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地区“三农”工作之思考
李靖
摘要南疆地区农村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民的生产方式和水平还相对滞后,村民的生活还不富裕,有的还比较贫困,影响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潜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加强宗教管理,规范活动秩序,扼制宗教极端化;强化村级社会事务管理,即重视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队伍软件建设,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抓好就业工作,争取青年人;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夯实增收基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
关键词南疆地区三农问题思考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新疆的南疆地区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多,土地少,人均耕地不足2亩,贫困户较多。尤其南疆四地州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疆农村贫困人口的85%,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全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63%,而人均GDP却不足全疆人均GDP水平的45%。周边环境复杂,历史上受周边国家影响较多,境内外“三股势力”历来把南疆作为渗透的重点。南疆地区既是反恐维稳的重点地区,也是改善民生的难点地区。
一、南疆地区“三农”的现状
南疆地区农村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民的生产方式和水平还相对滞后,村民的生活还不富裕,有的还比较贫困,影响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潜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1.日常世俗的文化活动缺乏,宗教活动比较流行。
一是村民文化素质偏低。南疆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以下,高中以上的很少。村干部和农民基本上都不会使用普通话,因此对外交流存在很大困难。村里的年轻人初中一毕业,大部分都返乡务农,不愿继续读书。村里的年轻人特别是女青年,初中毕业回乡后,大多很快结婚生子。所以,在南疆农村早婚、早育现象比较普遍,23岁左右的青年人大多都已育有2~3个孩子,且近亲结婚现象较多。村民走出去打工或者外出经商的人很少,个别外出的村民也大多都在就近县城或附近乡镇建筑工地等打零工。
二是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现有的娱乐设施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村里的年轻人在劳动之余,大多选择打台球、看录像等娱乐活动,还有的在外喝酒、赌博等。年龄稍大的,一般45岁以上的成年人,大多去清真寺礼拜,参加宗教活动,一些年轻人受到影响,也随他们参与宗教活动,大多数家长也多采取用宗教活动的方式管理约束孩子,孩子的出生、割礼、结婚、丧事和吃饭聚会等风俗,也大多按照宗教仪规习俗进行。
2. 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管理滞后。
近年来,自治区和各级党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南疆地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村委会的办公用房、村文化室、卫生室的硬件都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南疆地区农村的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有的村集体经济基本上是空白,村委会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也没有什么资金积累,想办事却没有钱。村委会的现有设施还不够完善,有的设施不配套,且设施管理滞后,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3.人口过快增长,人均占有资源少,制约农村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目前,南疆地区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林果业和棉花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养殖牛、羊,种植蔬菜等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选择。但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现有的生产经营方式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现有耕地面积有限与新增劳动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滴灌、大棚等现代农业技术匮乏,发展致富能力有限。
4.农村的社会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南疆地区村级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村干部们大多是忙于安排农业生产,应付各种检查和会议,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等,对村民的政策宣传、学习、文化生活和青少年教育等很少作安排。村委会的有关制度,特别是村务公开等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到位。此外,村共青团和妇委会的社会管理服务跟不上,尤其对当前非法宗教活动和和宗教极端思想传播严重形势认知不足,导致工作力度不够。
总之,在南疆地区的“三农”发展存在着很大困境。农业方面:南疆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加之人均占有耕地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大规模的机械耕作收获,滴灌、大棚等现代农业技术由于家庭可耕地面积少而无法应用,从而制约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转型。农村方面:南疆地区农村宗教氛围浓厚,群众思想基础薄弱,鉴别力和免疫力不强,容易被蛊惑和煽动;年轻人失业失地,又疏于管理,很容易成为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主要对象。农民方面:因人口相对较多,资源相对较少,致贫、致穷、致困,贫困户占有一定比例。
二、南疆地区“三农”工作的思考
1.加强宗教管理,规范活动秩序,扼制宗教极端化。
目前,南疆地区“三农”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迅速扼制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渗透与蔓延,必须出重拳严厉打击,严肃防范。一是要加强对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的管理,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的清真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确保宗教组织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努力促进宗教和谐。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保持对“三股势力”严打高压态势,有效防止和遏制暴恐分子在农村隐蔽或搞破坏活动。二是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民族和宗教信仰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进行表达和解决。
2.强化村级社会事务管理,即重视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队伍软件建设,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
一是以党员干部、人民教师和爱国宗教人士为依靠和抓手。进一步强化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夯实政权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发挥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整体功能,强化村干部的政治担当,切实加强农村团组织和妇女组织的建设,发挥好村共青团、妇委会的作用。三是继续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解决好村与村之间的道路、防渗渠道、自来水和电力设施,以及村卫生室、文化室的建设和管理等问题,下决心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和村委会的实力,为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服务群众提供保障,使村级组织有能力、有实力为基层群众办事。
3.抓好就业工作,争取青年人。
下决心在改善民生上取得突破。要通过抓发展、促就业、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一是把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搞上去,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短平快”项目,大力发展旅游业,多措并举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二是认真落实支持南疆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措施,着重解决适龄儿童辍学、师资力量不足、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等突出问题。三是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行各民族平等的计划生育政策,降低并稳定适度的生育水平。四是针对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是30岁以下“两后生”转移就业难题,对农村未就业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年富余劳动力,集中强化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抓紧制定促进南疆务工人员到内地就业的政策措施,对每年组织输出人员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实施单位给予奖励,对吸纳南疆有组织转移就业人员的内地企业给予奖励,对参加由组织转移内地企业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南疆务工人员给予奖励,对南疆县市给予转移内地就业工作经费支持。
4.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夯实增收基础。
加快推进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一是针对当前南疆地区农村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加快南疆地区农牧业的发展,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实现规模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要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工转化、市场开拓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支持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如杏子烘干制干等短平快项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要把扩大转移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性地做好农民转移就业的服务工作,帮助农民解决好外出打工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要促进农村青年转变就业观念,促进更多农民通过发展多种经营致富。
5.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教育引导群众、争取凝聚人心,增强干部群众的“免疫能力”。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做好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旗帜鲜明批驳错误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在精神和情趣上向世俗化、现代化靠近。二是筑牢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重点在村一级用劲,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重视发挥村民小组长作用,积极发展优秀农村青年入党。把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起来。进一步充实加强基层力量,坚持精兵强将下基层,完善村级组织、住村工作组、村警务室“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要关心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各族干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坚持“好人让基层干部当、好事让基层组织办”,真正使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成为团结教育引导群众的过程,成为乡村干部树立形象、增加威信的过程。
6.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
深入搞好机关干部下基层、住万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突出解决政治意识不强、脱离群众、服务群众不到位、侵害群众利益、民族团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在聚民心上用力,力戒形式主义,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真正在治本上发挥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十条规定,做到不贪占小便宜、不搞特权、不让干部群众戳脊梁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强化群众工作意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努力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作者单位: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责任编辑:石梦华〕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