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作文有效指导的思考

2015-02-25 02:48赵玉玲
文教资料 2015年30期

赵玉玲

(安图县明月镇长兴五峰小学,吉林 安图 133600)

对小学生作文有效指导的思考

赵玉玲

(安图县明月镇长兴五峰小学,吉林 安图13360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讲,作文是一大难题,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缺乏作文的有效指导。本文从作文教学的理念出发,并结合例证,对小学生作文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小学生作文指导

在小学阶段,一提起作文教学,总是让人感到困难重重。多年来,作文是学生写,老师批。学生作文交上来,老师批改得透不过气来,而学生交完作文却什么也不想了,只等作文发下来看看老师给了多少分,然后把作文本一合了之。年复一年,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没有多大长进。面对此种情况,如何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让小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要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做好小学生作文的指导工作。笔者按照上述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强化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做如下思考。

一、做好作文指导

1.树立正确的习作理念

作文不是孤立的,需要整合人类与自然、生活与社会及多种学科知识,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写作的过程中不仅涉及语文知识、语言积累、习作技巧与能力等方法,还涉及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和自身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要钻研课标,深刻领会以下习作理念。

(1)习作即表情。所谓“情”就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产生的情感。指导中要落实“情”,挖掘“情”,升华“情”,要贯穿一个“情”字来教学。

(2)习作即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综观新教材中关于作文内容与作文形式的编排,无不体现“习作即生活”这一理念。

(3)习作即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重视创新思维的发展。在习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表达独到的见解,塑造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习作即做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与做人追求真、善、美的目标是一致的。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更重要的育人功能。

2.解决三个问题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必须研究“导”的方法与形式,要注重解决三个问题。

(1)为什么写

判断小学生作文成败的标准是: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是否用自己的语言文字通顺地记叙了事物。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就是使学生确立真实和真诚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的作文从自己的心灵体验出发,逐步达到自觉 “倾吐”的境界,实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效果。

(2)写什么

教师的指导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1]。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教师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①开展活动。为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把对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习作的兴趣。

②观察积累。长期坚持观察积累,就能充实写作素材仓库,这是解决学生写作材料缺乏的最有效措施。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③阅读内化。经常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

④注重写好“两记”,即日记和读书笔记。写好“两记”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随用随取,十分方便。

第二,帮助学生学会审题,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

①审清对象明确要求。作文之初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使作文有个基本方向,弄清习作要求。还要明确对所选材料有哪些限制,如《难忘的一堂课》对中心的限制是“难忘”,对数量的限制是“一堂”,对对象的限制是“课”。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作文就容易背道而驰。

②抓住重点。看到作文要求,要想一想重点写什么,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尔见上一面,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分析写作要求。如《景阳冈》课文中命题的方式很多,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加以点拨。

(3)怎么写

第一,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作文。

在布置作文时,考虑到小学生的生活面较窄,可随课文的题材和文体给学生布置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如学过《秋天的怀念》后,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学过《威尼斯的小艇》后,指导学生写《我的自行车》、《我熟悉的交通工具》;学过《草原》后,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学过《难忘的启蒙》后,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等。这样的作文,与课文联系紧密,学生看得见,触得到,写作时有话可说。

指导小学生作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①指导学生跟课文学开头:开门见山法,如 《秦兵马俑》;提示中心法,如《猫》;设置悬念法,如《假如没有灰尘》;回忆联想法,如《难忘的启蒙》;引用法,如《桂林山水》……作文的开头方法还有很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联系实际点拨学生掌握开头的方法和技巧可为写好全文打好基础。

②指导学生跟课文学结尾:以叙述事情的完结结尾,如《记金华双龙洞》;对全文做一个总结,使读者明确写作目的,如《乡下人家》;点明题意,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如《人类的老师》……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结尾时要从实际出发,向精彩努力。

③跟课文学习表达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写景,如《桂林山水》:通过相关景物抒发情感,如《乡下人家》;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如《穷人》:通过首尾呼应,使文章前后连贯,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侧面描写反映人物品质,如《丰碑》……每一篇文章的写法都有其独到之处,都可以作为学生练笔的范文。不断对课文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后,创新就不是一句空话。

第二,结合学生心理,促进学生作文。

学生在写作文时,心里会想:讲评课上老师会不会叫我到前边读自己的作文呢?如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我会得多少分呢?如果不认真对待或不写,老师真的叫到我,那时我多没面子,同学会怎样看我?有了这样的心理,大部分学生写完作文后,会让家长或其他人帮助修改一下。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了第一次修改。在讲评课上,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听,结合写作要求一起评,在学生交流见解,分享感受的过程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然后,我综合大家的点评,当场打分。

同时,还可以利用“同批同改”的方式,教学生写作文。在学生进入愿写、乐写、有话写的阶段后,我便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修改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每次学生上缴作文后,我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一篇习作,把它抄写到黑板上。上课伊始,我先请小作者说明自己的写作意图,然后朗读习作,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查看,并结合写作要求,指出本文的优点和不足。在修改之前,我先提修改建议,强调本篇习作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如文题与内容是否与写作要求相符;层次结构是否合理;中心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具体、是否有真情实感、是否有感染力;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等。接下来,师生互动,集思广益,共同修改。实践证明,作文修改的过程就是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

过去,学生交上作文几周后才能见到自己的得分,有的甚至把自己的作文题目都忘了。而现在,课堂上点评作文不过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课后再进一步修改。像这样一文多改把作文批改搬进课堂的做法,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对快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帮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尽相同,但贵在经得起实践检验,实用有效。近年来,以教师为主进行作文批改的方法,招致了诸多批判。但客观上讲,这一方法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能较好地与每一个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把握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知识、写作能力,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人生观、世界观等。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使作文教学中明显地出现了少、慢、差、费现象,是增加语文教师巨大压力的因素之一,也不利于发挥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主动性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可充分调动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作文,从而认真写作。

二、指导小学生作文应关注两个问题

1.面向全体

老师在作文指导中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为作文而心动。要做到面向全体,老师就应引导学生交流,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所选材料的发言人,在交流中完善材料。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达到知识共享、触类旁通。

2.彰显个性

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习作,鼓励学生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激发其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也可以引导其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老师要爱护体现个性的语言,倡导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发挥指导作用,使小学生明确作文的方法。同时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适时创设情境,并采用追问的方式启发其思维。以追问促思考,用追问巧点拨,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

[1]韩梅.小学生习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吉林教育学刊,2012(4).

[2]古兰英.小学生作文批改的方式浅谈[J].作文与阅读,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