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勇,胡秋凌,枟中平,胡翠波,武红娟,杨美菊
(楚雄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
2014年楚雄州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分析
赵会勇,胡秋凌,枟中平,胡翠波,武红娟,杨美菊
(楚雄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
[目的] 分析楚雄州疾控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合枞配置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资源,完善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楚雄州辖区内疾控系统相关数据,对疾控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人员构成及各县(市)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楚雄州疾控系统从事慢病防控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6.25%;每个县(市)疾控中心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人员平均2.23人,从事慢性病工作年限平均2.5 年,全州72.7%县(市)疾控中心有独立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科室;2014年,全州63.6%县(市)疾控中心制定下发了慢性病实施方案,27.3%县(市)疾控中心在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中有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覆盖全州范围慢性病监测仅有死因监测。[结论] 楚雄州慢性病防控能力较弱,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疾控系统; 慢性疾病; 防控能力
慢性病起病隐匿、潜伏期长,易出现并发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并且发病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1,2]。疾控系统在慢性病防控领域承担着重要职责,如何评价和提高慢性病防控能力,是反映一个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3]。为了解楚雄州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现状,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 2014年9-11月组织开展楚雄州辖区内疾控系统慢性病能力调查工作,旨在了解楚雄州疾控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合理配置疾控类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资源,完善慢性病防控能力提供支持。
1.1 调查对象
楚雄州辖区内州、县两级共计1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2 调查方法
利用国家2014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收集楚雄州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相关数据,对疾控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人员的构成及各县(市)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11部分:基本情况、当地政策能力、机构基础配置能力、机构参与能力、机构教育培训与指导能力、机构合作能力、慢性病监测能力、慢性病预防与干预能力、评估能力、科研能力、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构成状况。
1.3 质量控制
参加云南省疾控中心组织的调查人员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州级质控员对上报内容进行审核。
1.4 统计分析
用SPSS 18.0软件和Excel 2007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2.1 基本情况
2013年,楚雄州常住人口 271.90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61.68万人,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 7.41%。辖 10个县(市),有103个乡镇,1097个村(居)委会。有1个州级和10 个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8 个乡镇卫生院。调查应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应答率100%。
2.2 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情况
全州共有35名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疾控中心在岗总人数的6.25%。州级6 人(17.14%),县(市)级29人(82.86%)。专职26 人(74.3%),兼职 9人(25.7%);男性14人(40%),女性21 人(60%);最大年龄51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为36.29 岁。学历构成以大专和本科为主;专业构成中,绝大多数人员均有医学背景;职称构成以初职和中职为主,见表1。每个县(市)疾控中心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人员2至5人,平均2.23人。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年限1~6 年,平均2.5 年。全部人员均未在2013年外出进修2个月及以上。
表1 2014年楚雄州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员人力资源情况
2.3 机构基础配置能力
2014年全州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42.6万元,其中79.81%来自国内合作项目经费,20.19%来自财政拨款,仅有3 个县(市)疾控中心分别在的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中或本级卫生行政部门财政预算中有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全州有8 个(72.7%)县(市)疾控中心有独立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科室,有3个(27.3%)县(市)疾控中心由其它科室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
2.4 机构参与能力
2014年,有 8 个(72.73%)县(市)的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本级慢性病相关政策文件,有3个(27.27%)未制定。在制定本级慢性病相关政策文件过程中,有 8个(72.73%)疾控中心领导或专家参与其中。
2.5 慢性病监测及干预能力
全州疾控系统,有11 个疾控中心开展死因监测,有3个开展心脑血管事件的报告和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有3个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有1个开展伤害监测,有1个开展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监测,有1个开展成人烟草流行调查及居民素养监测工作。 11 个疾控中心均未参与或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险人群个体化干预工作。
2.6 当地政策能力
2014年,全州11个疾控中心中有8个(72.7%)制定下发了本级慢性病防控工作规划,有7个(63.6%)疾控中心制定慢性病实施方案,针对领域主要是死因监测和戒烟。仅有1个(9.09%)疾控中心制定本级慢性病防控工作规范或指南。
另外,国家出台了11种慢性病防控规划、规范或指南:《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从不同渠道获取1 种的有3个(27.27%)县(市),获取 6 种的有 2个(18.18%)县市,获取 10 种的仅有 1个(9.09%)县市,没有获取任何资料的有6个(54.55%)县市。而在州、县两级在近 5 年来在本级两会上均没有以慢性病防控为主题的提案或议案。
2.7 机构教育培训与指导、合作能力
2014年,有 11 个疾控中心主办过慢性病防控培训班,其中主办省级培训1次; 11个疾控中心均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场工作指导,但仅有2 家开展对二级及以上医院指导。11 个县(市)疾控中心接受过上级指导,11 个疾控中心均需要数据统计分析、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健康教育、高危险人群管理、慢性病患者管理、慢性病综合培训、慢性病报告撰写等8 个方面的技术培训。 近三年中,11 个疾控中心均未接收过外单位人员在慢性病方面进修学习;2014年,仅有2个(18.18%)疾控中心与媒体合作过,合作内容主要是戒烟方面的知识宣传。
2.8 评估及科研能力
2014年,有11 个县(市)疾控中心开展过慢性病防控能力的评估,但仅有1家形成报告;11 个疾控中心均参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考核; 有3 个疾控中心参与省内的科研项目,但仅限于基线及问卷调查;近三年来,楚雄州疾控系统在国内中文期刊上发表慢性病方面学术论文4篇。
慢性病防控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提高慢性病防控应对能力是有效控制慢性病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4]。本次调查参考全国慢性病能力评估经验,首次对楚雄州疾控系统慢性病人力资源、经费投入、当地政策环境、监测与干预能力、培训、指导与合作能力、评估与科研能力等11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首先,在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方面,2014年楚雄州有27.3%的县(市)慢性病防控工作仍然由其它科室承担,仅有27.3%县(市)有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投入,经费来源更多来源于项目合作,地方政府几乎没有经费投入,与《中国慢性病防控工作规划(2012—2015年)》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疾病谱的转变和疾病负担的变化,安排必要的慢性病防控经费‛有较大差距。县(市)级疾控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的比例也低于全省2008年[5]的水平,机构不健全和经费保障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原因[6]。提示:政府对慢性病防控工作重视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开发,增加政策、人员、经费方面的投入。
其次,在专业人员能力水平方面有以下特点:①《中国慢性病防控工作规划(2012—2015年)》对加强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国慢性病防控专业人员占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达5%以上[7]‛。楚雄州从事慢性病防控人员占疾控系统在岗总人数的6.25%,基本符合国家规划要求,但仍有25.7%的人员兼职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②学历结构以本科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专业构成主要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为主;职称构成大部分为初级职称;在学历、职称、专业构成三方面的水平远低于2008年全省平均水平[5]。③全州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年限大多集中在5年以内,平均仅为2.5 年。楚雄州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员学历、职称、专业及慢性病工作能力与经验水平均远低于全国2008年的平均水平[8]。
此外,本次调查发现,2014年有63.6%疾控中心制定慢性病实施方案,针对领域主要是死因监测和戒烟;仅有9.09%疾控中心制定本级慢性病防控工作规范或指南;在能力提高、新知识获取方面,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对新知识、新理论和工作方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需求非常高,但均2个月以上未能外出进修学习,缺乏系统的慢性病防控专业知识学习机会。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预防控制成效[9],《全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规范》提出NCD监测的框架,将监测内容界定为:死亡、患病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10,11]。但目前楚雄州慢性病监测能够覆盖全州范围仅有死因监测,其它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仅为‚零星‛开展。以上情况提示楚雄州疾控系统慢性病监测水平及人员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缺乏完善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体系。
综上所述,楚雄州慢性病防控能力较弱,与全省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强政策、人员、经费、技术培训、监测体系等方面投入,同时努力整合区域内卫生资源,挖掘目前防控队伍的潜能,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结合短期培训与在职教育[12,13],提高慢性病防控工作能力。同时,应积极动员社区基层组织共同参与慢性病防治,做好社区诊断,对各类人群开展分类指导,采用综合干预措施[14,15],促进慢性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1] 肖义泽.云南省慢性病流行现状及预防控制对策[J].卫生软科学,2007,21(2):161-162.
[2] 吴多文,范 华,肖晓艳.国内慢性病的现状、流行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126-128.
[3] 李庆华,王维佳,何跃辉.2012年红河州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4,28(9):611-612.
[4] 费方荣,龚巍巍,张 洁.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294-296.
[5] 邵 英,杨云娟,肖义泽.云南省2008年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防控机构基础配置现状[J].卫生软科学,2014,28(8):500-504.
[6] 庄立辉,刘明亮,郭继志.慢性病防治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23(1):64-67.
[7] 席晶晶,夏小亮,司 向,等.2011年全国疾控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287-289.
[8] 杨功焕.2008年全国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9] 陆 琛,格鹏飞,张丑吉.甘肃省疾控系统慢性病监测能力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 25(8):83-85.
[10] 顾秀英,胡一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11] 耿贯一.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12] 鹿子龙,王 雪,楚 洁,等.2010年山东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11):813-815.
[13] 姚公元,黄小平,苏建军,等.深圳社区慢性病防治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3):1993-1994.
[14] 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与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慢病预防与控制,1998,6(1):35-38.
[15] 王跃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365-1367.
(本文编辑:谢碧钰)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pability in Chuxiong in 2014
ZHAO Hui-yong, HU Qiu-ling, LI Zhong-ping, WU Hong-juan, HU Cui-bo, YANG Mei-ju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huXiong, Chuxiong Yunnan 675000, China)
Objective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pability in ChuXiong’s CDC, to allocate CDC’s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pacity resources reasonably and provide policy theory in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Using national 2014 survey nationwid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to collect the data in Chuxiong, to know the personnel structure and analyzes the ability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unit in CDC by descrip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staffs work on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ccounted for 6.25% of the total number in ChuXiong’s CDC. Each county has 2.23 people in average who work on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and the work experience on average 2.5 years. 72.7% counties had separat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partment in CDC. In 2014, 63.6% of county CDC formulated and issued chronic embodiment, 27.3% of county CDC’s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partment had special funds in government budget, only death surveillance monitoring in chronic diseases monitoring. Conclusions: The ability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weak. There was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level in our province. We need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tegrate regional health resources, mobilize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promote the work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moothly.
system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pability
R181.3
B
1003-2800(2015)09-0593-03
2015-04-23
赵会勇(1982-),男,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慢性病监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