍提高,德育环境的优化才能实现。因此,全社会应树立大德育意识,逐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渗透的模式,使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在优化德育环境中发挥功能,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如通过开展“爱心助学”、“代理家长”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实施生活关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延边有587个社区社团组织、62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43支志愿者队伍和21320名志愿者,年均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提供服务10万多人次”[6],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管。
青少年接受新生事物快,网络的开放性、延展性、互通性为他们的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网络中各种错误的思想、理论、观点同时冲击着他们的认知。治理网络环境就要主动占领网络,通过研发网络教学学习软件,针对青少年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学习,寓趣味性于其中,才能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此外,要加强网络监管,屏蔽不利于青少年学习的网站,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纯净的网络环境。
(五)优化社区环境,营造和谐氛围。
社区是各种文化、各种思想的集聚点,健康向上的社区精神风貌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有积极作用。对青少年来说,社区环境是最直接的社会氛围,在社区中,如果正确的价值观居主导地位,则有助于杜绝青少年各种越轨行为的产生,使其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但由于社区成员构成成分较复杂,社会上各种思想意识、各种矛盾都会通过为社区所认可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社区精神风貌欠佳,那么这类社区生活的青少年容易产生道德危机,出现越轨行为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社区环境的优化,首先要重视社区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建设德育教育基地,如纪念馆、纪念碑、少年宫、图书馆、阅览室等,根据民族文化传统,凭借社区内社会的力量,充分挖掘其内在的精神财富。其次,开展丰富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将趣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那些消极文化失去市场,青少年就会在课余时间或在假期,找到学习娱乐的场所,从中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如延边一些社区注重运用榜样的力量,开展“寻找身边感动”、“寻找最美家庭”、“评选道德模范”等一系列活动,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使社区居民学有榜样、赶有标兵。充分发挥“市民大讲堂”、“文化超市”、“图书流通站”的作用,开展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切实提升社区居民文化水平,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道德风尚,从整体上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延边妇女儿童网.
[2][3]朴今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边境地区朝鲜族村为中心[J].黑龙江民族丛,2006(10).
[4]朴今海.朝鲜族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11).
[5][美]艾伦.C.A艾萨克,著.郑永年,译.政治学:范围与方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53.
[6]高云.静水深流汇大潮[N].延边日报(汉),2012-01-04.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延边朝鲜族婚姻家庭边缘化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509号)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