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镛,余 昕
(1.九龙坡区中医院口腔科,重庆400080;2.重庆牙科医院,重庆400010)
综合性医疗机构口腔科内控制预防医院内感染措施的应用
李梓镛1,余 昕2
(1.九龙坡区中医院口腔科,重庆400080;2.重庆牙科医院,重庆400010)
借助口腔专科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经验,结合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建立并落实口腔科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各项标准,配合各项监控措施,建立了一系列院感控制标准并实施,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意识,取得较好的效果。
交叉感染; 感染控制; 口腔; 牙科医疗
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口腔科作为医院内感染管理重点科室,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要求,降低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风险。本院口腔科借助口腔专科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经验,结合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性医疗机构口腔科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模式,现将开展情况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
本院口腔科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坚持“科学防控、规范管理、突出重点、强化落实”的原则,健全防控体系,完善技术标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医院内感染防控水平,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1]。
医院内感染具备3个条件,第一是传染源,第二是传播途径,第三是易感人群。传染源和易感人群在临床上比较难控制,比如乙型肝炎患者。另外,在治疗的患者中也很难区分患者抵抗力或免疫力的高低,这说明易感人群很难控制。因此,只有传播途径是控制的关键环节,切断传播途径,感染才能得到相应的控制。口腔科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3条,第一是空气、飞沫传播,第二是水道系统,第三是接触传播[2]。
口腔处置过程中使用的水气枪、洁牙机、高速涡轮手机产生大量的气雾和飞沫将患者口腔内细菌播散到空气中。高速手机产生的气雾在1 min内散发的细菌约为1 000 cfu,其中95%的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5 μm[3]。这些微粒会进入空气造成污染,患者及医务人员接触到这些含致病菌的飞沫,则很有可能引起感染[4]。义齿打磨产生的粉尘等都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还有报道称,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5]。所以空气飞沫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1.1 预防措施及操作标准
1.1.1 诊室分区与消毒标准 将诊室分为诊疗、污染、清洗、消毒区。诊疗区:主要为治疗工作台及相邻区域,该区被污染的程度比较高,需有较高标准的卫生[6]。本科每天开诊前开窗通风自然净化空气,使诊室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仅短暂停留,而不能生长繁殖,从而保持室内空气清洁,诊室的物表每天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抹布为专用,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遇污染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60 min 2次,每周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与消毒。有可能接触的区域使用一次性的保护膜覆盖;诊疗外周区:该区指不会有患者或大量污染物质。如地板、远离治疗区的储藏柜顶部。此区不需在每例患者之间消毒,每天工作结束后消毒及通风有助于减少污染。污染区安置有清洗前的浸泡桶,浸泡桶使用耐腐蚀和具有一定强度塑料桶,浸泡液是1∶1 000的高效复方氯制剂,浸泡时间为30 min,设有医疗废物暂时存放区,可按损伤性、感染性、药物性,一般性废物等分类分色置入专用包装袋及容器。清洗区安装有洗涤用的自来水和下水道,以及超声波清洗机。消毒区台面上依次放置干烤箱,封口机,高温高压灭菌器。诊疗区和清洗消毒室均单独设立,各区域之间形成独立空间并坚持“人走门,物走窗”的原则,阻止飞沫传播。
1.1.2 医护个人防护标准 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患者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或面罩。
1.1.3 降低患者口腔细菌含量操作标准 在治疗前,用3%过氧化氢溶液漱口,以冲走唾液和黏附于黏膜上的细菌,减少患者口腔中寄居的细菌量,从源头上降低空气中细菌含量。对于操作时间长的治疗项目,使用吸引器。
目前,牙科水道污染现象比较明显,为什么会造成牙科水道的污染呢?在治疗结束的一刹那,手机产生的负压会回吸,从而污染牙科水道及出水箱,牙科水道及出水箱是相对密闭的系统,间歇使用,因此,水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比较长,容易导致细菌的黏附和繁殖。
2.1 预防措施及操作标准
2.1.1 用水标准 颌面外科涡轮机拔牙、种植牙等治疗使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冲洗口腔黏膜、牙体预备、超声洁牙时用水达到饮用水标准。饮用水的标准要求细菌的含量小于或等于100 cfu。
2.1.2 综合治疗机管道冲洗标准 每天接诊第1例患者前冲洗管道2~3 min,这样可以把有污染的、细菌含量多的水冲洗掉,减少污染;手机每次使用后(即2例患者之间),踩脚踏控制板冲洗水路30 s,减少手机回吸污染。
2.1.3 综合治疗及清洗标准 每周不少于2次对吸唾管末端过滤网和过滤盒,手机尾管末端或操作台痰盂下方水罐进行清洗。
口腔中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在诊疗操作过程中,细菌可能被污染了的医护人员的手传播到器械、病历、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口、鼻、眼睛等,造成交叉感染;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口内溅出的血液、病原体飞沫落到周围物体表面也是一个污染源。细菌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时间不同,在日常工作中,无法预知牙科器械、物体表面细菌的生命力,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凡是接触唾液、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物的物品都视为有细菌存在。
3.1 预防措施及标准
3.1.1 手卫生标准 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手卫生相关知识,手卫生依从性强。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7]。本科采用设置自动流水洗手设施,配备挂式抽取性面巾纸箱及专用抗菌洗手液,要求在治疗每一例患者前后洗手,书写病历时严禁戴用已使用过手套。
3.1.2 椅位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标准 重点强调屏障保护,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感染控制规定:易被飞沫污染或与医、护人员的手接触的区域。例如,牙椅的灯柄、操作台、诊椅开关、椅边计算机、笔、电话、抽屉把手等,为临床接触面,应有屏障(防污膜)保护[8]。口腔科常规的保护的区域:牙椅顶部、牙椅调控按钮、灯柄、灯开关、排水管道的调节钮、三用枪手柄、牙椅的操作面板、光敏灯把手、银汞调和器和其他自动混合装置开关、抽屉把手、操作者和助手的椅子调节。本科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已灭菌的铝箔纸,即用即抛,在这里建议使用一次性薄膜。安装在易被污染区域。治疗结束后,戴手套对屏障保护装置进行拆除,手套和保护膜的污染面,一定不能触及被保护的区域。注意摘下手套,清洗并烘干(擦干)双手,然后再为下一个治疗患者安装新的保护屏障。
3.1.3 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标准流程 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碘酒、乙醇每周更换2次,常用的无菌敷料罐每天灭菌并更换;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 h;暴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器械,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 h[9]。
手机车针等耐高温器械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灭菌”的原则,手机使用后,将其在空转30 s后采用超声波清洗,在洗液中加入酶清洗剂,提高清洗效果。然后用空压机将手机空转,去除残液,擦干上油与车针一并装入包装袋,进行高压灭菌备用。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口腔检查器械如镊子、口镜、探针、弯盘、吸管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一经使用后须遵守销毁制度,立即就地初消毒毁型,装入有医疗废物标志的垃圾袋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清点数目,登记发放器械必须与毁型数目相等,严禁重复使用和流入社会[10]。
前瞻性的消毒灭菌监测过程最好使用溯源系统:条形码在消毒供应的应用。条形码是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条形码系统是由条形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识别系统。器械打包消毒后,依据编码管理协议对消毒器械自动编码(由科室代码、器械代码、消毒人员代码和器械序号等组成)打印粘贴在消毒器械外包装上。通过移动终端的使用,读取数据信息。记录消毒器械的流转、使用信息,使用后条形码贴在患者病历上,随时能进行源头查询。口腔种植是口腔科的新业务,也是口腔科门诊相对创伤较大的项目。国家对于种植体有严格的规定。本科要求器械供货商提供种植体的身份标识,与院条形码系统包含信息基本一致,含有生产厂商、生产日期、制作人员和质检人员各项信息。溯源系统可进行器械和种植体进行倒查,配合监督处罚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科室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分别用锐器盒或黄色胶袋双层密封包装,并在包装物外面注明类别、科室和日期;生活垃圾用黑色胶袋包装收集,不与医疗废物混合收集,并由专人称重专线定时转运,并记录在案。
(1)每天严格完成器械清洗流程记录;无菌物品,清洗剂,消毒剂监测及更换登记;(2)每天空气消毒记录在案,每月进行1次空气质量监测,并定期对紫外线灯进行检查;(3)高压蒸汽灭菌器运行及出锅记录,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4)配合本院院感科每月的检查工作,及时沟通交流。
由于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医护人员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的接触,高速运转的牙科手机造成的气溶胶,均使口腔医务人员成为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因此,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及自我防护意识势在必行,口腔科工作人员须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口腔科在医院内感染中地位和作用,视所有口腔科患者都为潜在感染病例,并按感染病例进行处理,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内感染及自我防护意识,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预防和杜绝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6.1 医师进行的专业技术操作 在进行诊疗操作前应摘除手及手腕部饰物,修剪过长指甲,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应佩戴防护眼睛;进行穿刺、拔牙或小手术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策略;若手套有破损,应在洗手后更新手套,使用注射器时,提倡用单手套针帽法;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药敏实验,根据检查结果,对症处理。
6.2 护士进行的专业技术操作 负责落实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治疗区操作台每次治疗患者后擦拭消毒。气、水枪使用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保持流水痰盂清洁,每治疗一例患者后均应冲洗干净,每天下班前用消毒液刷洗。干罐保存不超过4 h,及时更换。处理污染物品前应洗手后佩戴口罩,帽子,穿防护衣。
口腔环境的复杂性和口腔科治疗操作相对的特殊性决定了口腔科医院内感染控制与其他医疗操作院内感染控制的不同,必须独立制订和落实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和预防标准。对医院内感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进行干预,特别是对于传播途径进行预防和控制,加大口腔科医师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意识,可大大降低口腔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提升医疗质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Z].2012-09-25.
[2]陈文平,黄文宏.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1):56-60.
[3]Andersen HK,Fiehn NE,Larsen T.Effect of steam sterilization inside the turbine chambers of dental turbine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9,87(2):184-188.
[4]袁淑军.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34-2335.
[5]王海雪,周慧霞,左亚新,等.浅谈口腔的感染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6(2):3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311-2009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8]俞雪芬,吴刚,俞小莲,等.强力吸引对降低口腔诊区微生物污染效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80-8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Z]. 2005-03-03.
[10]俞雪芬,方津慧,徐群丽,等.不同清洗方法对复用口腔诊疗器械清洗质量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3):252-253.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2.070
B
1009-5519(2015)22-3521-03
2015-09-07)
李梓镛(1976-),女,四川达州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科临床工作;E-mail:635544264@qq.com。
余昕(E-mail:10509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