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芬 文 莉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四川 成都 611130)
近年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2014年6月23—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就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1]。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等特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2]。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充分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关键是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高素质的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关系到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升对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日益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目前,根据调查高职学院的专职思政教师,80%都是来自于师范类高校。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而且新进入学校的教师接受的都是普通高等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从事工作后慢慢了解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征、理念等也是源于理论的认识,缺乏实践的经验。因此教师来源单一,具有双师型人才较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等处于弱势。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课同样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体现在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中,思政教师没有经验,还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思政教师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造成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并成为制约高职学院思政课改革的因素之一。
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高职学院的思政课,由于大班或合班教学,教师上课疲于奔命,很不符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科教学要求,不能有效地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思政课与专业课不能有效对接。一些思政教师禁锢在自已的学科中,没有将思政理论课放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加以认识,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片面化。忽略了思政教师还是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者、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职业能力的培养者。甚至认为专业群建设就是专业课建设,与思政理论课无关。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仍然带有明显的学科式特征,统一采用教育部指定教材,本科和专科没有区别,思想政治课教师没有根据高职学院特点,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此仍然是传统的灌输为主,教材体系没有很好转化为教学体系,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在当今中国,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发生着变化。思政教师也食人间烟火,对于物欲充斥着的社会,部分教师对待工资待遇低等现实,内心也有波动,在职业道德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在外兼职,对本职工作不够上心,教案课件粗枝大叶,工作不细心,对学生不用心。有些思政教师放松自身理论的学习和更新,政治观念不强,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在课堂上有时候不能正确把握分寸,信口开河,误导学生思想,造成不良影响。有部分教师忽视教学大纲,对自己熟悉的好讲的内容就都讲,对不熟悉的不好讲的内容就少讲或者不讲,知识结构明显不适应教学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体现了教师通过专业培养和自身学习实践是否能有效地扮演该专业教师的角色。而且教师专业化程度与教师的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门谁都能上的课程。思政教师被认为是“万金油”、“传话筒”,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上课就动动鼠标,成了“放映机”。思政教师职业地位不高,形象不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专业化程度不高,体现不出学科特点和优势,因此这些原因导致了思政教师认同度低、发展机会受限制,业务自卑和职业倦怠感明显。
高职学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中,思政教师有些还依然扮演着传统单纯的教书匠的角色,对于理论知识,仅仅满足于道德的说教、口号式的宣传,政治上的洗脑是不够的。一个没有科研,只会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思政教师是不可能得到学生尊敬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只有研究才有心得,只有钻研,才出新知。理论还需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认识——实践,是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规律。不同类别的高职学院,特色不同,优势不同,如何利用工学模式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有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目前,高职学院思政教师和普通大学本科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差较远,每年立项和结题的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屈指可数。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甚至是核心类科研论文非常有限。科研能力不强同时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
思政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讲授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提升的理论素质。及时学习和掌握党中央新的文件精神和决策意见,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引导他们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思政教育才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政教师必须从单纯的“教书匠”角色中摆脱出来,加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素养、拓宽专业知识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视野,提升思政教师广博的视野。教学的同时,必须还要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具有相当教育科研能力的思政教师,才具有不可替代性,才能提升专业和个人的社会地位。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要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且善于理论研究,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才是学者型和创新型的教师。信息化的新形势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是需要高职学院思政教师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将思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地融于专业教学的培养模块中。首先,思政教师要更新观念,增强思政理论课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服务意识。思政课不仅要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而且要作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终身发展力的核心课程。其实,思政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已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合理补充职业相关理论,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它涵盖了职业内涵、职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职业发展理论、人职匹配理论、职场要求等知识),并将其与思政理论课相关内容有机融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更有说服力地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适当地引入企业案例,准备把握该专业或行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渗透企业文化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勤读有字之书 ,善学无字之书”。这些名言都说明了真知并不光从书本上得到,很多东西并非“闭门造车”得来,实践,也是学习的重要来源,而且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时代性特征,实践是教师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成就与重大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纳入视野、融入课堂,深入人心的基础[3]。思政教师同样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有意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首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密切关注党中央的新政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亲身感受火热的社会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对社会,对国情和民情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生动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还可以拓宽教学形式的新思路,并把亲身的实践作为很好的案例来源。比如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改革开放的时候,如果思政课教师能把自己看到的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以照片和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就会感同身受。讲到国企改革时候,用教师亲眼看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后的变化,和与工人们座谈的记录与学生们分享,从而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其次,思政教师要结合学院和校外建立的实训基地,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的第二课堂中,观察体验实践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实践的指导经验。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和社会热点,参与或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在思政实践专周课程中,针对社会热点,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分组完成调查报告并答辩。或者思政部联合学工部或团委,一起参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三下乡”等活动,与学生同吃同住,发现学生特点和优势,解决学生随时出现的心理情绪或职业道德问题。再次,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政教师的考核体系,测试思政教师实践课程的参与度,学生的认可度来评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十八大关于教育的有关论述和要求,详细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与教育的关系。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4]。思政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道德观、法制观形成的导航员。由于其特殊性,思政教师首先率先垂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薄名利、自尊自律、严谨笃学,以高尚的师德和学识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思政教师要改变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良言行。在工作中,把握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中心,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努力探求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设计教学内容,适应高职学院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发现高职学生的特长,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在心理上,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信,体会到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保持对教学饱满的热情,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积极的心态时,自然也会被感染和熏陶。思政教师要磨炼自己的意志,不畏艰难与挫折,克服强烈的职业倦怠感。要注意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崇高人格的感化作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1]杨帆.深化产教融合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2]徐进.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3(35).
[3]佘克,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师资队伍建设[N].光明日报,2008-12-7.
[4]杜玉波.坚持立德树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