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力群,郭孝文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管理特质
谈力群,郭孝文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管理特质。重视教育战略地位,以改革统揽全局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管理特质的集中体现。学习邓小平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置身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背景中,强化教育意识,做好“顶层设计”,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
邓小平;教育思想;管理特质
作为人类任何发展阶段均普遍存在的永恒现象,管理植根于人类生活的社会性和人类生产的集体性。管理活动的展开或运作,常常由四个要素组成:一是,朝着各种群体或组织的目标;二是,为了人并通过人;三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活动并运用协调的技能;四是,依凭一定的组织,在一定组织中进行。所谓“管理特质”,就是主体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思想行为中所表现的上述要素和特质。而这种特质,主要体现为领导者具有明确的管理目标,重视计划、组织、控制等各种管理职能的发挥。
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为体系,包括其管理性特质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一是主持整顿时期——此时处于“文革”中后期,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针对“文革”中的倒行逆施,他顶着压力提出并实施“整顿”的主张,主题是“治理整顿”,恢复秩序。二是分管科教时期——此时邓小平再次复出,鉴于教育地位和教育已成为重灾区,邓小平“自告奋勇”在国务院分工中,亲自抓教育工作,以期重塑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主题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三是统揽改革时期——此时期邓小平亲自指导改革,主题是统揽全局,教育创新。四是“精神引领”时期——此时邓小平已渐退二线,但严峻的形势使他忧心忡忡,为此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强调要坚持“科教兴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主题是“反思告诫”。
识者周知,不同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教育工作实践的关系是不同的。“领袖人物的思想成果,不同于教育专业理论成果,也不具有专业教育理论家为职业分工所带来的局限性。”[2]从理论类型和层次上审视,邓小平教育思想属于应用性教育管理理论的范畴,并且具有鲜明的战略性和管理特质。首先,邓小平论述教育问题时,总是站在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站在改革开放决策的全局,高屋建瓴。其次,邓小平总是把我国教育放到全球背景中考察,提出教育的改革发展,不仅要立足自身还要放眼世界,要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使之成为赶超先进的战略。再次,邓小平认为抓紧抓好教育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在于保证管理的优质高效,因而他的言论,大多是针对各级领导管理者说的。最后,邓小平总是统筹兼顾,常常在着重阐述政治、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建设中论述教育。这说明,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方式,也充分考虑了我国领导干部的思维习惯。[3]
在学习、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时,我们发现,作为伟大政治家和人民领袖,邓小平关于教育的探索,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尤其是重视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关注效率提高、规范建立和改革创新,包括以身作则和视领导为服务的“服务意识”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从管理角度处理教育,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特质。
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或体系构成,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和概括。尽管研究者概括的角度不尽相同,但大家的基本要点却是相近的。①体系与内容,是一对联系密切的概念。体系是内容的逻辑框架,内容是体系的具体体现:前者主要是“论”的形式呈示的,如常常表述为“教育本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等;后者主要是工作方面,是以“条”的形式呈示的。参见刘茂才、刘平斋、查有梁所著《毛泽东教育思想历史与理论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根据学习和整理,我们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关涉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探索,主要由“教育地位论”“教育人才论”“教育目标论”“教育方向论”“教育服务论”“教育改革论”“教育领导论”等方面内容构成。[4]
(一)关于教育目标
人是具有高度意识和目的性动物。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的“纲”,是教育管理活动的预想结果,是教育管理工作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邓小平对此十分重视,有一系列讲话进行阐述。从早期要求人才又红又专,到后来“四有新人”的指出,表明了邓小平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考察它对我国工作实际的影响,“四有”新人的目标,实际上取代了传统的教育目的的提法,并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
(二)关于教育管理指导方针
教育管理指导方针,是在教育目标基础上提出的指导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工作的总体策略。1983年10月,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题词着眼于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不仅把教育提到新的战略高度,而且指明了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三个面向”有别于我国此前以“教育方针”模式指导教育的思路,是邓小平在我国教育管理上的重大创举。“三个面向”思想在邓小平教育管理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
(三)关于教育管理改革的策略
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与一般模式。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发展与社会要求严重不适应。对此,邓小平70年代中期就开始整顿,粉碎“四人帮”后,他自告奋勇抓教育的拨乱反正。此后又及时从现代化建设战略高度,提出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目标,并就改革的策略、原则、步骤以及一些具体问题发表了意见。根据邓小平教育改革思想,中央发布了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决定,要求教育改革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系统进行。教育要改革是邓小平教育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真抓实干则是邓小平教育管理思想的灵魂。
(四)关于教育管理方法
进行教育管理,不但要提出正确的目标任务,策略原则,而且要解决途径与方法问题。邓小平在长期领导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一个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求真为核心的方法体系,这个方法体系包括:抓头头、抓方向;走群众路线,加强服务意识;整顿学校秩序,树立良好风气等三个方面。邓小平教育管理方法的实质是思想方法,富有鲜明个性,表现出卓越的领导艺术。
(五)关于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队伍及其组织是革命建设成功的保证,重视领导制度和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对此十分重视,要求改革领导制度,制定科学的干部选拔标准,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党对干部素质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要求。邓小平还要求教育管理干部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管理的内行。理顺体制、提高素质、合理结构构成了邓小平关于队伍建设的基本内容。
可见,邓小平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探索,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具有鲜明的求实性特征。它不仅为探索中国特色教育管理模式提供了方向性指导,而且为人们学习现实的教育管理理论提供了生动教材。[5]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我们认为,这一分析概括,特别是三次巨变、三位伟人的论断,也适用于对一个多世纪来中国教育演进的概括,彰显了邓小平教育探索的战略性。
邓小平之所以成为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重要影响的伟人,不仅在于他身居中枢,能高瞻远瞩,百折不挠地推进改革开放;还在于他善于领导管理——亲自主持、切实指导,真正把教育置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并将中国教育现代化提升到崭新水平。思想的战略性和管理特质,使邓小平教育思想当然地成为继毛泽东教育思想后我党在教育领域的指导思想。目前,我们有必要根据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体悟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一)重视国民“教育意识”尤其是领导者的“管理意识”,增加教育的有效投入,切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精神变物质”的本质,就是“掌握群众”。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全局确立教育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集体领导教育工作的传统,而从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并且切实落实这种战略地位,这是贯穿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灵魂。党的“十五大”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对此思想的贯彻。目前,如何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凝聚到“中国梦”及其确定的各项教育任务上来,这是我国教育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前提是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但是,对于小生产意识浓厚的党内“左”倾顽症来说,邓小平的这个思想,也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落实邓小平这一战略思想,就是要与时俱进,以新的体制促进和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努力使每个家庭乃至于每个公民,明确自己在“落实教育战略地位”中应负的责任,使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尚和核心价值观,凝聚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流文化。
邓小平认为,抓紧抓好教育,关键在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取决于各级党政领导是否胸怀全局地、一贯地把教育作为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的一个环节而予以高度重视,并正确决策、切实落实。首先,摒弃传统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责任感、紧迫感;其次,要强化评价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业绩与其任用奖惩结合起来,使教育也成为“硬任务”,实行优奖劣汰;再次,要强化领导管理,树立依法治国观。通过健全法制严格执法,提高教育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切实使教育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
(二)明确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强化“顶层设计”,重视组织制度建设,提高领导管理队伍的素质
明确办学方向,其实质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我们要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各级学校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当前,我国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特别要重视民族优良传统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未来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俗话说,能谋全局者,方能成大事。随着我国改革推进和多元化格局的确立,随着教育诉求和价值观的分化,“知识改变命运”与“学无以致用”的现实并存,我国教育改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计划经济下的大包大揽和自由主义下对教育放任自流的做法,都势必不能。如上所述,以体制改革统揽全局是邓小平理论也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在这里,我们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就是要认真学习研究、正确宣传引导、真正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重视教育、重视科技的战略思想。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十八大”描绘的蓝图和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强化“顶层设计”,保证“适应”与“促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2013年11月12日新华社授权发布。建立新的多元一体的投入保障机制,推动教育事业长期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教育能否充分发挥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取决于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取决于教育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适应程度。这种需要和适应程度,既体现在宏观的教育发展规模、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专业科类结构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结构的适应上,也体现在微观的办学思想、模式、内容及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规格上。与此相关,一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这是教育工作质量的具体保证。二是理顺关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和制度系统,这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法制保证;三是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且组合合理的教师队伍与教育管理干部队伍,这是教育工作“出人才,出成果”的组织保证。
(三)从全局出发鼓励创新,真抓实干,彰显改革实践的“主旋律”,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求真务实是邓小平的一贯作风,也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永恒魅力。邓小平1988年在一次讲话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6]20世纪90年代初又明确指出:“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改革开放就要敢于试验,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是要有创造性。”[6]邓小平提出的敢于创新,理所当然地包括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邓小平多次强调,教育改革不能停留在口上、纸上,要真抓实干。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充分体现为解决当前影响教育发展的实际困难和关键问题。
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两个实际困难是,一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并且很不稳定,积极性和专业化程度都亟待提高。其中,主要是能力素质和专业理念问题。二是教育经费保证机制从整体上说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中,既有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效益不高的问题,主要还是投入不足。上述两方面相互交织:没有足够的投入,不可能有丰厚的产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及其积极性,不可能有效发展好的教育。步入新世纪,尽管教师待遇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我们教育上很多指标没有达到同等国家相应水平。邓小平的论述言犹在耳——我们应增强解决这一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否则“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6]
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教育缺乏创新,难以培养创造性人才。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焦点。我们的传统教育弊端很多,其重要弊端是唯书唯上,坐而论道,忽视生产劳动实践,不适应现代化建设。教育必须改革创新,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意味着,教育创新必须与时俱进,突出实践在教育过程中的“主旋律”地位,在教育实践中学习、突破,在教育实践中检验、推广。而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关键,就是真抓实干,加强教育的改革力度,强化内外部保证机制,以改革求健康发展,以创新要质量效益。
[1]葛金国,吴玲.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逻辑体系和历史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4).
[2]陈桂生.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6,(2).
[3]何卫国,唐彩霞,郭孝文.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开创教育新纪元.[J].教育现代化,1998,(2).
[4]王守恒,郭孝文.邓小平教育思想精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4).
[5]赵宏强,葛金国.邓小平教育管理思想初探[J].江苏高教,2002,(1).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On the M 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eng Xiaoping's Education Thoughts
TAN Li-qun,GUO Xiao-we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Wuhu,241000,Anhui,China)
Deng Xiaoping's education thoughts,a significant part in Deng Xiaoping theories,possesses distinctive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wellmanifested in its high value of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education and its overall planning in the course of reform.In the studies of Deng Xiaoping's education thoughts,we are supposed to immerse ourselves in the frame of practicing China dream and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strengthen educational awareness and have top-level design,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innovative reform in educational cause.
Deng Xiaoping;education thoughts;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849
:A
:1006-723X(2015)01-0079-04
〔责任编辑:黎 玫〕
谈力群,女,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管理研究;
郭孝文,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