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2015-02-23 01:11王禹霏高兴国马仲炼昭通学院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处云南昭通657000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本专科昭通专科

王禹霏, 高兴国, 马仲炼(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处, 云南 昭通 657000)



●社会学研究

昭通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王禹霏a, 高兴国b, 马仲炼b
(昭通学院 a.外国语学院,b.招生就业处, 云南 昭通 657000)

运用自制问卷,对昭通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心理总体上是客观积极的,但也存在着职业选择单一以及面对就业“性别门槛”的自卑的心理倾向,且本科学生与专科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昭通学院; 女大学生; 就业心理; 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称之为大学生就业心理。在就业问题上女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和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特殊性,使女大学生成为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当前就业市场相对饱和与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背景下,尽管有相关法律和制度为女大学生就业“护航”,但女大学生就业时还是会遭遇种种“隐形”不平等待遇 ,使得占毕业生半数的女大学生面对就业的社会现实心理极易产生偏差,因而影响到就业选择。我校近三年来,女生比例大幅度提升,今年女生比率已达60%以上,真实地获得当前形势下我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帮助她们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理性的面对就业“性别困境”,是我校就业指导及职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为云南省昭通学院2013级女大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法。工具为自编调查问卷。

(二)研究程序

编制调查问卷。分析能反映昭通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的有关因素,考虑学历层次背景资料作为影响变量,编制成6个封闭式问卷。

施测调查问卷。在昭通学院2013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60名女大学生,采取当堂测试当场收回的方法进行调查。剔除不全的无效问卷,实得有效问卷258份。其中,本科学生115人,专科学生143人。

三、结果

(一)对当前社会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表1显示的是我校女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总体上看,有78.3%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正常;有9.7%的学生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有12%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就层次而言,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本专科学生比分别为6.1%、12.6%;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的本专科学生比为10.4%、13.3%;认为“形势正常”的本专科学生比为83.5%、74.1%。统计检验表明: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人数比,本专科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的人数比,本专之间学生皆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形势正常”的人数比,本专科学生之间高度显著差异(P﹤0.01)。

表1 对当前社会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二)就业岗位的选择倾向

表2显示的是我校女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倾向性选择。总体上看,女大学生在就业岗位的倾向性选择上“公务员”、“事业单位”、“其它”三个选项分别为25.6%、69%、5.4%,其中69%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事业单位岗位就业。就层次而言:女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公务员”的本专科人数比分别为20%、30.1%;倾向于选择“事业单位”岗位的人数比本专科分别为74.8%、64.3%;倾向于选择企业单位岗位的本专科人数比分别为5.2%、5.6%。统计检验表明:女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公务员岗位和倾向于选择事业单位岗位人数比,本专科学生之间高度显著差异(P﹤0.01);女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其它岗位人数比,本专科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女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倾向性选择

(三)对人才招聘中对女性的态度的认识

表3显示的是我校女大学生对人才招聘中对女性态度的认识。总体上看, 在“尊重女性”、“形式上尊重,实质上不尊重”、“歧视女性”三个维度的选择上学生人数比分别为12%、86%、2%,其中86%的学生认为人才招聘中存在着“形式上尊重,实质上不尊重”的现象。从层次上看,“尊重女性”的选项中本专科学生人数比为19.1%、6.3%;“形式上尊重,实质上不尊重”选项中的本专科学生人数比为78.3%、92.3%;“歧视女性”一项的本专学生选择人数比为2.6%、1.4%。统计检验表明:在“尊重女性”和“形式上尊重实质上不尊重”选项上的人数比,本专科学生之间极高度显著差异(P﹤0.001);“歧视女性”一项选择的人数比,本专科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对人才招聘中对女性的态度的认识

(四)面对就业“性别门槛”的态度

表4显示的是我校女大学生面对就业“性别门槛”的态度。总体上看,女大学生面对就业“性别门槛”其“自信”、“自卑”、“不清楚”的人数比分别为17.4%、77.5%、5.2%。有77.5%的学生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倾向。就层次而言,女大学生面对就业的“性别门槛”有自信应对的本专科学生人数比分别为24.3%、10.5%;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倾向的本专科学生人数比分别为69.6%、85.3%;选择不清楚的本专科学生人数比分别为6.1%、4.2%。统计检验表明:女大学生面对就业“性别门槛”的态度在自信与自卑选项上本专科学生之间极高度显著差异(P﹤0.001)。

表4 面对就业“性别门槛”的态度

(五)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外部原因的认识

表5显示我校女大学生在就业困难的外部原因认识上。总体上看,7.4%的学生选择“就业制度不完善、不配套”,88.8%的学生选择“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够”,3.9%的学生选择“家庭支持力度弱”;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够”是制约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外部因素。就层次而言,在“就业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的认识上本科与专科学生人数比分别为7.8%、7%,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够”的认识本科与专科学生人数比分别为87.8%、89.5%,对“家庭支持力度弱”的认识上本科与专科学生人数比分别为4.3%、3.5%。统计检验表明:在“就业制度不完善、不配套”、“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家庭支持力度”三个选项上,本专科学生之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

表5 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外部原因的认识

(六)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内部原因认识

表6显示我校女大学生在就业困难内部原因的认识。总体上看在“知识”、“能力”和“个人形象”三个选项人数比分别为25.2%、 68.6%和6.2%,其中68.6%学生认为能力是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就层次而言,在“知识”维度的认识上本科与专科分别为19.1%、30.1%,在“能力”维度的认识本科与专科分别为73.9%、64.3%,在“形象”的认识上本科与专科分别为7%、5.6%。统计检验表明:“知识”维度的认识上本科与专科学生之间极高度显著差异(P﹤0.001),在“能力”维度的认识上本专科学生之间高度显著差异(P﹤0.01)。在“形象”的认识上本专科学生之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

表6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内部原因认识

(七)对女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主要策略的认识

表7显示我校女大学生在提高自我就业竞争力主要策略的认识。总体上看在“提升能力”、“扩大职业选择面”、“改善形象”三个选项的人数比分别为67.8%、 6.2%和26%,67.8%的学生认为提升能力是提高自我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提升能力”维度的认识上本科与专科分别为79.1%、58.7%,在“扩大职业选择面”维度的认识本科与专科分别为7.8%、4.9%,在“改善形象”维度的认识上本科与专科分别为13.1%、36.4%。统计检验表明:在“提升能力”和“改善形象”两个维度的认识上本科与专科学生之间极高度显著差异(P﹤0.001),在“扩大职业选择面”的认识上本专科学生之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

表7 女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主要策略的认识

四、讨论和结论

(一)昭通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总趋势

本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总体表现为:有79.5%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正常;在职业的倾向性选择中69%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事业单位,也有25.6%的学生选择公务员岗位;对人才招聘中对女性态度的认识,86%的学生认为人才招聘中存在着“形式上尊重,实质上不尊重”的现象,面对就业“性别门槛”有77.5%的学生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倾向。就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外因分析认识中88.8%的学生选择“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够”是制约就业的主要因素,而在就业困难的内因分析认识上有 68.6%学生认为自身能力水平是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内因,也有25.2%的学生认为知识是重要因素,就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认识,67.8%的学生认为提升自身能力是有效途径,26%的学生则认为改善形象是提高自我就业竞争力的主要策略。这一结果说明,我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心理总体上是客观积极的,但也存在着职业认知与情绪心理两方面的就业心理偏差,具体表现为就业的职业领域选择局限,倾向于选择稳定的职业;面对就业“性别门槛”,绝大多数学生有消极的自我认知,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倾向。

我校女大学生职业选择领域的局限,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与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有关。我校女大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家庭的教育期望是“教育改变命运”,寻求稳定的职业成为农村家庭的教育价值中心。受家庭父母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才算就业, “为自己找一个稳定的着落” 成为我校女大学生求职的首要条件。第二,受传统就业观念和社会偏见的影响,女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缺乏动态的择业观念,竭力寻求“铁饭碗”。“求稳情结”使她们忽略了工作本身的薪金待遇、发展空间,而是更钟情于稳定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没有信心和勇气投身于更为广泛的职业竞争中。 第三,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女大学生从内心排斥低岗位,害怕吃苦;第四,女大学生自身的身理心理劣势,造成了其向往稳定的心理倾向。

我校女大学生面对就业“性别门槛”,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倾向,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无法跨越传统性别文化制造的职业门槛[2]。我国现阶段女性就业隐性限制的客观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的观念影响密切相关。第二,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性别意识是女大学生就业隐性限制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对女孩子的“女性化”角色塑造,缩小了女大学生的就业范围。[3]目前女大学生的就业平台比男大学生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据相关调查显示,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种状况就越是明显。无论是遭受到性别歧视,还是工作岗位受限制,女大学生就业“性别门槛”已然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第三,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由于女性自身情感体验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女大学生在就业活动中会产生比男同学更多的困惑和内心体验,从而影响了她们的自信。而部分女大学生由于心理韧性较差,容易在就业压力面前心态失衡。

(二)昭通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层次比较

问卷列出的7个问题21个选项中,在就业岗位的选择倾向、对人才招聘中对女性的态度的认识、面对就业“性别门槛”的情感反映、在就业困难内部原因的认识以及在提高自我就业竞争力主要策略的认识上有12个选项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中倾向于选择“公务员”的人数比本科为20%、专科学生为30.1%,倾向于选择“事业单位”岗位的人数比本科为74.8%、专科为64.3%;对人才招聘中对女性的态度的认识,“尊重女性”的选项中本科学生位为19.1%、专科为6.3%,“形式上尊重,实质上不尊重”选项中的本科学生人数为78.3%、专科为92.3%; 面对就业的“性别门槛”有自信应对的本科学生人数比为24.3%、专科为10.5%;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倾向的本科学生人数比为69.6%、专科为85.3%;对就业困难内部原因的认识上,在“知识”维度上本科为19.1%、专科为30.1%,在“能力”维度的认识本科为73.9%、专科为64.3%;对提高自我就业竞争力主要策略的认识上,“提升能力”维度本科为79.1%、专科为58.7%,“改善形象”维度本科为13.1%、专科为36.4%。

以上分类比较显示的结果是本科学生在职业岗位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事业单位,专科学生更倾向于公务员岗位;招聘对女性态度的认识,本科学生认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专科学生则认为不被尊重;面对就业的“性别门槛”的情感体验,本科学生较专科学生积极;在就业困难的内因分析上,本科学生偏重于能力,专科学生偏重于知识;对提高自我就业竞争力的策略认识上,本科重视能力,专科生则在能力之外更看重形象。

分析以上结果,我们认为,造成本专科之间学生的就业心理差异,其根本而言取决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发展定位;此外,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专科学生思维偏感性,容易受现象影响,本科学生看问题相对客观。总之,由于教育过程中的层次差异,从而导致了本专科学生就业心理的认知、情感差异。

(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对策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是一个系统的教育结构问题,不能仅限于“就业”谈就业, 需要从本质上调整她们的就业心理偏差,要充分结合学风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相关方面综合进行。

首先,完善“两课”教学,将女生教育纳入课程内容,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性别价值观引领,提高其思想认识。社会是两性的社会。女性,不仅是一个性别,更是一种角色,一种命运。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塑造,高等教育应彰显女性独立的思想,营造尊重女性自主意识的人文氛围,引领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角色期待和角色设计,从思想上帮助女大学生建构独立、自主、自律的女性职业精神。

其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拓展训练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她们理性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如何调节就业重压下的心理失衡。“男女性别认同形成过程的不同,导致自我、自我力量和情感关注的差异”[4],在加强女生性别教育的同时重视其心理资本的培育。心理拓展训练应根据女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问题情境,创设适合于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主题活动,使她们在模拟参与的过程中,磨练其意志,训练心理韧性,塑造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

再次,加强女大学生职业指导,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大众化就业观念”,并针对女大学生求稳的择业误区,引导学生学会用“SWOT”法进行就业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客观理性的职业自我认知。

此外,在学科专业的改革发展中,专科层次教学质量内涵建设,应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思想方法优势,注重女大学生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要求,促进专科层次女大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结语:女大学生就业取决于社会、学校、学生多方面的配合,其中女大学生自我是主观因素,是决定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女大学生要解决就业心理问题,关键在于培育健康的性别意识,建构良好正确的就业观念,在持之以恒的坚持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现代妇女运动著名代表人物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告诫我们:“一个女子不应该期待因自己的性别享受特权,但她也不应该去适应偏见和歧视,……她必须学会竞争,不是作为一名妇女而是作为一个人。只有当大批妇女走出边缘、汇入主流时,社会本身才会为她们实现新生活之计划提供安排。”[5]

[1]聂俊. 女大学生就业苦行记[J]. 大学指南,2011,(9);49—50.

[2]史晓杰. 性别视角下的就业困境[J]. 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6);12—16.

[3]Dana Crowley Jack. 压抑的女性——女性抑郁与心理调节[M]. 朱怀江, 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郝宁.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8,(4);34—35.

[5]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56.

Investiga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Employmen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Zhaotong University and Reflection on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ANG Yu-feia, GAO Xing-guob, MA Zhong-lianb

(Zhaotong University, a.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b. Office of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Zhaotong 657000 China)

The paper use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a random sampling survey about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employmen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Zhaotong University. As indicated by the results: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employmen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is generally objective and optimistic, but negative psychological disposition such as single occupational choice and inferiority complex occurred while facing “employment threshold caused by gender discrimination” also exist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with bachelor degrees and those graduating from junior colleges.

Zhaotong University;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employment; investigation

2015-01-12

王禹霏(1990— ),女,云南昭通人,硕士,主要从事法语翻译、招生与就业研究。

C913.2

A

2095-7408(2015)02-0092-06

猜你喜欢
本专科昭通专科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7.8%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报名本专科对应专业参考目录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本专科招生计划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