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

2015-02-25 02:48张希花
文教资料 2015年30期
关键词:课文同学农村

张希花

(延吉市三道煤矿学校,吉林 延吉 133000)

课堂教学突出主体性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在主体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体现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1]。然而,当下有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小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有的虽然在教学观、学生观方面有所改变,但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因此,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带着学习的态度每每到城镇去听课,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理念,体验他们组织与实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赞叹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之外,总免不了发出这样的感慨:“城镇的孩子真聪明,说起来头头是道;我们农村的孩子站起来总没话说。”确实,城镇课改实验校的名师到农村小学上示范课,他们的教育理念绝对先进,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孩子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体现孩子的主体性,但孩子们却无所适从,完全不能把握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大显身手的舞台上不知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农村,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一直占优势,尤其是语文课,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还是教学的主要方式。

要扭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这种讲解、问答式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及时反馈交流与评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在于全面实施主体性教学。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主体性教学的认识,并付诸实践,积极投入教改,真正将主体性教学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主体性教学的认识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反映了主体性教育论,即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作为主体性的学生当做是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学习活动的主人[2]。学习是一种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脑力劳动,只有让学生自己觉得很需要,在很情愿、很乐意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做到灵活运用。相比之下,农村语文教师因为觉得语文的学习效果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直接的反映,因而在课堂上对学生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觉得要讲的东西太多,甚至怕学生不懂,讲了一遍又一遍,结果学生仍茫然不知所措。知识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因而印象不深,学生学得死气沉沉,效果甚差。

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是做一个引导航向的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而不要做一个演说家。能否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心中的话,取决于说话的环境。试想:一个让学生有压抑感,甚至产生恐惧感的环境,怎能让其正常地表达意愿呢?

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得靠教师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与情感流露。教师平时应和学生打成一片,除了是教师这个身份之外,还应该做他们的朋友。学生如果从心底里接受了你,喜欢了你,那么任何时候面对你,都会有话可说。他们会来问你学习上的问题,也会跟你谈些在你眼中幼稚可笑的生活琐事。自然,当你走向课堂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轻松愉快。其次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艺术。学生的表达有时是杂乱无章的,特别是新接一个班级,学生常常说话不完整,或者说了一点说不下去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不强,不可能把话想周到了娓娓道来。这时,教师不厌其烦的引导、及时的帮助、适当的鼓励与表扬都会让学生胆子更大,有话要说。

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培养学生的自信

曾经以为自己当了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和经验用于应付小学生绰绰有余了。然而,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浅显,特别是教学方法与技巧上的缺乏。因为,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中的点拨者。因此,在现代化的教育中,教师要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习惯,努力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能迁移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正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乐意参与,因此教师更应注重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儿童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多让他们参与,教师经常给予鼓励与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那么孩子们以后会学得更自信。农村的孩子更显天真,他们的向师性和依赖性更强。我常常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信心十足,课堂举手发言的人明显增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三、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多项互动,生生互动

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比较多,但显得不够平等。诸如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有问题,教师帮帮忙等。若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探讨、商量着学习,学生的优缺点才会更自然地流露,师生间交流定会取得更好效果。

其次,农村孩子同样有自己的主见,教师应当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小组学习、同学间讨论、交流、比赛等形式,增加学生反馈的机会。比如在学《小马过河》一课时,设计两个问题:(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非过不可吗?(2)小马几次去过河?究竟过河了没有?为什么?让他们分组讨论学习,圈圈画画重点词句,不能确定的商讨后决定。由于我给小组中的每个人进行了明确分工,各有任务,且都是同学,不管面子问题,你说得不好,大家会毫无顾忌地指出、纠正,因此讨论挺热烈。在指导朗读时,我让他们摆起擂台,有学生读后,要挑战的小朋友先评评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再来比读。因为平时积累的自信,后进生也敢挑战优秀生,朗读场面十分热烈,效果令人满意。显然,学生间的交流比师生间的交流更显平等,学生胆子更大,更能畅所欲言。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间相互交流机会的创造。

四、课堂教学不要统得过“死”

语文教学中,阅读不是一个被动地机械地吸收课文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地主动地从课文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与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追求统一的所谓标准的答案,意思相近或有道理就行。对课文的情感朗读,因为情感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受了课文的感染油然而生的,仅靠老师的指令要求不能使每个学生由衷地读出感情来的。强化阅读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课文内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让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语文,就要在语文课中引起孩子求知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改掉过去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让学生帮老师忙的方式导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的一个朋友听说自班同学要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帮忙设计几条介绍西沙群岛秀丽风光的广告语,同学们有兴趣帮老师这个忙吗?”学生立刻兴高采烈地回答:“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接着引导:“既然要帮忙,就得把忙帮好。所写的广告语要能准确地概括出西沙群岛景物的特点,切不可瞎编乱造。”这时,每个学生的目光都炯炯有神,跃跃欲试。这样的导语导入,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小孩子最喜欢看电视,当然也喜欢表演。据此,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设计了“拍电视剧”,由学生进行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吗?喜欢当演员拍电视吗?谁拍过电视剧?噢,没人让你演。现在,机会来了。我校‘小小电视台’想拍一部寓言故事题材的电视剧,内容已确定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陶罐和铁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稍加改编就是很好的剧本,导演也定下来了,愿意参加拍电视剧吗?好!请看,片头已制作完毕……”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实施主体性教学,真正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李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吉林课改,2009(4).

[2]于晓红.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浅谈[J].青年教师.学术版,2004(1).

猜你喜欢
课文同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