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蹄病的诊断及预防保健

2015-02-23 04:08张强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蹄病碘酊蹄部

奶牛蹄病的诊断及预防保健

张强

(黑龙江省林甸县畜牧兽医局166300)

奶牛肢蹄病被认为是奶牛场常见疾病之一,给奶牛场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1 临床症状

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为主。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两后肢以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居多。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病牛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患牛疼痛,生产性能下降。饲养环境潮湿或阴雨连绵的夏秋季节易发本病。病变部位有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有时可见坏死或表面性溃疡,且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击有痛感,修蹄时有乌灰色或乌黑色的恶臭脓汁流出。病变若向上扩展可变为脓性屈趾腱鞘炎、化脓性关节炎,有时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蹄底,球节感染发炎、脓肿、疼痛。病情加重,个别卧病不起,并有全身症状。局部检查见指(趾)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或暗紫色,肿胀,敏感。

2 发病因素

不同品种的牛,蹄病的易感性各不相同。有些蹄病如蹄叶炎、螺旋状变形蹄及指(趾)间增生具有遗传特性。夏、秋季节雨水较多,圈舍泥泞,粪便淤积,卫生条件较差,牛蹄长期浸渍污物中,使蹄角质软化,抵抗力降低,易发生蹄病。修削蹄不当也易引起感染化脓。牛长期站于水泥地面,易使软化角质过度磨损,造成蹄底严重挫伤。牛运动量不足,影响牛蹄的正常磨损,易造成各种蹄变形。饲料霉败变质、饲料中矿物质缺乏,特别是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引发骨质疏松,导致蹄病发生。口蹄疫、坏死杆菌病等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常可引发蹄病。

3 预防措施

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检查,发现患有蹄病的奶牛,立即将其隔离,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患部,并用新洁尔灭进行消毒,然后剔除腐烂组织并进行敷药包扎,也可配合药物封闭和针灸治疗。每1~2个月应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次药浴。可以在牛舍的进出口处或挤奶台入口处设消毒池,池内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以4%CuSO4溶液为宜,因其具有很好的防腐收敛作用。喷洒蹄部或蹄浴,既可增强角质强度,又可杀死附着于蹄部的大量微生物,从而大大减少蹄病的发生。药液深度以能淹没奶牛的蹄部为宜,让奶牛在行进中自行消毒。喷洒消毒,每月进行1~2次,尤以每年的4~10月份最为关键。

定期添加硫酸锌定期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0.01%~0.02%的硫酸锌,每次持续1个月以上,每年进行5~6次可使奶牛的肢蹄病发病率降低30%左右,另外锌还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奶牛舍的地面最好用防滑系数好的材料。如果是水泥地面,不能过于光滑,以防奶牛摔倒,但也不易过于粗糙。奶牛的运动场地面要排水良好。运动场的地面最好用生石灰压制而成,形成中间高、四周略低,以利渗水和排水。

缓解期病牛可采取蹄部放血,并采用热蹄浴疗法,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的排除。采用人字形注射药物方法,即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5mL,溶解青霉素240万~400万U,再抽取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6mL作为一次注射量。避开血管,在腕关节前上方或跗关节外侧上方,最好在皮肤松软处注射药物。先用酒精和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左手提起皮肤呈皱褶状,用8或9号针头刺入皮下,回抽仅见气泡无血液时,进行人字形皮下注射,注射后用碘酊棉球按压针孔,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一般连续注射2~3次即可。对有外伤或蹄底、蹄叉糜烂的病灶,要用5%~10%碘酊进行处理。全身治疗急性或严重性蹄病可采用全身疗法进行治疗,使用药物多为抗炎及镇痛药。

4 蹄部保健

蹄浴是预防肢蹄病的一种较好的卫生保健措施。喷洒浴蹄:站立保定,用清水充分洗净蹄部的泥土、粪尿等污物;术者站在牛的侧前方,启开背在身上的喷雾器开关,将药液直接喷洒到指(趾)间隙、蹄壁及蹄球部。夏、秋季节最为关键,可每隔5~7d喷洒1~2次,冬、春季节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应用4%CuSO4溶液,每头牛约300mL。浸泡浴蹄:蹄浴池可设在奶牛必经之处,上槽挤奶前和下槽挤奶后奶牛都从该池通过。蹄浴池大小以长约3~5m,宽1m,深15cm为宜。用3%~5%福尔马林溶液,用药深度约为10cm。一般来说,可进行6~8周,必要时,可长期使用,应天天过蹄浴池。另外,适当运动、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奶牛体内钙质增加,减少因血流不畅而引起的水肿和肿胀,防止肢蹄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蹄病碘酊蹄部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蹄病专题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北京南部地区奶牛蹄病的调查分析
预防蹄病 减少养殖损失
浅论护理实践中常用皮肤消毒剂化学特性
济源市奶牛蹄病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氟康唑联合眼部碘酊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炎36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