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2015-02-23 04:08王超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胃肠道断奶机体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王超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畜牧兽医局265500)

作者简介:王超(1981-),男,山东省邹平县人,本科,初级兽医师。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日益增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养猪业,散养户逐渐被市场淘汰,被规模化养殖场所替代。然而,规模化养殖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必然使得饲养密度增加,疾病更加复杂,疾病暴发、流行的频率和危害倍增,防治更加困难。在养猪过程中,仔猪饲养是关键环节,尤其是断奶仔猪。

1 防治现状的误区及危害

仔猪断奶后极易出现腹泻,对此绝大部分养猪户首先采取肌肉注射多种、大量抗生素的方式来治疗,但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出现更为严重更顽固的腹泻,又加大药量,结果腹泻更严重;有的经注射治疗后,虽然停止腹泻,但是出现食欲下降甚至不食,身体发红发紫,甚至死亡;有的病猪虽然痊愈,但预后不良,成为僵猪,丧失经济效益。针对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失措,分析病因根本,对根下药,才会疗效显著。

2 腹泻原因

①生理生化性因素改变:是断奶仔猪腹泻的首要因素、首发因素,也是其他因素的诱因。仔猪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酸分泌很少。哺乳时,母乳中含有的大量乳糖,在胃中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构成胃酸主要来源。断奶后,乳酸来源消失,胃酸不足,胃蛋白酶激活受限。蛋白质饲料消化不良,进入小肠后,为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断奶后,食物改变,小肠生理结构也随之改变,小肠绒毛变短,同时其他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吸收不充分,也会导致腹泻。②微生物平衡破坏:哺乳期,仔猪胃肠道内建立了良好的酸碱平衡、微生物平衡,断奶后,乳酸来源消失,pH值升高,乳酸杆菌减少,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大量繁殖,胃肠微生物平衡破坏,导致腹泻。③病原性因素:断奶后,母源抗体中断,而仔猪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抵抗力较低,加之生理生化改变,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抵抗力减弱,体内外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容易感染机体,导致腹泻。④断奶过度应激:断奶后,母子分离、环境改变、食物改变,加之免疫接种、阉割等操作,过度应激使得机体神经体液调节失调,激素内分泌紊乱,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免疫应答不利等,引起各种症状,导致腹泻。⑤饲料和饲喂因素:饲料中蛋白、脂肪、纤维素等含量过高,或维生素、铁、铜、硒、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或饲料加工过粗、过细,或饲喂方式由干喂到湿喂、由湿喂到干喂、限饲等都会导致消化不良,或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腹泻。⑥环境改变:断奶后保温不良,昼夜温差过大,环境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等都会导致腹泻。

实际操作中,绝大部分养猪户首先采取肌肉注射给药,注射后药物需经肝脏、肾脏解毒才能经血液到达肠道,作用于炎症区,发挥药效。而仔猪肝肾发育尚不完全,比较脆弱,长期或大剂量用药容易损伤,形成僵猪。某些药物含速效止泻剂,减缓胃肠蠕动以止泻,会阻碍体内毒素的排除,导致自体中毒,出现食欲废绝、身体变色等。

3 防治措施

①补充酸化剂和酶制剂:如植酸酶等,有利于降低胃肠道的pH值,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促进乳酸菌等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减少营养性腹泻。②补充微生态制剂:补充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对于重建胃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繁殖,抑制有害菌繁殖,有重要作用。③减少断奶应激:及早补料是减少断奶应激、防治腹泻的有效方式。7日龄开始饲喂优质教槽料,可促进胃肠道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消化机能的加强和各种酶的分泌。断奶时要提前3~5天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去母留仔,全进全出,并与免疫接种、阉割去势错开时间进行,以减少免疫应激。④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注射牲血素,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铜制剂、氧化锌等能极大得提高机体的消化能力和免疫能力。⑤适宜的环境:保持环境温暖干燥,温度适宜,通风良好,防止昼夜温差过大,湿度过大。严格定期消毒,保持卫生良好。⑥治疗方式:把肌肉注射给药的方式改为口服给药,直达肠道患处,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土霉素、恩诺沙星、痢菌净、氟哌酸等。治疗时,个别发病也要全群治疗,避免相互传染,此起彼伏发病。长时间治疗时,几种药物轮换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同时,用口服补液盐(水1L,葡萄糖20g,氯化钠3.5g,小苏打2.5g,氯化钾1.5g)补液,防止脱水,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而导致死亡。

猜你喜欢
胃肠道断奶机体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邓俊峰作品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