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森,徐晓丽,刘月娟
(1.山东滨州市农业局,256603;2.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农业局)
水肥一体化技术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的最佳技术,以其为核心的节水农业现已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开始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但这一技术在滨州市尚未全面推广,部分县区更是鲜有应用。为摸清山东滨州市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特在全市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调查研究,以期为今后水肥一体化项目规划和发展推广提供依据。
滨州市小麦面积21.45万hm2,蔬菜面积(含菜用瓜)2.89万hm2,其中设施蔬菜(含日光温室、大拱棚)面积0.99万hm2,果树(含草莓)面积 2.97万hm2,各种作物微灌面积0.49万hm2,涉及种植大户或农村合作社169个,其中水肥一体化面积仅占8.45%。
在滨州市所辖的邹平县和滨城区,选择5个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种植大户或示范园区,对10个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并调查3个未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农户作为对照。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基本掌握了其费用、用工、产量、效益和农民需求等情况。
建设占地面积667 m2的冬暖式大棚,总费用在28 000元左右,基础设施要用10 a左右,每年的折旧费为3 000元。蔬菜大棚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备投资在600~2 600元/667 m2(只用于大田喷灌的200~300 元/667 m2),多采用滴灌带,使用地下水源。露天葡萄投资 1 500元/667 m2,苹果园投资3 000元/667 m2左右。
肥料投资一般在6 000~7 000元/667 m2,多选用有机肥(30%有机肥用量 1.5~2.0 t/667 m2)、畜禽粪便(2~5 m3/667 m2)作基肥,用水溶性肥料等滴灌专用肥(1 000~1 500 kg/667 m2)进行追肥;未使用的散户肥料投入7 000~8 000元/667 m2,多选用粪肥作基肥,追肥选用磷酸二铵、尿素、复合肥等,肥料节省资金15%左右,用肥量减少15%~20%,节水一般为30%~40%,浇水一般隔5~6 d 1次。
农民主要是从济南和寿光等地购置设备,通过技术人员的讲座和现场指导了解和认识水肥一体化技术。
使用水肥一体化的优点之一就是省工,据滨城区市西办事处农户李光明介绍,他从事大棚种植七八年了,自从用上水肥一体化设备之后,最满意的地方就是省时省工,原来浇1次水得2个人忙活大半天,灌水后2~3 d不能进棚干活,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省工25个多。滨城区市中办万绿示范园区的负责人也深有体会,以前番茄种植期通常每8 d打1次药,共打31次,应用滴灌施肥技术后每12 d打1次药,共打药24次,减少打药次数7次,防治费用也平均667 m2减少68.5元。
统计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30个大棚 (占地15 hm2),常年日用工35人左右,年用工在160~180人/667 m2,而不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散户每年用工在 200~210个/667 m2,用工可以节省1/4~1/3。
使用水肥一体化的农户李光明和传统灌溉施肥的张管英相比,同是种植番茄,一是产量及效益方面,前者番茄单季产量1.2万kg/667 m2,番茄价格按2.00元/kg计算,年收益 2.4万元;后者番茄单季产量0.96万kg/667 m2,年收益在 1.92万元,平均每667 m2增产率达20%。二是灌水量方面,前者灌水 8次,灌水量 210 m3,后者灌水 14次,灌水量280 m3,水肥一体化灌水减少6次,灌水量减少70 m3,节水率达25%。三是施肥方面,传统灌溉方式的667 m2番茄上施氮磷钾肥总共折纯160 kg,包括底肥腐熟的鸡粪5 000 kg、磷酸二铵 68.4 kg、硫酸钾 60 kg、尿素 31 kg,追肥磷酸二铵 7.6 kg、硫酸钾 40 kg、尿素 31 kg;使用水肥一体化的农户李光明施肥667 m2氮磷钾肥折纯109.5 kg,包括底肥施用腐熟的鸡粪3 000 kg、磷酸二铵47.9 kg、硫酸钾 42 kg、尿素 21.5 kg,追肥磷酸二铵5.5 kg、硫酸钾28 kg、尿素21.5 kg。两者相比,使用水肥一体化节省氮磷钾肥折纯51 kg/667 m2。
通过与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9位园区负责人及20位农户座谈,反映出水肥一体化技术确实具有节水、节肥、增产、省工及减少病虫害的优点,农民迫切需要这样先进的技术,国家应该增加扶持力度。但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①农户普遍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掌握不细致,缺乏完整的施肥方案,希望得到更新更细的施肥技术指导;②国产的水肥一体化设施,由于过滤性不好,容易堵塞出水口,并且水量较小,造成蔬菜苗期供水量不够,不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③管子耐老化性差,个别质量不好,密封不严。农民迫切需要厂家在技术上对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进一步改进,以满足生产需要。
在调研中了解到,针对水肥一体化设备,厂家只是进行安装后,对设备的使用进行操作说明,并没有根据不同蔬菜需水需肥特点进行详细讲解。各蔬菜生育期浇多少水、施多少肥,农民都不清楚,缺乏科学系统的知识,只是根据习惯来浇水和施肥,经常发生使用不当导致堵塞出水口等问题,这方面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培训和指导。
近几年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较快,主要在蔬菜等经济作物上使用较多,粮食作物上应用较少,且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因此在粮食作物上的灌溉施肥技术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多数用户反映,国产的灌溉设备不好用,在技术上需要改进,而且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另外,现在使用的水溶性肥料也有堵塞现象,缺乏高端的全水溶肥产品。
调研发现,农民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只是会根据厂家的说明简单使用,不能根据蔬菜的需水需肥规律制定灌溉施肥依据,虽然浇水施肥次数有所减少,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浪费。有的农民在使用上缺乏科学的指导,比如灌溉前必须先关闭施肥器小水浇一遍,充分渗透土壤,然后再打开施肥器,使肥料充分溶解后再进行灌溉,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农民都不明白,没有正确使用。再比如农民使用中不注意及时清洗过滤器,造成滴水口堵塞,影响灌溉效果。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多举办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讲解不同蔬菜的需水需肥规律及施肥器和灌溉器的正确使用等,使农民充分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正确应用于蔬菜生产中,增加蔬菜产量,提高种植效益,切实提高农民收益。
作为农业大市,滨州市蔬菜面积所占比例少,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在蔬菜上应用,今后要注重该技术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研究,总结出适合滨州市大田作物的灌溉施肥技术模式,促进粮食增产增效。
在调研中,园区负责人反映水肥一体化设施在使用中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这就要求水肥一体化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沟通,利用科研资源,研究符合当地需要的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研究和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水肥一体化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