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2015-02-24 07:44许秀金林进生彭锦英广东省遂溪县人民医院儿科5243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穿心莲利巴韦肠道病毒

许秀金 宋 静 林进生 彭锦英 广东省遂溪县人民医院儿科 524300



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许秀金宋静林进生彭锦英广东省遂溪县人民医院儿科524300

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12月我院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食欲好转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明确,值得应用。

关键词利巴韦林喜炎平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尤其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临床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及口腔溃疡多见,个别患儿可出现脑脊髓炎、脑膜炎、脑炎以及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情况。该病大多患儿呈温和的自限性发展,仅少数患儿若不及时处理往往导致病情发展迅速乃至死亡。该病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为主,肠道病毒71型感染时易引起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导致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而致死。近年来,小儿手足口病(HFMD)呈现流行趋势,传染性较强,但该病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未完全统一,至今仍无特效疫苗或特异药物进行防治,临床治疗仍以积极对症治疗为主。笔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0例,均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排除麻疹、猩红热、水痘、风疹、疱疹性咽峡炎、幼儿急疹、丘疹性荨麻疹、带状疱疹等疾病。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7个月~7岁,平均年龄(2.36±1.23)岁;病程3~14d,平均病程(4.53±1.26)d;合并发热21例,体温37.5~39.90℃,平均体温(37.64±2.36) ℃。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个月~7.5岁,平均年龄(2.85±1.58)岁;病程4~13d,平均病程(4.634±1.52)d;合并发热20例,体温37.20~39.57℃,平均体温(37.86±2.37)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均给予充分休息,接受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包括适量补液、维生素C应用、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电解平衡等,加强口腔、皮肤的局部护理,对于发热合并感染者均给予合理抗菌药物应用,体温超过38.5℃者给予退热药物布洛芬颗粒口服;如有颅内压增高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合并有病毒性心肌炎者黄芪抗病毒,有感染中毒性肝炎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注射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即注射利巴韦林10~15ml/(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d,连用1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1周。对照组仅接受利巴韦林治疗,用法用量同观察组,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安全性。

1.3疗效评价标准所有患儿均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包括:显效:治疗后患儿无相关并发症出现,原有皮疹消退,无新皮疹再出现,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患儿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原有皮疹基本消退,但仍见新皮疹散在出现,体温基本稳定;无效:患儿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原有皮疹未见消退或者加重,仍有体温升高。相关并发症是指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儿恢复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食欲好转时间及总病程明显均少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恢复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药物副作用比较观察组1例患儿出现轻度皮肤瘙痒,未停药经对症处理后消失。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其他毒副作用。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1981年中国上海首例手足口病确诊,以后在国内多个省区均有病例报道[2]。1983年,天津爆发了由柯萨奇A组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首次从患儿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国内手足口病主要以柯萨奇A组16型病毒感染为主,至90年代及以后则以肠道病毒71型病毒感染为主。2008年4-12月,广东省疾控中心从29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检测得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率较柯萨奇A组16型高,其中20例死亡病例均系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由于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及密切接触,因此重在预防[3]。一旦患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手足口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尽管丙种球蛋白及γ-干扰素能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手足口病至今仍无特效的防治药物。笔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食欲好转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祖国医学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温病”、“时疫”之范畴,感受疫毒、心火炽盛、内伤湿热蕴结为其病因;肺气失宣、卫气被遏、外感时邪疫毒为其病机;病位位于心、脾、肺三脏;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呕吐、恶心等主要表现;心经火盛,素体湿热内蕴,内外交争,脾胃湿热熏蒸于四肢,心经火邪上蒸口舌,故发为疱疹。祖国医学研究也表明,中药穿心莲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及调节免疫等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能改善Th1/Th2平衡,调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进而起到产生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其作用机理类似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治疗机制[4]。喜炎平注射液由中药穿心莲全叶精制提炼而成,穿心莲内酯经磺化后生成穿心莲总内酯磺化物,此时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得以改善,明显提高了穿心莲内酯的活性、提高了药物纯度并减少了不良反应,具有细胞毒性低、抗病毒作用强的优点,呈现量效正比关系。利巴韦林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属于作用较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能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抑制多种病毒的毒性作用,但对病毒腺苷激酶的依赖性很强,长时间应用易产生耐药性[5,6]。本文中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药物治疗副作用出现,提示两者联合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S〕.卫生部办公厅-卫办医政发,2008.

[2]李亮,汪华,史智扬,等.江苏省手足口病病原阳性检出率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征〔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1):98-110.

[3]张春丽.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进展〔J〕. 包头医学,2013,37(2):80-82.

[4]王成芳,李官林,农玉娥. 喜炎平辅助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4,42(1):57-59.

[5]方岚峰,何永红,司徒淑贤.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学,2014,10(3):112-113.

[6]郭洪新.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48-52.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4-10-27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475-03

猜你喜欢
穿心莲利巴韦肠道病毒
穿心莲药材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夏季防病善用穿心莲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浅谈穿心莲的功效与在猪场的用途
穿心莲的惊天秘密:一个名字两种菜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指标的应用研究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口服中成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