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贺欢 通讯员 吴四平
衡阳蔬菜研究所
——三种身份的行业模范
本刊记者 贺欢 通讯员 吴四平
“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回雁峰,衡阳因此雅称雁城,地处湖南省中南部,湘江穿城而过,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全国45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区位优越、山水优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水热条件优良,衡阳具有着大力发展农业的天然优势。蔬菜是衡阳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增长、产值飙升、规模生产基地不断涌现,推广品种与日俱增,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在衡阳蔬菜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全所干部职工的艰苦卓绝、任劳任怨是发展的最大助力。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是承担了国家农业部授予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衡阳综合试验站”、“湖南省衡阳市蔬菜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和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南方优质种苗快繁技术中心”等多个重大项目的科研单位,自1979年创建以来,一直从事着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引进、筛选和蔬菜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和推广示范,蔬菜优质种苗培育以及蔬菜技术服务,先后完成部、省、市科研课题390项,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78项,连续12年被评为衡阳市“先进科研所”,被衡阳市人民政府授牌为“影响衡阳市民100品牌单位”,现已打造成了独具三种身份的行业模范。
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在科研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可以说是衡阳市蔬菜产业科研的领航者,无论是设备上、技术上,还是在项目上,都引领着衡阳市蔬菜产业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2015年9月20日,《长江蔬菜》记者一行为调研衡阳市的蔬菜发展情况,特采访了衡阳蔬菜研究所。一入院,记者看到一座石碑伫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写的“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几个大字遒劲有力,石碑对面矗立着崭新的科研楼,仅此两项就显示着衡阳市蔬菜研究所之不平凡。据旷碧峰所长介绍,科研楼设有组培室、种子检验室、资料室、阅览室、会议室和培训室,实验室拥有各类科研仪器设备150余台,整个科研楼具备了科研办公、蔬菜组织培养、重点试验开展、技术培训和蔬菜技术支撑等科研及服务功能。
办公楼后面就连着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的科研基地,科研示范区具有连栋智能温室大棚4座,总面积10688m2,钢架棚68座,总面积10800m2,科研生产用房和蔬菜种苗包装车间总面积1500m2,食用菌菌种生产厂房1620m2,灌溉和蓄水鱼塘3口、总面积5600m2。所有大棚均配备了滴灌和喷灌及变频控制供水系统,建有移动苗床、全天候育苗机、播种机、嫁接机等用于工厂化育苗的设施设备。科研示范基地每年示范的大棚春提早、秋延后栽培、除草膜、遮阳网、覆盖栽培、防虫网隔离栽培、营养钵育苗、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管理机、绑蔓枪、一体式机动喷雾器等蔬菜栽培及黄板、粘虫板、性诱剂、杀虫灯等绿色蔬菜综合防控设施设备20余项,大幅度地引领和带动了全市蔬菜生产水平的提升。
经过全所的齐心协力与奋发努力,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共选育出蔬菜新品种68个,其中有40多个品种在国内外较大面积种植推广,有22个通过了省、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登记。特别是一串铃嫩南瓜系列、早冠丝瓜系列和苦瓜系列品种广泛种植,面积大、影响力强,丰源系列辣椒、韩玉白、韩玉春萝卜、早丰红茄、衡阳油罐茄也都是国内许多大型蔬菜基地的主栽品种。另外,研究所引进、筛选食用菌优良品种30多个,衡阳市栽培的食用菌原种都来源于研究所。
除此,研究所还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级蔬菜科研重点项目,在尽心尽力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研究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这不仅提高了蔬菜科技含量,而且为省市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蔬菜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科技做保障。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勇挑重担,科研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在推动衡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促进衡阳市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等方面扮演着带头人的重要角色,致力于蔬菜产业的帮扶与服务工作。
蔬菜种植必须实施标准化生产,才能确保产品安全。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先后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湖南省地方标准、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27项的制定,已正式发布实施的湖南省地方标准、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24个。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实施,在加快推进了湖南省蔬菜产品和种植技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有效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蔬菜必须实施设施化栽培,才能不断提升生产效益。衡阳市蔬菜研究所一直为衡阳市蔬菜产业研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为促进蔬菜产品提早上市,引进和推广了营养钵育苗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为降低劳动力成本,引进和推广了适合蔬菜大棚使用的小型翻耕机、绑蔓枪、一体式机动喷雾器、喷灌、滴灌一体系水肥管理技术;为确保蔬菜产品的安全,引进和推广了杀虫灯、黄板诱虫、性诱剂、防虫网等新设施设备和技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衡阳蔬菜的品质与产量,增加了菜农的收入,提升了衡阳蔬菜品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大丰收。
为扩大衡阳蔬菜生产规模,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菜农种植水平成为了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帮扶产业的重要手段。研究所每年通过派出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指导蔬菜基地建设、品种布局和蔬菜安全生产。衡阳市蔬菜研究所每年举办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30期以上,培训和指导5 000多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2万多份。
记者一行到来之时尽管正逢周末,却受到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热情的夹道欢迎,其乐融融的相处场面让记者一行深有感触: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真是同心同德的科研团队。
花草芬香、树木青翠,眼前大棚、鱼塘、水沟、道路等布局有序、错落有致,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给人的感觉就像家一般。已退休的老科研工作者经常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在岗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以所为家。
走进科研大楼的陈列室,回顾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的光辉历程,记者进一步揭开了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科研人员团结奋进的秘诀。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创始人、老所长刘富春研究员是全国蔬菜植保专家,在茄果类、瓜类、叶菜类、豆类等多种蔬菜病虫害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现任所长旷碧峰带领所科研人员肖昌华、陈祖华到海南省三亚市荔枝沟师部农场制种,租用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10 m2的房子作住房,自己上山捡柴烧,自己煮饭吃,育种课题本来需要五六年才能完成,他们仅用了两三年就取得了满意的成果,一串铃嫩南瓜,衡杂、湘早优苦瓜,早冠丝瓜系列品种选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至今每年还在海南三亚进行蔬菜新品种纯度鉴定及品种加代和蔬菜新品种的选育、亲本材料扩繁、制种等,同时还收集了大量的亲本资源,很多蔬菜新品种将脱颖而出;科技人员邓先朝、欧阳丰在蔬菜新品种选育、植物保护方面不断创新、无私奉献;副所长刘志华、余席茂分别在太原进行丝瓜和洞庭湖苦瓜制种试验获得成功,打破了“不能在北方开展丝瓜制种”的定论;副所长唐昌林、室主任闵冬青20多年来开发食用菌,引进和推广50多个优良新品种;良种推广室主任闵岳灵、副主任向晓阳把所选育、引进、筛选的120多个的蔬菜新品种及10多项新技术大力推广到了全国各地,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正是拥有着这样把所当家的团队、力往一处使的精神、追求创新卓越的思维,衡阳市蔬菜研究所才取得如今骄人的成就,为衡阳市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衡阳市菜农的生产效益贡献良多,在专业、服务上都表现甚佳,堪称行业模范。
10.3865/j.issn.1001-3547.2015.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