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5-02-25 11:36
学术探索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生态

王 嫣

(绍兴文理学院 党委组织部,浙江 绍兴 312000)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王 嫣

(绍兴文理学院 党委组织部,浙江 绍兴 312000)

本文在充分吸收教育生态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内容、要素与构成等,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深层次剖析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构建良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生态系统关键支撑。

教育生态学;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

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前,各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单一和教育手段传统等问题,导致教育的实际效果与理想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新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2]教育生态学用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理论,用系统论、整体观和协同观的理念来分析教育生态的各生态因子,分析教育生态的结构和功能,调控教育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生态失衡问题,从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质上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破坏,都会引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态危机。因此,我们必须将教育生态学的理念与观点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之中,构建符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问题的研究,为我们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这样,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观价值观教育的内在性和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推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实施。

1976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在所著《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3]自此,众多国内外学者对教育生态学方方面面做了深入的研究。邓小泉等认为,“教育生态学是一个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其主要特点是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4]。劳伦斯·克雷明指出,教育生态学的方法就是“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中,以及与维持它们并受它们影响的更广泛的社会之间的联系中来加以审视”[3]。马歆静认为,教育生态系统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整体关联和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整体联络。其二是动态平衡性,表现为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的动态稳定和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动态稳定”[5]。吴鼎福等认为,“教育生态学有几个基本原理:限制因子规律、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教育生态位原理、教育生态链法则、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教育生态的边缘效应等,这些基本原理揭示了教育的内部规律”[6]。国内外学者丰富的教育生态学理论研究,为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性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当前,学者对教育生态学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但做了相关的研究。一是教育生态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如李守可等认为,“教育生态学学科介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的深化和细化将能够逐步发现并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7]。张震环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就不再仅是传统中单调的创新主体与创新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包含了各类个体、群体(教师、学生)、组织机构与多维生态因子(校园文化,大学生群体思想的变化、个体思想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的动态组合和互动,能量(教与学的情绪和兴趣等)和物质(知识和技能等)的传递与循环,等等”[8]。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因此,可以借鉴教育生态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的成果,来应用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二是从生态学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角度研究。余丽悔认为,“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认知、认同也是一个由主体(教育者)、客体(教育对象)、介体(教育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环体(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效力的有效发挥是由系统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和决定的,需要各种要素的有效整合、协同推进、动态平衡。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生态世界观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是激活师生活力、提高其实效性的科学思维范式”[9]。蔡东伟认为,“生态信仰的教育就是使人从‘求真’,到‘至善’,最后到达‘臻美’,最终实现真善美的统一”[10]。叶进等认为,“将文化生态学的整体性、系统性、资源观和环境观用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文化生态系统中,更有利于解决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问题,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个系统更和谐地发展”[1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学术界有关在生态教育学指导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关文献资料基本上也多是近几年来刚刚发表的。这些研究表明,我们还没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等进行系统而详细的阐述,因此,这也说明,今天我们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要求我们要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动态和平衡的生态系统,研究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内外部诸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规律,以及教育生态系统理念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与手段等。传统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理念上强调政治性,忽视以人为本,在形式上过分单一,所采用模式不切合实际,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从尊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态性出发,以全面、系统、联系的观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重新审视,从系统内部规律出发,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的最佳优化理念、方法、手段和途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包含主体、环境和结构三大要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部主体与环境各个生态因子组成的复合多元的生态系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环境的多因子的综合影响,又反作用于环境,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协同发展。大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主体,他们通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共同生命体。系统外环境和系统内环境构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态系统包含宏观层面的社会大环境、中观层面的学校系统内部环境和微观层面的内部生态,每一个层的生态包括了意识、制度和物质等内容,是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的整体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各生态主体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反之,则会阻碍生态主体的发展。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教育系统内部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以及各生态因子与外部环境诸生态因子之间的作用形式,具有一般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结构性等共性。从宏观角度上,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的内部构成及其与外部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寻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趋势、方向、机制和对策,寻找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制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规划,从而确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具体措施。从中观角度上,以高校为中心,集中探讨学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及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着重解决学校层面的管理问题。微观角度上,是以大学生为中心,整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结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结构,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

一是存在着注重形式的现象。高校在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只关心教育的过程与手段,对于手段是否合理、成效如何等问题却很少关心,导致了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片面发展,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大学生和教师之间往往是存在着一定的对立关系,教师统领教育,有绝对的权威,而大学生对教育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不坚持以生为本,忽视大学生的个体性与主动性、多样性与差异性,只是将大学生视为纯粹管理的对象。教育过程只采用单向灌输的方法,没有互动与反馈的师生关系,是机械的、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模式方式,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形式。

二是大学生与教师存在着失衡现象。在高校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两个主要生态因子。在具体的实践中,这两个生态因子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失衡的现象。当前,各个高校以科研为主,忽视教学。从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教师为了更好地在高校中生存与发展,在掌握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方面的工作不够投入,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去。同时,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与投入力度不够,导致整体教师队伍不强。从大学生的生态因子上看,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主体更加注重个性,并有自主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探索的强烈欲望。同时,由于大学生一直在学校内学习,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理性思考不够,由于教育没有到位,导致大学生生态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把握不好甚至会使教育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是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着众多矛盾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事业越来越向多元化的道路发展。当前,外部社会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信息渠道与传播内容多样化。同时,内部教学环境却一直没有太多的变化,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几乎一成不变。与外部环境的多变相比,内部环境难以适应。家庭教育、髙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独立,家庭教育盲目追求孩子的考试分数,不注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也不够,造成学校信息与家庭信息渠道的不畅,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不能形成合力。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削弱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成效。

造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各种思潮、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给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民族精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时期,利益分配格局由一元转为多元,人们对新生利益主体与利益结构之间价值观念产生分化、价值多元化选择更加明显。市场经济的社会利益结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强调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使大学生无所适从;同时,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缺陷和宏观调控的局限,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美好想象;此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潮在社会中逐步滋生和蔓延,使大学生也受到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加大。同时,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在互联网上,大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双向互动方式,与各种错误思潮的传播者和追随者即时交流,获取到负面信息,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怀疑甚至否定课堂上学到的正确价值观。面对多元的外部环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部环境如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等内容却没有及时调整。这种内外环境因素之间的不平衡,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二是传统的教育方法缺乏整体性。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手段等忽视教育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使教育碎片化,整体功效不明显。高校缺少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系统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具体的规划,只是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被动地实施教育。没有重视教育的系统性,只是局限在课堂上,认为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整体协调、服务部门的多项保障、多种教育资源的整体联动,缺乏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能动配合,缺乏教学主体之外的内外环境的营造等。这种教育导致各因子之间的关联与协同共生缺乏,使教育无法形成合力,严重影响了整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的成效。

三是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内心需求的关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分强调政治性,采用理想化的教育方法,不注重大学生主体内心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坚持以人为本。教师以教材为出发点,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及人文精神,更不用说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此,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无法表达困惑与诉求,个体主动性也得不到体现,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对所教知识也会缺乏兴趣。大学生由于教育无法解决他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引发一种失望与反感的情绪,结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停留于浅表层,甚至出现虚假化、形式化及表面化的趋向,破坏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导致教育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更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当前,高校要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构建良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生态系统关键支撑。

一是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环境。高校要建立起党委领导、部门实施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体制,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部门和各项工作之中。高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生态理念,重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承担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职责,形成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局面。高校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等,在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要主动服务大学生,关心大学生的生活、生理和心理,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平台。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发挥思想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运用教育生态学原理,树立课堂生态意识、建设实践特色的课堂生态教学模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专业课教师要发挥专业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加强生态网络文化建设,坚持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实现理论学习网上有指导、热点问题网上有引导、先进典型网上有报道、互动交流网上有渠道、学习生活网上有督导。高校要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生态校园文化。高校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型校园的建设,使高校各教育生态主体与校园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为师生创建一个安逸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从而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制订教育生态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犹如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因此,我们需要从健康的角度来制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健康指标体系。教育健康指标体系改变过去只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的方法,要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原理,对生态系统包括主体、环境和结构等诸多生态因子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获得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为客观与完整的了解,能够准确地考察、发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指标融入高校总体工作评价之中,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常态化。在指标体系构建中,要坚持目的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独立性等原则。指标体系要选择具有主导作用的、代表性和独立性较强的指标,力图做到全面、客观,以充分体现不同的指标的轻重之分。评估指标按照通用的层次分析法,将主体指标分解成一个具有分级模块结构的指标集合,每一个指标集都是由若干个子集组成,形成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统一的指标。一级指标主要有生态校园环境。生态校园制度、生态校园管理、生态校园教学、生态校园文化、生态校园集体等六个方面。生态校园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内部环境、校园外部环境,生态校园制度主要包括以文字形态表达的学校规章制度,及由规章制度固定的体制所体现的文化和以风气、习惯、传统所体现的文化。生态校园管理主要包括校、院(系)级、班级、社团等管理。生态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制度、校园文化活动等。生态校园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标准,教学效果、教学水平等。生态校园集体主要通过“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这四个方面来体现。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不同的指标赋予权重值。

三是构建生态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开始运行,就开始了一个生态演替的过程。由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身的可变性和各主体认识与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这个过程在时间与空间坐标中都具有不确定性,这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工作形成挑战。为避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决策失误和减少盲目性,基于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的原理,利用适应性对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决策支持系统平台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负反馈调节是按照“规划、设计、执行、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负反馈调节方法体现在教育的总体构思与不同阶段工作中,并通过软件实现。负反馈调节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以评估指标体系为内容,对教育的目标、手段、方法等进行论证与检验,并基于信息反馈与新的认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及时修改与进一步的完善。在实施过程中,除了平台系统本身所具备的数据存储、分析、展现,评估模型分析和知识收集等功能外,还需要人机交互进行方案制定、尺度选择、情景分析等功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由交互层、业务层、功能层和支持层等多个层次的软件组成,分别对应于系统、子系统、程序和库。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2012-11-08.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Germin,L.A.Public Education.1976.

[4]邓小泉,杜成宪.教育生态学研究二十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5).

[5]马歆静.教育之适应与超越:一种生态学分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03).

[6]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3).

[7]李守可,韩冬梅.教育生态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8]张震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究——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3,(03).

[9]余丽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基于生态学的角度[J].青春岁月,2011,(16).

[10]蔡东伟,汪晓莺.生态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新视野[J].理论月刊,2014,(07).

[11]叶进,王玖珊.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3,(13).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logy

WANG Yan
(Organization Sector of the Party Committee,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312000,Zhejiang,China)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f educational ecolog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content,factor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Then,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actual work,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ir deeper causes.Finally,the key support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a sound ecological system of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ecology of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ecological system

G643.1

:A

:1006-723X(2015)01-0152-05

〔责任编辑:李 官〕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4JDSZ2024);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4YJA710008)

王 嫣,女,绍兴文理学院党委组织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生态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生态养生”娱晚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