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晋,杨 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庆400010)
多专业协作提高神经外科研究生教学质量探讨
陈 晋,杨 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庆400010)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外科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神经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共29名教研组,采用新教学方法,即将神经外科学、神经解剖学、影像学3门课程有机结合,改变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共同开展一门新的课程,对考试情况、临床阶段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临床工作实践中对临床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等综合表现进行评估。另将神经外科2012级硕士研究生26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1)理论测试:教研组成绩优秀率[79.3%(23/29)]、合格率[100.0%(29/29)]均优于对照组[46.2%(12/26)、92.3%(2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综合考核:教研组成绩优秀率[51.7%(15/ 29)]、合格率[96.6%(28/29)]均优于对照组[34.6%(9/26)、88.5%(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专业协作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能够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提高临床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合作行为; 教育,研究生; 多专业协作; 神经外科; 教学质量
神经外科研究生的教学是临床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每位从事神经外科教学人员所关注的问题。神经解剖学是学习神经外科学的基础,对神经解剖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1],同时,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影像学检查是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指导治疗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手段,而影像学又是以人体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各种检查方法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各种器官的系统解剖和断面解剖的结构形态为依据,在医学影像学的临床诊断中,始终贯穿着解剖基础知识的运用,而神经外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更是离不开神经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知识[2-3]。作者在研究生教学中引入多专业协作(神经外科学、神经解剖学、影像学)的方式,进行了一些实践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神经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共29名作为新教学方法对象,即教研组,均为男性,年龄22~24岁。另选择神经外科2012级硕士研究生26名作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23~25岁。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分别安排神经解剖学、影像学、神经外科学课程,3门课程相互独立授课,教师之间未对所授课程的内容、形式、结合点进行沟通和共同备课。教研组学生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2.1 教学内容 根据神经外科学对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课时数,明确神经外科的重点、难点内容:(1)颅内压增高的机制和常见原因;脑疝的临床表现及机制,包括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2)掌握脑损伤的机制、不同机制的损伤效应;颅底的解剖特点,讲解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3)掌握常见的颅内肿瘤的类型、组织学来源、好发部位和临床表现。(4)脊髓压迫症,脊髓的解剖生理特点,讲解脊髓压迫时椎管内结构代偿变化和病理生理变化,阐明常见的临床表现特点、解剖基础和意义。(5)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和手术指征;颅内动脉瘤的分类、分型、破裂前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掌握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
1.2.2 教师安排 该门课程是一门新开展的课程,而且需要授课教师不仅只是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因此,授课教师选取高年资讲师以上级别的教师任课,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有利于新课程的开展、总结和提高。
1.2.3 教学地点 教学地点选择在解剖教研室,利于以尸体及解剖标本为基础开展教学。因为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离不开教学标本,以及实际操作的练习,同时,还可借助多媒体,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记忆。由于研究生人数少,能够得到更多与教师的互动机会和动手机会,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
1.2.4 课程时间安排 一次完整的课程安排定为5个学时:(1)第1个学时,主要学习神经解剖学知识,以尸体及解剖标本为基础,辅以多媒体教学,利用三维重建软件构建人体三维模型,极大地提高了解剖学教学效果[4],这是学好神经外科的关键和基础,使学生熟悉相关的解剖知识,着重掌握与神经外科临床关系紧密的解剖结构和特点,如要掌握视力视野损害的临床表现,就必须熟悉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放射、视觉中枢(枕叶)等的解剖结构,否则,不可能掌握相关的临床专业知识,更不用提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节课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2)第2个学时,以本次讲授的解剖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影像学知识学习,主要包括MRI和CT,着重讲解正常结构与病变时所表现的影像学差别,以及类似疾病之间影像学表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鉴别,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影像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5]。神经系统结构的影像表现复杂,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解剖知识,才能学好并理解神经系统结构及相关疾病的影像表现和知识,通过对疾病影像学表现的熟练掌握和分析判断,才能对神经系统疾病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3)第3、4个学时,结合本次学习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解剖及影像学知识,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多媒体教学[2],讲解与之紧密相关的神经外科疾病的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例如讲解脑膜瘤时,首选提出其组织来源,结合神经解剖,就能使学生理解记忆病变常见的部位,同时讲解影像学的表现形式、特点,根据病变解剖学定位及功能作用,就容易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应的疾病知识。通过多专业协作,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相关的临床知识,将明显提高学习的效果。(4)第5个学时,需要3个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主要通过教师提出具有代表性、关键知识点的典型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解答,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提出在学习中的困惑、疑问、困难,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有利于从解剖、影像、临床三方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解答,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满意的答案,更能从整体上、系统上掌握相关知识。
1.2.5 教学效果评价 由于教师资源不足,未进行分组,其教学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评价:将两组研究生考试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研究生进入临床阶段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研究生临床工作实践中对临床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等综合表现。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研究生知识点理论测试情况比较 教研组研究生知识点理论测试成绩优秀率为79.3%(23/29),合格率为100%;而对照组成绩优秀率为46.2%(12/26),合格率为92.3%(24/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研究生临床综合考核情况比较 教研组研究生临床综合考核成绩优秀率为51.7%(15/29),合格率为96.6%(28/29),而对照组成绩优秀率为34.6%(9/26),合格率为88.5%(2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神经外科研究生开展的课程有:神经外科学、神经解剖学、影像学等专业,但是各个专业是分别上课,互相没有联系沟通,导致学生就只有学习单一专业的内容,各专业之间不能融会贯通,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且不容易掌握。针对研究生学习上的困惑,使神经外科学、神经解剖学、影像学专业的教师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共同开展一门新的课程,即多专业协作的教学模式,使神经外科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为进入临床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要求研究生在学习临床专业知识(神经外科)时,还需要有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神经解剖学),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影像学),研究生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临床实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在提高、发展本专业诊疗水平上获得创新和突破。多专业协作,将目前孤立的神经外科学、神经解剖学、影像学专业的学习,转变为从解剖基础、临床知识、影像辅助的系统学习,避免目前学生在学习临床时,解剖知识已经遗忘,不能很快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弊端。通过神经外科学、神经解剖学、影像学专业的教师相互联系、相互沟通,以及集体备课组建设的形式来推动基础医学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之间和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和链接[6],共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既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神经外科优秀医学人才所作的一项教学改革,也将使神经外科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更容易牢固掌握神经外科相关专业知识,快速融入临床工作之中。在开展本门课程的过程中,也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其中,比如PBL教学法[7],CBL教学法[8],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指导和辅助,让学生自身构建所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主义教学等[9],在临床教学中均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教研组知识点理论测试成绩优秀率、合格率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教研组研究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神经解剖学、影像学、神经外科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需要紧密联系、融会贯通,学生对所学知识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能够很快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教研组临床综合考核成绩优秀率、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教研组研究生对教师的提问能够较全面地进行回答,在案例分析时,思维清晰、逻辑性较强,对诊断的依据,包括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及发病的解剖基础等掌握较熟练。
在开展本项新的教学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由于本课程为新开展项目,教师资源及学生人数限制,未能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有待后期进一步完善;如何优化和最终确定神经解剖学、影像学、神经外科学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如何增强各个专业的内容相互融合、相互衔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如何安排和开展各个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顺序。只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神经外科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才能使神经外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效果、知识水平和临床技能等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促使神经外科学整体水平不断发展,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陈晋,程远.重视神经解剖学提高神经外科学教学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514-3515.
[2]李朝晖,魏君,吕忠文,等.3D解剖图像、临床视频短片和影像学三维图像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734-1735.
[3]丁国旭,高杰.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6):2618.
[4]李鉴轶,赵卫东,张美超,等.医学影像资料三维重建及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07,29(2):154-156.
[5]石士奎.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应重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6):186.
[6]王锦,黄瑞萍.通过集体备课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41-42.
[7]石鑫,姜梅,郝玉军,等.PBL模式在神经外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117-118.
[8]陈菊祥,卢亦成,陈超,等.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207-209.
[9]蒋晓帆.建构主义在神经外科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815-81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6.063
:B
:1009-5519(2015)06-0947-03
2014-10-10)
陈晋(1975-),男,重庆大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及教学工作;E-mail:dazushik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