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英
(黑龙江省肇州县肇州镇人民政府 166400)
影响肉牛肥育效果的因素
董秀英
(黑龙江省肇州县肇州镇人民政府 166400)
据报道,我国近几年的牛肉产量提高了117%,人均占有量增加到3.42kg,比原来增加1.74kg。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如果牛肉人均占有量增加1kg,则全国牛肉总产量增加130万吨,说明国内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颇具潜力。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肉牛养殖者已经完全改变传统的肉牛肥育方式,不再是选择牛群中的老、弱、残牛进行肥育,而是采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式生产肥育牛,且更加重视肥育牛的产肉量和肉质,以及市场销售情况。
肉牛品种、类型不同则有明显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与乳肉兼用牛、乳用牛和役用牛品种相比,肉用品种能够更加快速地结束生长期,从而能够更早的进行肥育,最终实现提早出栏,这样既可以节约饲料,又确保屠宰率、净肉率较高,所产牛肉有明显的大理石纹、品质优良、味道鲜美。一般情况下,乳肉兼用牛肥育后的平均屠宰率是55%~60%,18月龄的鲁西牛和秦川牛分别是58.33%和58.28%,水牛是53%,但肉牛能够达到60%~65%,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牛。在相同饲养环境条件下,大型肉牛品种的初生重和日增重一般要高于小型肉牛品种。此外,成年母牛体重大小影响犊牛的生长,间接影响后期的育肥效果。对肉用家畜来说,早熟性是非常重要的生理要素,其表现在肉质较好,屠宰率也较高。
肉牛的性别也会对育肥效果和牛肉的产量、质量有影响。如母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比公牛慢,阉牛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屠宰率低于成年公牛,且眼肌面积也比其小。如秦川牛在13月龄进行屠宰,其屠宰率、脂肪比例及净肉率较低,肉中含水量和肌肉、骨骼比例较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屠宰率、胴体中的脂肪比例及净肉率逐渐提高,而肉中含水量和肌肉、骨骼比例则相应逐渐降低。
年龄与增重、胴体品质及饲料转化率密切相关,由于肉牛的年龄不同,导致在育肥期体重增加不同,饲料消耗量也不同。虽然青年肉牛每天饲料消耗量比较少,但其达到屠宰体重所需的时间较长,这是由于青年肉牛主要长骨骼、肌肉和器官,而老年肉牛则主要是长膘。通常来说,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肉牛品种增重速度在第一年最快,第二年仅为第一年的70%,之后生长速度则开始逐渐下降。肉牛通常在18月龄左右进行屠宰,最晚不能超过24月龄。东北地区,由于受地理及气候因素的制约,肉牛较晚成熟,增重速度一般在18~24月龄较快,因此较适宜在24月龄进行屠宰,最晚不能超过36月龄。如果肉牛屠宰过晚,其肉质有所下降,且饲料转化率降低,导致饲养成本增加。根据国内的市场情况及企业标准,肥育肉牛最好不要超过36月龄出栏,出栏体重要达到420kg以上,如果出口到港、澳和国外地区,则活体重应达到550kg以上。
肉牛的产肉量和牛肉品质直接受饲养过程中供给营养水平的影响,如果供给充足的营养,则增重较快,且肉牛肥育度好,其产肉量和肉质才能好;如果供给的营养不足,必然会对肉牛的增重速度有影响。若干幼阉牛分别在不同的饲养水平下培育,同时在18月龄进行屠宰。结果表明,在饲养良好的情况下,幼阉牛体重几乎是一般水平下饲养的2倍,胴体重达到2.1倍,内部脂肪的含量达到6倍之多,每千克肉发热量达到140%,而胴体中骨重量降低17.9%;在饲养不良的情况下,肉牛体重明显降低,且产肉量和品质也明显下降。此外,提高产肉性能另一有效办法是科学地舍饲育肥和组织放牧育肥,肉牛在天然草地进行为期100~150天的放牧育肥,体重增加100~150kg,提高60%~70%,成年肉牛体重也能够提高30%~50%,且牛肉提高1~2倍的营养价值。因此,只有满足肉牛的营养需要,并合理饲喂,同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科学饲养,才能明显提高肥育效益。
肉牛在适宜的温度下有利于生长发育。北方冬季气温寒冷,导致其消化率降低,能量消耗增加,从而使日增重降低,饲料消耗增加。一般情况下,不同季节产出的犊牛的初生重有所不同,冬季较大,夏季次之,秋季较小;出生后的体重增长速度也有所不同,且与初生重相反,秋季较快,夏季次之,冬季较慢,这主要与妊娠后期母牛的营养情况及犊牛生长的环境条件相关。寒冷不利于肉牛体重增长,肉牛适宜的温度一般是5~21℃。光照能够刺激肉牛,使其神经兴奋,代谢水平提高,有助于吸收利用钙、磷,确保骨骼正常发育。运动能够促进肉牛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体质增强,生活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