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

2015-02-24 21:26尹学朋,王国宁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智库民间

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

尹学朋王国宁

摘要从国内外来看,新型智库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着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整体建设呈现“碎片化”、民间智库发展缓慢等困境,而提高社会各界对智库的认识、加大智库建设的全面投入、加强智库“研、产、评”为一体的系统化管理、鼓励发展民间智库等具体化措施将是化解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困境的主要出路。

关键词新型智库困境出路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1671-4741(2015)05-0093-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国家治理转型中的西部民族地区民主政治运作机制研究”(14XZZ003),2014年度国家级、四川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四川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问题研究”(201410638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尹学朋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所谓的“草野”在古代既泛指朝堂之外的黎民百姓,也包括许多“门客”、“军师”、“师爷”等智者。古代智者提供的信息服务大多是较为分散、私人性较强的“思想产品”,具有现代智库的某些特征,但与现代智库相比相差甚远。被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的现代智库,主要指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组成,为政府、企业等组织及其决策者处理公共事务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方法方案、战略策略、理论思想等智力产品的公共研究机构。智库可谓是智者的集合体,强调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应用研究,帮助国家、政党、企业相关决策者研判形势,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实现学术研究与政策创制之间的衔接和转化,并试图引导公众舆论,有时甚至掌控着话语塑造权,在当代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智库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从国外来看,国外智库发展一直表现出强劲势头,尤其西方发达国家智库在其国内和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现代国家建设和全球化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发展趋势及时代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库数量庞大、专业化水平高,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切实成为政府、国会、法院和媒体之后的“第五权力”。如《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文版)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活跃度比较高的智库共有6826家,其中美国活跃度比较高的智库数量达到1828家。①可见美国活跃度比较高的智库数量将占世界活跃度较高智库总数的1/3,形成了与其社会治理体系相对应的决策咨询系统,对美国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全球化战略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第二,通过跨国扩张、国家交流与合作等途径提高本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许多发达国家智库除了为本国政府和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之外,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之中,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如美国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服务区域覆盖全球65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接受国际方面的个别委托研究与咨询高达2000余件。第三,积极组建全球和区域性智库网络。智库网络作为具有共同利益和相同议题的不同智库之间的协作机制,是智库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政府的新政策以及不同智库间相互学习、达成共识、提高本智库知名度的重要平台。当前知名度比较高的全球性智库网络有全球政策网络(GDN)、跨大西洋政策网络(TPN)等,区域性智库网络如东亚合作暨东亚智库网络、非洲的重建基金网络、拉丁美洲的创业基金网络、欧洲的政策过渡网络等对于该智库覆盖区域内的民族国家建设和国际事务解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第四,“智库外交”在国家间双边、多边合作中的作用不断加大,成为主权国家建设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力量。如中美两国智库就两国关系问题进行频繁接触和研讨,为中美政府间政策调整后的及时沟通和国际事务商议搭建了有效互动的桥梁。

智库建设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智力支撑。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将加强我国的智库建设提上了重要议程,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对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目标、努力方向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初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则是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具体落实,该文件对我国特色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等作出了相关说明和要求。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过程中,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从国内看,我国的智库建设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意义非凡:首先,有利于推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新型智库建设需要逐渐消除传统智库管理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平衡体制属性和政策研究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实现由传统官方、半官方智库的附属部门身份转变为具有独立性较强的政府“外脑”,此举必将有利于激发智库不断追求卓越发展的内部动力,进一步提升智库所提供智力产品的质量,又能不断深化智库充当“决策助手”的角色,逐步改变传统政府决策中“智库形式化,领导说了算”的“一言堂”现象,从而优化政府的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整体治理效能。其次,将智库逐渐打造成为引导公众舆论、传播高层思想的重要平台。新型智库势必以“取信于公众、服务于公众”为立足点,一方面要听取民意、了解民情,为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咨询,另一方面应及时为公众全面解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引导公众舆论的正向发展,从而为党和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积累合法性。再次,将智库打造成国家政治精英的训练场,为国家公务员体系的优质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资源,实现智库中的知识精英和政府机关中政治精英的良性互动,进而打造中国式的“旋转门”。最后,加强中国特色智库建设,有利于积极推动“智库外交”,进而提升我国智库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塑造力和影响力,为国家的正式外交增加谈判筹码、赢取主动权。

二、当前我国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的困境

现代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硬实力”建设和发挥的智力资源保障,也逐渐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组成单元,但当前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着众多困境,这些困境严重制约了新型智库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1.对智库认知不够。

目前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智库多为官方、半官方智库,“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一些智库科研人员对智库的地位、作用、功能的认识存在偏颇,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论资排辈分配研究资源、“求学为官”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智库仍处于研究中的“浅思维”阶段,研究成果中官话、空话、大话过多,独立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成果较少,造成智库研究成果的效力和公信力大幅度下降;一些智库之间由于缺乏有效沟通,课题研究交叉重复的情况较多,不免存在研究资源浪费的现象;当前许多政府部门及决策者都对智库的地位和作用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仅认为官方智库只是从属于政府部门的“吃空饷的衙门”,政府决策中邀请智库专家出席多是为了“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智库“资政”、“启智”的作用。此外,大部分智库与广大民众直接接触较少,对惠民性的研究成果宣传不够,导致许多民众认为智库过于“高大上”而不想接触,许多民众甚至都不知道智库的存在,少有的知道者仅认为“只是些专家、学者,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免影响着国内智库的发展空间和发展信心。

2.智库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智库多是专注于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研究成果的检验周期比较长且难以量化,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大,转化成果中容易存在一定的误差,上述因素使社会上许多人认为智库研究不如自然科学研究重要,将其排在不重要的位置,使得智库在各类研究机构中被边缘化,发展数量和质量都不容乐观。如《全球智库报告2014》(中文版)显示:目前全球智库数量达到6681家,其中美国、中国是全球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分别拥有1830家、429家,中国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3家。②但可以看出,我国智库数量不及美国智库数量的1/4,且在国际顶尖智库中占有数量更少,无疑证明我国智库建设仍亟须加大投入。同时,当前许多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一定的资金瓶颈:其中从当前国内社科研究经费与自然科学研究经费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二者的研究经费很不对称,且研究资金来源单一,经费管理体制较为僵化,研究经费投入不足使许多智库研究中的调研工作无法深入进行和全面展开,严重影响了智库研究的效率和研究成果的质量;近年来我国民间智库发展迅速并初具规模,但民间智库与官方智库或大学智库相比则存在先天条件较差、发展后劲不足、竞争优势不明显、经费来源不稳定等问题,使民间智库面临着“如何才能吃饱饭”的生存困境,民间智库发展步伐也就显得较对缓慢。此外,各类智库建设中的人才短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智库中老、中、青人才建设尚未达到合理的梯度布局,优秀的青年科研能手流失现象严重,加上智库信息化、电子化建设程度较低,国内智库建设面临着“软件”、“硬件”双重滞后的困境。

3.智库整体建设呈现“碎片化”。

就当前国内智库而言,不论是官方、半官方性质的还是民间性质的,整体建设呈现出“碎片化”状态,又突出表现为“研、产、评”之间的脱节。首先,在智库内部存在着研究项目选题科学性不够、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经费管理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智库研究资源出现浪费、研究人员“小圈子化”、研究成果难以转化、研究动力不足等。其次,各个智库研究机构尚未建立互助合作、共研共享的研发平台,缺少整体性的发展规划,条块分割严重,协作机制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智库研究的整体效率和研究成果的质量。如就北京地区的智库而言,中央、北京市属智库数量众多,但分散于各个“条”、“块”,大多数各自为政。从“条”看,从中央到各部、委、办、局等都有各自专属的智库;从“块”看,中央、市、区各级政府也有为自己服务的智库;“条”与“块”封闭运行,缺乏相应的协作机制,没有形成整体性的合力。另外,对于智库成果的评价机制仍需完善。目前国内智库成果的考核评价仍是以理论研究成果考核为主,考核指标主要是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权威转载等,对应用型研究成果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部分研究者对应用型研究缺乏动力。如对纳入政府决策参考的相关成果的评价比重占总体评价指标体系较小,造成许多智库研究成果理论色彩太浓厚,实际转化效益有限。

4.民间智库发展缓慢。

民间智库作为国内官方、半官方智库的竞争力量和补充力量,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性保障和丰富的人脉资源,“硬件”、“软件”建设都比较缓慢,自身建设不足严重削弱了其独立性的竞争优势。如《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中文版)显示:在国内所有智库中,党政军等“国字号”智库占总数的63%,民间智库为37%。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间智库的数量和质量与官方智库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发展差距。官方智库作为政府部门及其他事业单位的附属机构,多数受当地政府或主管单位的管制,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人员招聘上缺乏自主权,科研经费管理过于刻板僵化,存在按照官职分配研究资源的现象,导致部分官方智库缺乏活力。而就民间智库而言,其创办形式、机构设置、人员招聘等方面自主性相对较强,且研究成果更注重对社会发展需要、个体需求等的具体关注,使得民间智库极易获得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大多数民间智库创办相对容易,而发展壮大较为困难,一方面由于自身发展资金有限、发展经验比较缺乏,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另一方面,国家尚未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对民间智库进行有效扶持,导致民间智库后天发展环境不够优良,且各级政府部门过多依赖于官方智库,对民间智库的信任度不高,与民间智库的合作相对较少,造成民间智库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发展机遇受限。

三、加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出路

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智库与国外发达国家智库的发展差距仍较大,但不可否认,我国智库的发展空间巨大,一旦得到重视、发展方法得当将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1.提高社会各界对智库的认识。

智库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产物,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智库重要性的认识对当地智库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智库的重要性、主要工作等都缺乏全面的认识。所以,我国新型智库的建设应更多地面向社会,树立“面向社会,服务民众,智持政府”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产出的智力产品的质量,切实为政府决策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成为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助推器”;政府部门及相关决策者则应清楚认识到智库作为政府决策机构的“外脑”,不只是政府部门决策的咨询机构那么简单,在任何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智库的应用型研究成果,不断加大与民间智库的合作,对部分应用型研究项目可尝试采取向各类智库公开竞标的方式,从而有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切实发挥各类智库“资政”、“辅政”的功用;各类智库应不断加强与广大民众的直接接触、交流以及研究成果的惠民化宣传,进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公信力,扩充自身的客户资源。

2.加大对新型智库建设的全面投入。

首先,应不断加大对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设立对当地智库建设的专项财政拨款,逐步建立完善的智库建设资金保障体系,尤其要加大对民间智库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为各类智库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其次,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生命线,没有良性人才结构的智库必将在市场化浪潮中被淘汰掉,更难以在国际舞台上立足。一方面,应建立现代人事制度,完善人才交流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使国内外广大智者能“见贤思齐”、为我所用,切实为当前新型智库的建设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要建立科研成果、工作绩效与劳动报酬、经费划拨相结合的新型分配制度,既有利于调动智库研究人员的研究动力,实现研究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又能优化智库的内部建设,提升智库的整体实力。最后,应不断加大智库建设的“硬件”投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电子化将成为智库发展的主导趋势。当前,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有利于促使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顺利转型和全球化接轨。但就目前我国智库建设的“硬件”水平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智库的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数据库、统计分析工具、数据共享平台等现代化科研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严重影响了智库研究的效率和效能。所以,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强科研机构数据库、数据共享平台等“硬件”建设,有利于为我国的智库建设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从而提高我国智库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加强智库“研、产、评”为主的系统化管理。

智库的发展既需要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提升自身“研、产、评”的水平。首先,应加强智库研究项目的管理。当前我国智库多是以各级社科院、高校、企业等为依托,研究项目选题上存在偏重理论化、轻应用研究的问题,造成研究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因此,提高智库的研究成果质量应加强对其研究选题的指导,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其选择项目进行论证,对其研究设施、人员配备等进行资质鉴定,从而提高智库研究项目选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其次,实现智库研究“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应不断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国际上先进的模具模型、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等现代化科研手段广泛引入到国内智库研究中,提高智库研究的效率和效能;另一方面,国内智库应学会“走出去”,摒弃闭门造车式的旧思维,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通过与国外智库的交流和研讨查漏补缺、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最后,应完善研究成果评价机制。一方面应建立健全智库研究成果的评审制度,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并加强与党委、政府部门的联络沟通,促使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决策参考资源;另一方面应完善重大研究成果发布制度,确保智库的研究成果能“有人气,接地气”,注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鼓励发展民间智库。

相对于官方智库而言,当前国内民间智库的发展状况更不容乐观,许多民间智库的财政状况可谓是捉襟见肘,面临着生存艰难的困境。随着我国全面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实施,民间智库作为新兴力量,其发展不仅能“倒逼”官方智库进行转型,促进国家整体智库研究水平的提高,也必将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智力资源,因此,鼓励民间智库的发展势在必行。一方面,国家应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民间智库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则应加大对民间智库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积极采购民间智库高质量的智力产品,逐步改变官方智库一家独大的局面,从而为民间智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另一方面,应鼓励退休后的政治精英参与民间智库建设,打造中国式“旋转门”。④由于退休后的政治精英政治敏感度高、关系网广、对外传播能力和筹款能力强,充分利用退休后的政治精英不仅有利于扩充我国民间智库的人才资源,更有利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中老、中、青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队伍的培养。如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创办首家大型民间智库“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就是民间智库发展过程中较好的创举。

总之,不断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引导中国新型智库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促使新型智库在我国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中发光、发热,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如何有效利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魅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智库外交”贡献力量,应是当下我国实现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优先考虑的重要议题。

注释:

①《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文)》[R/OL],第一智库网,2014年3月5日,http://www.1think.com.cn/ViewArticle/html/Article_4FFA4A807C07BCF4B4EF9BFBD2A90C8B_15505.html.

②《〈全球智库报告2014〉在京发布》[EB/OL],光明网,2015年1月23日,http://news.gmw.cn/2015-01/23/content_14612295.htm.

③《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R/OL],第一智库网,2015年1月15日,http://www.1think.com.cn/ViewArticle/html/Article_4FFA4A807C07BCF4B4EF9BFBD2A90C8B_20815.html.

④王文:《善用退休高官打造中国式“旋转门”》[J],《对外传播》,2014年第6期。

王国宁西华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石梦华〕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智库民间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微智库
微智库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吉尔吉斯斯坦《福乐智慧》研究成果评述
高人隐藏在民间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高人隐藏在民间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