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艳辉,张 旭,谢 筠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 300222)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
边艳辉,张 旭,谢 筠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 300222)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本院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给予氨磺必利口服,起始剂量为200 mg/d,最大剂量600 mg/d;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起始剂量为1 mg/d,于1~2周内将剂量滴定至4~6 mg/d,两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NS评分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而研究组SANS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优于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氨磺必利,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多种多样,分为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阳性症状主要是指一些异常的观念、感觉体验和行为,主要包括幻觉、妄想和怪异的行为。阴性症状主要包括一些衰退的行为,如情感平淡、情感淡漠、情感缺失、注意缺陷、语言贫乏和动机缺乏等。一般认为,阴性症状治疗难度更大、病程更长,是导致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1]。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阴性症状同样成为临床治疗的关注重点[2,3]。第二代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是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能够选择性的拮抗多巴胺D2和D3受体[4]。为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笔者对本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0岁之间;③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50分;④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药物依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研究对象共65例,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氨磺必利组)和对照组32例(利培酮组)。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SANS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 评价方法 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采用SANS量表进行评分,评价两组治疗的疗效。评定人员为受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临床医师,同时检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血、尿常规和生化常规等。
2.1 疗效分析 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SAN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两组间相比较,在治疗8周末,研究组SA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氨磺必利的疗效明显优于利培酮。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 SANS评分 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3例,激越行为2例,体重增加4 例,月经紊乱2例;对照组发生口干3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2例,体重增加5例,视物模糊1例。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阴性症状,研究表明,阴性症状会严重损坏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5]。因此,治疗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整体治疗的重要环节。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与大脑前额叶皮层背外侧、边缘系统、基底核等区域的多巴胺功能低下有关[6]。氨磺必利能够高选择性地作用于多巴胺D2和D3受体。低剂量氨磺必利优先阻断突触前的D2和D3受体,中断负反馈调节机制,增加额前皮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传递,从而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7]。本研究结果所示,经过8周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阴性症状均有所改善,接受氨磺必利治疗的患者SANS评分的减分率显著高于利培酮治疗的患者,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表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一定优势。
1 申璎,谢光平,刘少华.利培酮合并低剂量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9(06):851-853
2 任虹,孙俊伟,赵伟,等.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有效性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8(10):816-818
3 王秀莉.氨磺必利与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2(5):641-643
4 Schoemaker H, ClaustreY, Fage D,etal. Neu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misulpride, an atypical dopamine D2/D3receptor antagonist with both presynaptic and limbic selectivity[J]. Th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1997,280:83-97
5 任艳萍,周东丰.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2) : 89-92
6 黄素培,张瑞岭,王来海,等.氨磺必利的药理学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8) : 679-683
7 宋桂清,孙长友,李云峰.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6(1):61-62
2015-03-30
R971+.4
A
1006-5687(2015)03-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