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荣 综述,黄亚铭 审校(. 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54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5300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属目前国内外比较通用的疾病名称,人们在开始认识该疾病时也将其称之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HC),也有学者称之为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该病在我国传染病管理中属于丙类传染病范围,但由于该病目前仍无疫苗预防,全国基本呈自然流行状况。该病在广西的病例数一直保持在全国的前5 位,2004~2006 年曾排在全国第一[1]。因此,有必要将该病的防治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1970 年非洲加纳医学院眼科诊所Chatterjee 等[2]首次报道了1969 年6~10 月在加纳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与平时常见的结膜炎不同类型的流行性结膜炎,并对该病的一般流行特征进行了描述。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播性,所在眼科诊所当年8 月1 个月的病例数达到8 981例,6~10 月份总病例数达到13 664 例。对患者进行结膜细菌学检测有75%为阴性,未检出颗粒性结膜炎致病菌,尝试分离腺病毒也未成功。当该病在加纳人群中的流行高峰过后,1971 年相同的疾病在尼日利亚也出现暴发,同时,该病似乎有自加纳向东扩散的趋势,在多哥、达荷美共和国、喀麦隆等国家也相继出现,到1972 年,该病已经出现在东南亚、日本和英国伦敦[3]。1972年,英国伦敦科林达公共卫生中心研究室病毒参比实验室对不同地区6 个AHC 暴发点分离出的7 种具有代表性的病原体进行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这些病原体具有肠道病毒特征,可能与柯萨奇病毒A(CoxA)和另一种肠道病毒艾柯病毒相关[4]。1973 年对3 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日本、新加坡和摩洛哥1971 年出现的AHC 暴发的病原分离体提交至在美国休斯敦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病毒参比中心做进一步的抗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引起AHC流行的是一种新型肠道病毒,分类属于肠道病毒70型(EV70)[5]。就此,对引起1970 年非洲加纳出现AHC 大流行的病原菌才清晰起来。
1971 年,上海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AHC 流行,其特点是传播快、发病率高、潜伏期短,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结膜充血、水肿,部分患者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咽痛和发热等症状。对患者眼结膜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及直接涂片检查均未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经病毒学研究分离出一株能稳定传代并有特异性细胞病变的病毒,与肠道病毒近似,定名为沪红17[6]。进一步的病毒学研究证实其病原体为EV70,该病毒于1975 年在上海再次引起小规模流行,而后以散发形式出现。1988 年夏季,上海再次出血大规模的AHC 流行,患者的临床症状与1971 年一致,同期,北京、广州、福建、武汉、辽宁等地均有该病流行,经病毒学研究证实为CoxA24 病毒,并与广州和武汉同年分离出的同型病毒相同[7-9]。该病毒在亚洲第3 次大流行时传入我国,引起1988 年的全国AHC大流行[10]。2005~2012 年该病在我国出现2 次发病高峰,分别在2007 年和2010 年,发病率居前5 位的是广西、广东、重庆、四川和湖北[11]。
1981 年8~10 月,广西南宁流行一种“红眼病”,主要是由于当地居民到游泳池游泳而引起传播。通过临床及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调查,从感染者眼部分泌物中分离出8 株细胞致病病毒,其特征是引起细胞病变的形态比较典型,而且可以稳定地传代,采用Ⅱ型腺病毒免疫血清与分离出的病毒抗体进行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初步鉴定为腺病毒[12]。1982 年7~11 月,广西桂林同样出现类似“红眼病”流行,并从81 例“红眼病”患者的眼结膜分泌物中分离出1 株命名为“桂眼69”病毒,该病毒株与当时香港所发现的EV70 相似[13]。
在20 世纪90 年代,或许是广西乙类传染病的流行占有重要位置,因而全区AHC 流行状况未见有相关报道,但从宾阳县1990~2010 年AHC 流行状况间接反映了广西90 年代全区的流行情况。该县从1990 年到2010 年21 年间共有7 年出现AHC 病例较多的年份,大概3~4 年后有1 次病例增多的年份,该7 年每年的病例数为217~5 035 例,其中90 年代有3 个年份出现病例数较多,而1994 年最多,为2 336 例[14]。
21 世纪以来,广西宾阳县2000~2010 年间共出现4 次病例较多的年份,分别是2002 年2 038 例、2006 年217 例、2007 年491 例和2010 年5 035 例[14]。根据广西2004~2009 年AHC 流行特征分析,2007 年是病例数出现较多的年份,全区病例数达7 548 例,病例主要出现在南宁、桂林和梧州市,占总病例数的61.58%[15],而2007 年在广西其他县的AHC 流行病例数并无明显增多[16-19],但2010 年全区出现AHC 大流行后在多数县的疫情报告中均已显现[18-20]。由于AHC 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2010 年广西开展对该病的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该病流行期间采集AHC 患者眼结膜拭子标本共20 人份,采用PCR 方法同时检测腺病毒、人肠道病毒70 型(HEV70)和柯萨奇病毒A 组24 型变种(CoxA24v)核酸,结果CoxA24v 核酸阳性11 份,阳性率为55.0%,证实2010 年在广西引起AHC 大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为CoxA24v 病毒,这与全国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20-21]。就此,自1981 年“红眼病”传入广西至2011年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其流行病原体,前后经历了30 年的时间,为今后的检测奠定了良好基础。
21 世纪,河池市各市县的AHC 流行与广西全区的流行具有相同性,但2007 年全市各市县的病例数并无明显增多,而2010 年全区出现大流行时,河池市的病例数急剧增多,全年病例数达6 452 例,人群发病率为162.43/10 万,2010 年的病例数占2004~2012 年总病例数的76.14%,病例数较多的县市区包括金城江区、南丹县、罗城县和宜州市,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8.91%[22-23]。
AHC 在人类的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且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病例集中,如果对患者不进行及时有效的隔离和对健康人进行有效预防,极易造成家庭内人员感染,并在短时间内引起学校、单位或村屯内流行,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尽管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普及,在AHC 暴发流行年份增加本省不同地理位置病毒病原学监测,掌控本省AHC病原学分布状况,为预测AHC 暴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但该病目前仍然无有效的疫苗可使用,同时缺乏对AHC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传统的预防措施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方法[24]。
[1] 常昭瑞,张静,王子军.2004-2008 年全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268-270.
[2] Chatterjee S,Quarcoopome CO,Apenteng A.Unusual type of epidemic conjunctivitis in Ghana[J].Br J Ophthalmol,1970,54(9):628-630.
[3] Quarcoopome CO.Epidemic ha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in Ghana.Further observations[J].Br J Ophthalmol,1973,57(9):692-693.
[4] Higgins PG,Scott RJ,Davies PM,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viruses associated with acute ha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J].J Clin Pathol,1974,27(4):292-296.
[5] Mirkovic RR,Kono R,Yin-Murphy M,et al.Enterovirus type 70:the etiologic agent of pandemic acute ha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J].Bull World Health Organ,1973,49(4):341-346.
[6] 施耦笙,陆显新,马子行,等.1971 年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J]. 微生物学报,1974,14(1):17-30.
[7] 施耦笙,丁晓光,范德彰,等.1988 年上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因和药物敏感性研究[J]. 上海医学,1991,14(6):337-341.
[8] 刘海林,邢玉兰,刘端琴,等. 北京地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学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1993,9 增刊:56-58.
[9] 栗惜兰,邝昆炎,曾琼英,等. 一九八一年广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分析及病原研究[J].眼科研究,1985,3(1):1-3.
[10] 吴家驹,刘延明,张齐良,等.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后居民中柯萨奇病毒A24 变种抗体水平的变化[J]. 中国病毒学,1992,7(2):144-148.
[11] 王晓芳,赵俊伟,张顺先,等. 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及暴发原因分析[J]. 疾病监测,2014,29(2):92-97.
[12] 崔君兆,蔡日芬,吕元聪,等.1981 年南宁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报告[J]. 广西医学,1986,8(2):96-97.
[13] 陈俊杰,苏建中,侯斌,等. 桂林市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毒分离和鉴定[J]. 病毒学报,1986,2(3):290.
[14] 李启新,葛兰香.1990-2010 年宾阳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1,27(1):36-37.
[15] 孟军.2004-2009 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9):707-710.
[16] 刘霞,洪波,陈国林,等.1999-2012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J]. 职业与健康,2013,29(17):2179-2180.
[17] 黄芳华,韦定凯,范齐勤,等. 广西融安县2004-2012 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8):2764-2765.
[18] 荣伦德,陆春华,黄亚铭. 广西昭平县2004 年-2012 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0):2695-2697.
[19] 韦斯亮,薛梅,卢明飞,等.2004-2011 年广西横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3,29(2):221-222.
[20] 陈敏玫,居昱,闭福银,等. 广西2010 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病原基因型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462-1463.
[21] 张岩,李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学及研究现状[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6):555-559.
[22] 黄江荣,黄革,谭艳珍,等. 广西河池市2004 至2012 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J]. 现代医学,2014,42(6):618-621.
[23] 陆祖泽,龙超年,黄亚铭. 广西凤山县2000 年-2013 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J]. 基础医学论坛,2014,18(16):2154-2156.
[24] 李浩,高志勇,窦相峰.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及其流行概况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4(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