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果巷历史街区保护性规划

2015-02-22 04:56陈雯昳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陈雯昳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谈青果巷历史街区保护性规划

陈雯昳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快了现代城市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更新,历史街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逐渐陷入衰败和尴尬的境地。它与周围的现代环境格格不入:街区功能落后,建筑质量下降,公共空间结构混乱,基础设施不完善[1],影响了城市形象。但历史街区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它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历史街区改造成为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青果巷历史街区概况

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南临古运河,东起正素巷,西至晋陵中路,直通南大街商业中心,北至古村。整个街区东西长约400 m,南北长约200 m,占地面积约为8.7 hm[2]。青果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常州最古老的街巷之一。青果巷有着“深宅大院毗邻,流水人家相映,小巷深处幽幽”的风貌[3],是常州江南水乡传统民居风貌的典型缩影。

青果巷历史街区以明清传统民居为主,拥有许多名人故居,如明代文学家、军事家唐荆川故居,爱国企业家刘国钧故居,语言大师赵元任故居,经济学家周有光故居等。街区的总体特色可用“点”“线”“面”加以概括: ①“点”——街区的名人故居、历史文化价值高的重要历史建筑,以及有古井、河埠头、石柱等文物或是古树名木的公共空间;② “线”——主要巷道青果巷、天井巷和古运河道;③“面”——由传统建筑形成的建筑群体,以及建筑群体中的传统生活形态。

随着时代变迁,青果巷历史街区逐步衰退,这种衰退主要表现在:

1)物质性老化:①街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老化严重,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②建筑老化严重,砖木结构的民居年久失修,室内环境阴暗潮湿,部分已腐烂损坏,甚至坍塌,无法居住;③居民随意拉接管线,既增加火灾隐患又影响美观。

2)社会性衰败:①人口密度及建筑物密度过高;②交通组织混乱,人车流线交叉,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③随意加建的建筑体量、色彩等影响街区风貌。

2青果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性规划原则

2.1 维护风貌原真性

①修复建筑原真性:“整旧如故,以存其真”[4],即使用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修复建筑;②修护公共空间原真性:保护性修复公共空间界面——道路界面、建筑界面以及屋顶界面;③保护空间要素原真性: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构筑物和古树名木进行保护。

2.2 保持脉络完整性

历史街区的脉络即“线”,不仅是人们参与日常活动的主要通道,也是公共空间的体验轴线,还是水乡历史街区特色的体现。保持脉络的完整性主要分为两方面。①保持传统巷道体系的完整:传统巷道是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重点维护对象之一;②保持水系的完整:水系对江南历史街区的交通、环境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保持历史街区水系的完整,是保持脉络完整的重要内容。

2.3 以人为本

“街区”这个概念不仅仅包含建筑与空间,也包含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以及他们各种各样的生存活动。历史街区改造是为居民服务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街区居民的生活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因此,建筑师、规划师应尽量听取他们的意愿及要求。青果巷历史街区的改造将“公众参与”贯穿其中,维护街区住户的权益,保障其需求,以人为本。

3青果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性规划具体内容

3.1 完善脉络与空间结构

规划梳通、恢复了青果巷历史街区内的巷弄,保留原有巷弄的空间结构特征。保护修缮主巷道青果巷、天井巷的空间结构和环境,形成展示青果巷传统文化以及江南传统民居巷弄文化的2条轴线;改造、整饬古运河沿岸的空间,与城市古运河滨水空间连接,形成浏览古运河风光的观光轴线[4](如图1所示)。

图1 青果巷“三轴、十结点”的整体空间体系

青果巷历史街区巷道宽1.8~2.5 m,市河宽4~10 m,桥高一般为2.5~3.0 m,这样的空间尺度下人与人的关系是亲密的,该亲密尺度下的公共空间亦为江南水乡的特色空间。因此,青果巷历史街区的规划并没有打破这种亲密尺度,仅选择部分重要空间节点开放为广场等大尺度公共空间,方便居民聚集活动。同时,规划开放部分原有私家园林、庭院为新空间节点,使街区公共空间体系更为完整[5](如图1所示)。

3.2 功能恢复与功能更新

规划保留了街区原有的居住功能,对部分公共功能的建筑进行了调整。首先,根据民居完善情况进行归纳分类,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缮维护,尽量还原街区原有的社会结构。然后,将部分公共建筑调整为含居住功能的综合建筑,分配给原居民居住。

引入创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展示与生活相关的历史事件、传统工艺、生活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功能更新可以在充分利用名宅名园的同时提高街区经济效益,激发活力。

恢复街区居住功能,增加商业、创意文化产业、旅游业等新功能,一方面可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民居,另一方面帮助街区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环境。

3.3 升华内涵,挖掘潜力

为使青果巷历史街区和现代城市生活有机融合,规划了“运河之魂”和“名城之窗”两大主题。

“运河之魂”主题规划内容为:①重点治理古运河污染,净化水质;②保护修缮古运河河道及两侧驳岸,修葺复原码头、桥梁等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节点;③沿河增设步行道,同时修缮沿河的名宅名园,并将其作为开放性公园。

“名城之窗”主题规划内容为:①对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名宅名园进行保护性修缮,保护街区的物质遗存,体现其文化精神;②将部分民居改建成古运河博物馆、名品馆、图书馆和名人博物馆等文化建筑,丰富街区功能、增加街区活力的同时,提升街区的文化内涵。

3.4 分级修缮建筑

街区的建筑规划采取“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首先,对街区既有建筑进行实地测绘,包括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暗沟等,同时建立地产、房产、人口测绘数据库。其次,根据实地测绘结构,按建筑的等级、质量、风貌等方面,对建筑进行分级修缮保护。修缮保护主要分为3个等级:①对文物保护建筑和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建筑,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的方式进行保存或保护;②更新影响美观或者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还原街区“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景象;③对其他一般建筑,整饬、修缮质量较差或局部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质量一般的建筑则尽量保存或选择性更新。

3.5 社区参与,居民自助

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容易使历史街区的保护脱离社区居民,影响居民的生活。因而,在历史街区的改造中加强公众的参与度[6],可以使改造更贴合实际,符合居民的需求。

青果巷历史街区规划改造在方案设计前期,设计师就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形式,对街区居民进行了调查,为规划方案提供了多方面的资料[7]。规划方案成形后,将方案向社会公示,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去粗取精,使方案更为合理。

4结语

城市同生物一样,需要新陈代谢,但城市需要的是循序渐进的更新,而不是破旧立新的骤变。破旧立新的方式已经让我们失去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剩下的需要细心规划改造,保护城市特有的文脉和风貌。

青果巷是常州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风貌较好的历史街区之一,因此,对于它的保护需要慎重考虑。可喜的是,青果巷历史街区的规划并没有一味地拆除重建,而是通过保护性改造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青果巷传统民居的特色和风貌,还原了“老常州”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保留历史街区文化底蕴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城市的勃勃生机。

历史街区改造除了需要通过改善空间结构、更新街区功能、优化空间环境和提升经济效益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以外,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历史街区的复兴来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城市风貌以及增加城市活力。对于今后的历史街区改造,城市建设者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维护历史街区的完整性、延续性和原真性。

[参考文献]

[1]陆宇.中国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初探[D].南京:东南大学,2009.

[2]张红.论城建档案馆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名城,2010(8):64-66.

[3]庞旸.青果巷:常州古城的悠远记忆[J].百科知识,2012(15):58-61.

[4]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新探索[J].中国名城,2011(7):10-13.

[5]顾春平,周根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初探:以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0(11):4-10.

[6]阮仪三,顾晓伟.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5):1-6.

[7]熊侠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2(9):32-35.

责任编辑:周泽民

摘要:文章在分析历史街区改造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常州市青果巷保护性规划设计,提出城市建设者进行历史街区改造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维护历史街区的完整性、延续性和原真性。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历史与文化;青果巷

Investigation on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the Historic Block of Qingguo AlleyCHEN Weny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11)

Abstract:This thesis,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 modals of historic blocks and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the Qingguo Alley,proposed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by city builders should maintain the integrity,continu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original historic blocks.

Key words:historic block reconstruction;history and culture;Qingguo Alley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436(2015)03-0054-03

作者简介:陈雯昳(1988—),女,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4-02

doi:10.3969/j.issn.1671-0436.2015.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