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5-02-24 06:29杨火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杨火发

(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 骨科, 湖北 应城, 432400)

关键词:内固定; 中青年; 股骨颈骨折; 疗效; 安全性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工业及交通的快速发展,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日益提高。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多为高能量发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类型骨折[1]。内固定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可增强骨折端力学稳定性,改善局部血流供应,增强骨折断端的强度[2]。因骨折血运、生物力学及解剖等特点,给予内固定治疗后常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有报道[3]指出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最高可达20%,股骨头坏死率最高可达40%。本研究通过给予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旨在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0.1±2.3)岁。股骨颈骨折原因车祸伤29例,坠落伤19例,跌伤12例。骨折部位:经颈型30例,头下型11例,基底型19例。Garden分型:Ⅰ型12例,Ⅱ型15例,Ⅲ型13例,Ⅳ型20例。合并颅脑损伤患者5例,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患者4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患者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早期给予无创伤复位牵引3~7 d,观察组给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行滑移式内固定治疗。患者麻醉后均给予Leadbetter法骨折复位,复位后术中采取患肢固定外展30°、内旋15°中立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为外侧大粗隆下3 cm做4 cm切口,暴露大粗隆下股骨皮质。经皮打入股骨颈导针确定位置,平行穿入恰当间距2~3枚导针呈倒“品”形,确定位置,沿导针依次钻孔攻丝及测深后拧入合适规格直径空心加压螺纹钉,确定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螺钉位置满意后退出导针关闭切口。动力髋螺钉行滑移式内固定术为经股骨近端外侧做15 cm切口,自股骨大转子向远方延伸,放置合适前倾角克氏针,克氏针旋转入股骨头后扩孔攻丝后拧入螺钉,螺钉尖部距关节面5~10 mm,位置为股骨头下半部,钢板滑入螺钉后固定在骨干,常规在钢板近端加平行拉力螺钉。逐层关闭切口放负压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采患肢外展20°中立位,穿丁字鞋制动防旋,常规抗生素应用。术后第2天复查髋关节正侧位片并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X线透视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可拄拐部分负重行走,术后6个月内不可侧卧及完全负重行走,不可过度屈曲,每2个月复查X线片,骨折线完全消失后进行负重行走锻炼。随访1年。

术后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随访1年给予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低于70分为差,70~89为良,90~100为优,优秀率以优+良计算[4]。

2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2.2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骨折不愈合3例(10.0%), 1例给予外翻截骨,2例给予人工假体置换处理;对照组骨折不愈合4例(13.3%),2例给予外翻截骨,2例给予人工假体置换处理,2组骨折不愈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内固定失败1例(3.3%),原因为骨折继发异位;对照组2例(6.7%),原因为螺钉异位、骨折继发异位,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缺血性坏死1例(3.3%),症状较轻;对照组7例(23.3%), 3例予全髋关节置换,另外4例较轻,未予处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见心肺脑等继发疾病。

2.3 2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2组患者随访1年结果比较显示,对照组优秀率为46.7%, 观察组为76.7%,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n(%)]

与观察组比较,*P<0.0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研究的重点之一。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措施多应具备较好的抗剪、抗扭、抗弯性能力,以应对股骨颈弯曲剪应力、扭转力、弯曲应力的解剖特点,同时应考虑所采取治疗方法对股骨颈血液供应造成的影响[5-6]。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应采用内固定术,术后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是较常见并发症[7]。早诊断、早手术及完美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重点[8]。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材料现已开发百余种,临床中较为多用的内固定材料包括空心加压螺钉、滑动螺钉加侧方钢板、PFNA、锁定钢板及钩钉等[9]。

空心加压螺钉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目前最倡导的治疗方法,其优点为骨折断端可获得优良的加压力度[10], 三枚螺钉固定具有很好的抗扭转能力、较高的强度,手术操作简单及创伤小,对股骨颈血液供应影响小等[11]。动力髋螺钉由固定钉与一带柄套筒组成,优点为固定钉在套筒内可进行活动,随着骨折面的愈合与吸收,固定钉缓慢向套筒内滑动进一步缩短,可很好地保持骨折端紧密接触,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12]。本研究比较给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及给予动力髋螺钉行滑移式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的疗效,发现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败2组无显著差异(P>0.05), 缺血性坏死在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动力髋螺钉在内固定过程中较易对股骨头与股骨颈的骨小梁造成破坏及对股骨头软骨的破坏,从而使得骨折断端缺血现象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可见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可较好的对抗剪应力及弯折力,加压作用下可对抗骨折端的分离同时增加压缩力,产生牢固轴向压力,且对股骨颈局部血液供应影响小,可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

参考文献

[1]赵德伟, 黄诗博. 空心螺钉结合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6): 488.

[2]王可良, 赵成礼, 杨少春, 等.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8): 670.

[3]赵静忠, 张慧军, 李绍光, 等.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5): 680.

[4]Rodriguez-Merchan E C.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hemiarthroplasty or total arthroplasty[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2(399): 72.

[5]Jain S, Jain A K, Kumar I. Outcome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 fixed with locking calcaneal plate[J]. Chin J Traumatol, 2013, 16(6): 355.

[6]邓宾, 林志炯. 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 新医学, 2013, 45(7): 51.

[7]李海峰, 亓玉彬, 李强, 等.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3): 721.

[8]李毅, 梁晓军, 王琳, 等. 小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部分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 5(5): 401.

[9]周军杰, 曹成福, 庞金辉, 等. 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对照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2): 136.

[10]虎伟山, 李山珠, 袁锋. 三枚和四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28(4): 307.

[11]李学阳.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24): 8.

[12]吴锋, 叶劲, 邹仲兵, 等. 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 求医问药: 下半月, 2013, 11(7): 21.

收稿日期:2015-06-13

中图分类号:R 6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1-104-02DOI: 10.7619/jcmp.201521032

猜你喜欢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
血浆LP—PLA2水平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康复护理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老年胃溃疡患者与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中青年与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