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钟宇,潘华峰,王 正,陈楚杰,叶晓宪,赵金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220011444年广东登革热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
林钟宇,潘华峰,王 正,陈楚杰,叶晓宪,赵金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登革热于2014年7月在广东地区呈现出“多点开花”形势暴发,截至目前为止发病例已经超过3万例,已经严重威胁到广东地区群众的生命健康。文章主要以2014年登革热疫情暴发的事件为切入点,对比近8年广东登革热的流行趋势,对本次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反思,论述了政府应该重新评估目前公共危机程度并健全完善目前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登革热;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流行趋势
登革热(dengue fever, DF)是经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人体皮肤并将其体内所携带登革热病毒传播到人类身上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性疾病[1]。登革热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距今20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大陆1871年首次在厦门一带严重流行,并超过半数人口发病。在广东首次出现登革热暴发流行在1978年,此后,在我国陆陆续续出现区域性暴发流行,特别是在1980年、1986年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有过非常大的流行。早在1980年,我国卫生部颁发的《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试行办法》将登革热列为监测传染病之一,并就监测范围、对象、内容和方法作了详细规定[2],在2004年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中也将登革热列为乙类传染病,即为严格管理类传染病,即需对该病纳入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有突发疫情需时时上报。而在2014年登革热在广东又再次肆虐,从小范围的暴发已扩散到全省20个地级市,到目前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31,136例[3],主要集中在广州和佛山市,其中累计报告死亡病例上升至5例,这也是近20年来在广东暴发登革热中最凶猛最迅速最严重的1次。
在近8年来,广东占全国感染登革热发病人数比重有着逐年上升趋势[4],见图1。2014年,仅仅是从6-10月经统计感染病例突破2万,比上一年增长了30倍以上,并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首次出现死亡病例,累积到2014年10月18日有6例死亡病例,其中5例在广州市,1例在佛山市。
图1 2007-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发病人数(数据来源省卫计委)
通常一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途径具备这3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正处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广东,正值7-9月降雨交替出现,外加全球气温普遍上升,适合作为传播媒介的伊蚊生长。而广东作为一个贸易大省,与东南亚地区贸易频繁,且正值东南亚各国处于登革热高发流行期,虽然登革病毒不会通过人传人,但是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蚊子的大量滋生却成为很好的桥梁,只要叮咬到一个携带有该病毒的人,就可以造成局部范围内暴发。因此,目前广东出现感染登革热病例大多数为输入性病例[5,6]。
在2012年以前,在相关政策的力度下,基本都能控制发病在1000例以下较低水平[7],到2013年政府有关部门发现局部疫情暴发尚且控制在3000例以下[8],这说明了政府部门对疾病的预警和控制是有作为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全国的爱国卫生运动是有效的。此外,通过借鉴国外Morin CW等利用气候驱动统计模型和基于过程的模型发现气候变化是与登革热发病率呈正相关[9],相关部门对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性是有利于阻止登革热疾病的发生,而到今天,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在短短时间内暴发,每日新增病例数大多数都在四位数以上,且呈现向周边省份扩散[10],见图2。
图2 2014年9月22至10月17日广东省登革热每日新增发病人数(数据来源广东省卫计委)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认为除了一些客观上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后,更多的是与政府中有关部门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造成服务能力低下有关系。在2013年年底疫情结束后,广东省卫计委召开总结会议并提出2014年继续抓紧防控措施。2014年2月,国家卫计委再次强调做好传染病防控,做好当年有疫情暴发的准备。直至4月广东各地蚊媒密度开始上升,6月以后广州、佛山市等地已陆续出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报告,随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预警信号,提醒各单位及公众在未来7-11月需重点防范登革热[11]。正值7-10月是全年高温时间,很多单位起初积极参加灭蚊行动、清积水等,但是降雨交替频繁导致地面容易产生积水,加大清除难度,同时也降低一些单位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后来上层有预警,但却无落实督促工作,形成下级行动部门的灭蚊工作不力。这就间接性错过将疫情控制在局限、单点暴发的最佳控制时间,蚊虫繁殖速度迅速,再加上恰逢9-10月份人口流动密集,最终导致疫情暴发流行。
广东省卫计委从2014年9月1日起颁布了关于切实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12],督促各个地级以上市的各个政府卫生部门做好防控登革热工作,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9月22到10月17日对登革热疫情进行监控,近一个月来在某段时间内是控制住了疫情,说明政府采取相关应急措施是起作用的,但是总体上感染人数还是处于一个上升趋势,灭蚊防控行动的效果仍有待提高。
面对短短几个月内,登革热的暴发,已经可以说是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13]。
2.1 完善当前突发公共卫生危机评估制度
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目前情况应当成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追踪疫情最新进展,及时开展分析研究判断及风险评估,实地考察在过去几十年行之有效的防控体系为什么在2014年崩溃的主客观原因,然后根据疫情演进和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制定和调整应对策略。全省21个省辖市,每个地方疫情暴发情况都不一样,全省重点疫情如广州、佛山等地应该紧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做好应对危机的工作,并且完善前期评估不足之处,尽可能将危机控制在某一特定的阶段,以免进一步恶化,并且初步对本次疫情对本市乃至全省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而做出评估。最重要的是整个危机评估是一个周期性的动态的过程,应当时时监测,及时收集准确信息,及时反馈,重新评估危机,启动相应的应急机制,做到有的放失。
2.2 集中加强力量应对当前突发公共卫生危机
集中力量,即是政府部门要站在一个领导核心的位置,迅速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在非常时期,在有限的时间以人为本、实现短期目标优先为原则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加强力量,即是需要强化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部门应对特殊情况职责。自建国以来,全国各地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有效地解决全国各地大部分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委员会中成员设置都是属于挂靠政府中某一部门的领导或科员,难以协调政府其他各个部门,容易造成委员会执行能力不能尽其职责,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等原因[14],所以有必要加大力度强化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运作能力来应对突发登革热危机。
2.3 健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教育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总会有因突发公共卫生问题造成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再加上有可能谣言四起,所以有必要在非常时期加强宣传教育。同时,政府应当考虑公众的接受能力,对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例如对于学生就在大中小学校开设突发事件应对课程,对于社员人员可以通过广播、海报宣传栏、电视、报纸等等宣传如何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从而加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公众平时做到勤清积水、灭蚊虫,若是发现感染登革热的症状,可不必恐慌,应积极到医院就诊,而不是讳疾忌医,隐瞒病情。
2.4 加强公立医院与社区医院的联系
就广东省这次疫情造成发病案例已经超过3万[3],单靠几家专科医院和三甲医院的登革热病区是容纳不了持续上升的发病病例数,政府应该在基层医院设立登革热病区,并利用财政力量提供一定的支持,除非重症必须送往专科医院,一般轻症或是可疑病例都可以前往就近的社区诊所诊治以及留院观察隔离,这样可以实现患者分流,避免过多扎堆在大医院。
国家卫生计生委对这次疫情进行了通报,2014年疫情比2013年同期明显严重;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四省疫情最严重,占全国总病例数的99%,而广东省在四省中所占病例数是最多[15]。虽然广东地区比起其他重灾区本身存在着绿地、雨水、河涌多等易滋生蚊虫的客观不良因素,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缺管理、缺监测等主观性缺点,再加上登革热只属于乙类传染病,并没有强制隔离的要求的漏洞等原因,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今后的时间内,政府应当是以成为‚上医‛为目标,应该保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每一次公共危机之后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快对现有的公共卫生危机预警机制的完善速度,有针对性解决主观性缺点,对现有制度缺陷加以完善,全面加快从传统公共卫生体系到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转型,不断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同时加强与各级政府内部部门的合作,指导各地规范有序开展卫生应急处置,进行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在不断实践中发现社会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加以提防和解决。
[1] 毛祥华.中国登革热的流行现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5):385-378.
[2] 潘德观,吕志平,张显光,等.登革热卫生检疫防制对策[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1999,22(4):206-209.
[3] 肖思思.东省登革热病例31136例增幅下降,专家预计疫情逐渐减缓[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9):157-158.
[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 陈 飞.广东登革热疫情为何来势汹汹[N].健康报, 2014-9-26(1).
[6] 蔡松武,段金花,文 华,等.广东省蚊虫密度消长及种群构成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4):357-359,362.
[7] 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登革热疫情通报(9月22日-10月17日)[DB/OL].[2014-10-18].http://www.gdwst.gov.cn/a/yiqing xx/2014101812283.html.
[8] 孟 玲,向妮娟,李 昱,等. 2013年10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疾病监测,2013(10):792-796.
[9] MORIN CW,COMERI AC,ERNST K.Climate and dengue transmission: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J].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13,121(11-12):1264-1272.
[10] 曲江文,聂绍发.登革热预警指标的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7,11(2):196-198.
[11] 洪志恒,向妮娟,邢薇佳,等. 2014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疾病监测,2014,29(6):424-427.
[12]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切实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DB/OL].[2014-9-1].http://www.gdwst.gov.cn/wsbg/news list/newslooks.php?id=12121.
[13]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4] 龚岳平.当前爱国卫生工作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6):434-436.
[1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4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DB/OL].[2014-11-18].http://www.nhfpc.gov.cn/ jkj/s3578/201411/6505452348d4407681b622a5db0175ec.
(本文编辑:邹 杨)
Study of Dengue fever epidemic trend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 in 2014 in Guangdong
LIN Zhong-yu, PAN Huan-feng, WANG Zheng, CHEN Chu-jie, YE Xiao-xian, ZHAO Jin-yua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Dengue fever broke out in July.2014 in Guangdong. Up to now, there were more than 30000 cases, it had serious threatened to the life and health of the masses in Guangdong. This article takes this event as an entry point, and compares epidemic trend in resent 8 years, rethink this serious public criticality. It mainly discusses government should reevaluate the public criticality and perfect present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system.
dengue fever,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system, epidemic trend
R183.5
A
1003-2800(2015)09-0590-03
2015-2-25
2014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课题项目(2014GZY11)
林钟宇(1990-),男,广东汕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潘华峰(1965-),女,四川泸州人,博士,硕导,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