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2015-02-25 02:48秦相君
文教资料 2015年30期
关键词:狐狸小学生思维

秦相君

(安图县松江镇三道中心小学校,吉林 安图 13360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秦相君

(安图县松江镇三道中心小学校,吉林安图133600)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效性。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的作用。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同仁交流分享。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纵观课堂教学发现,有许多小学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致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从表面上看这些提问有问有答,实际上这种随意性的提问缺乏实用价值,导致课堂提问呈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得多,成绩中下的学生回答得少;一问一答的多,独立思考的少;直接或间接答案的多,分析讲解过程的少。这种随意性的提问,实际上是一种盲目的提问,缺乏思考的提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得不到激活,不敢主动提出问题,更不敢质疑,因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实效,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提问的策略,大胆进行尝试;要充分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努力为小学生构建一种“问题情境”,并以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应立足于对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应从以下方面思考与尝试。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所谓目的性,是指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材设计的意图,教学内容的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在知识点的关联处及知识的拐点处进行问题的设计。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梯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小学生经过思考、探究能够解决[1]。同时要注重与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适时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发小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小学生进行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动机是主体进行某种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主观心理和内在动力,常常由当前的具体事物表象或概念引起,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为此,教师的课堂提问不能随意,必须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并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来进行。此外,其内容和形式也应充分考虑难易程度,要根据提问对象的年龄、性格、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来设计,提问的难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过小,则使学生感到过分容易,起不到调动积极思维的目的。提问要注重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形式的整合。如教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组这样的提问:(l)作者开头说:“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写这一句话?(2)作者围绕这个写作目的写了哪几件事?(3)对这几件事你有何见解?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设问针对本文特点揭示了课文前后内容上潜在的因果关系,便于学生层层深入地了解课文,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目的十分明确,激发了小学生开展学习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激发了小学生探求新知、施展才华、表现自我的欲望。

二、提问要重视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会记得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提问,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依据个人能力、主观的努力,并选择适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使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学习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使其轻松、快乐地学习。正如一些教师用“解答距”的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是非常切合实际的。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时,课文中有一句话:“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设想一下,这一前一后,是谁在前,谁在后?你们的根据是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兴趣盎然,讨论激烈,得到的答案各有特色:老师,我认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因为我看到书中插图是这样画的;老师,前一节课文中说是狐狸带着老虎,不是老虎带狐狸,所以我认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课文中这一句话写的是‘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一眼就可以看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老师,后面课文里讲到百兽先看见狐狸,后看见老虎,所以我认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课堂讨论十分激烈,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据理力争。学生的回答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可见问题的启发性是多么重要。这节课上完后,有一个学生这样发表意见说:“老师,文中狐狸说:‘我带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如果说成:‘我跟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把‘带’说成‘跟’,说错一个字,它的诡计就可能被老虎戳穿了。”这个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如此深刻,听了他的发言,谁能不为之欣慰?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开发,得到了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提问要有针对性,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首先,教师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因为组成每个班级的同学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性,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2]。在同学们回答问题,交流观点的时候,要教育孩子学会倾听。倾听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不仅是一种尊重,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倾听,可以与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并进行对比、判断,从而找出差距或不同的观点,以进一步探讨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需要强调的是,在反馈与交流、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要特别给予“学困生”以关注。面向全体学生,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学困生不能歧视,更不能挖苦、甚至讽刺,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观点,并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交流与对话。对于学困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肯定与指导,而不是轻易放弃。其次,面向全体的另一个要求是教师备课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面向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另外,教师提问时,应当面向全班,先把问题提出来,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经过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增加问题回答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课堂提问还要把握时机,最好在学生都处于“悱”、“愤”的心理状态时进行。“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是给予启发的最佳时机。

四、提问要讲究科学性,采用恰当的提问方法

明确了提问目的,设计好了提问内容,理解了提问原则和形式之后,老师还应采用科学的提问方法和恰当的提问方式,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改革试验,实践证明,运用“激趣、迁移、巩固”三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

l.激趣法

教学中涉及一些比较抽象、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思维。当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思维就会变得敏捷有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移法

教师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可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设置提问,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学习新知识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一道数学题先让学生尝试多种解法,而后引入新解法教学;由大海表面的壮观、美景,引导“想象海底深处会怎样”来教学《海底世界》一文,等等。只要你用心发掘,找准新旧知识连接点,通过对旧知识复述过渡,自然就会引出新知。由浅入深的教学必将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巩固法

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应在授完新课后,对所学知识提出一个或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巩固新知。例如,在授完新课后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体会是什么?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何在,等等,以此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思维的敏捷度、深刻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问不仅是教学的一种艺术,更是教师智慧的体现。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强弱。因此,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梳理教材,分析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点。所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孟宝森.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理性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学术版,2003(1).

[2]徐彩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才智学刊,2013(1).

猜你喜欢
狐狸小学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狐狸和猫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