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教学模式”在高校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5-02-22 15:08何冬梅陶宏凯孟亚鹏韩桂琪
关键词:讲授生物学教学效果

何冬梅 陶宏凯 孟亚鹏 韩桂琪 王 海

(1.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四川 成都 611137)

“普通生物学”教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入门教育的重要环节[1],课程具有基础性、通论性、综合性等特点[2],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树立生命科学的观念,为今后学习生命科学领域的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门通论性的课程,“普通生物学”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早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搭建[4],例如: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构成,酶的特性,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遗传的基本规律,变异的类型,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等等。对生物科学或生物技术类专业来说,以上内容也将在大二至大三阶段的专业课程中继续深入学习,例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等。

因此,在“普通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味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模式显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提出质疑:在高中已经学过《生物》,为何进入高校还要再学一遍?其实并非该课程没有学习价值,课程内容也并非是高中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高中阶段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基础正好削弱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为了提升我校“生物学”的教学效果,笔者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针对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连续两年开展了“学生主讲-教师助讲”的“逆教学模式”实践活动,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效学习交流的能力,从而提升生物学教学效果。

一、“逆教学模式”简介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多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知识和技能都在教师“口口相授”中得到了最大化的传承。传统教育模式是大班教育的需要,至今仍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主要模式,但有悖于当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针对本科生已经初步具有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情,在高校生物学课程中开展“学生主讲——教师助讲”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建构”,变“教为主”为“学为主”的逆教学模式。学生预先对自己负责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以“教师”的身份站上讲台为其他同学做讲解以及答疑。为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清楚地“讲”出来,而且还要把其他不懂的学生“讲”懂,学生必须预先进行全面、深入、透彻地自主学习,学习变成了不能敷衍的责任;学习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需要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对相关学习资源进行广泛整合,“探查”知识的前后联系、因果逻辑。通过讲授的过程,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和成就感,学习成为自觉需要,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有意义。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在“主讲”的过程中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可能偏题、重点未突出,难点未突破,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助讲”,对学生讲授的部分适当加以补充、梳理、完善,以保证全班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逆教学模式”实践

笔者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针对我校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共4个本科班开展了《普通生物学》课程中的“学生主讲-教师助讲”的逆教学实践活动。

为了确保学习效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才能,在实施“学生主讲”实践环节中,制定以下学习方案并遵照执行:

事先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主线和学习进度,避免学生讲授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教师按照学习进度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范围,即具体的知识点。例如,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细胞核的构成与功能、内膜系统、细胞的动力器官、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细胞呼吸、细胞分裂调控等等。

组织学生划分“互助式学习小组”,每组成员4-5人,组员有明确的分工。组长1人,负责任务分配、协调、学习监督;评委1人,负责对其他学习小组的讲授效果进行评价。

每一个小组提前选择各组主要学习的主题,在规定时间(2周)内主动学习和查阅资料,完成备课和课件的制作,备课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2周后按教学进度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1名成员在全班做主题讲授。

备课和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①对基本概念/常见现象、主要类型、主要功能、共性规律等要做出阐述;②采用“直接讲授法”、“举例法”、“图片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③鼓励拓展讲授热点和前沿问题;④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⑤PPT讲授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

小组间相互竞教,各组选出1名评委组成班级评委组(不含教师)。评委组预先商讨和拟定评分细则,对每一组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分,小组最终得分按比列纳入期末综合成绩。

为保证全班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讲完后,教师予以适当的补充,突出重点,解决疑点。

三、“逆教学模式”学习效果评价

针对“逆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在各实践班级中进行了全体学生匿名参与的意见收集和调查。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该授课形式满意率达到90%以上,主要意见集中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亲身参与了备课、讲课、评价之后,感觉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第二,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式学习,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成员间相互督促,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PPT的制作和讲授,提升了自己的课件制作技能、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等。

但也有极少数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在小组内部的协作程度表示不太满意,个别人员不积极的态度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发挥。

此外,在本模式的课程实践活动中,同行专家进行了听课和评价,反馈意见主要为:教学形式创新、多数学生较强的综合能力超出预想、课堂教学有序、学生参与度高、总体教学效果好。

综上所述,“学生主讲——教师助讲”的教学形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可在有限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更加有效;精心的备课的过程让学生既收获知识、开阔眼界,也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索和求知的宝贵精神,养成了终生受益的自学习惯与能力;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小组互助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PPT的制作训练及对他人PPT授课的观摩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还收获了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

本教学模式在我校生物学教学活动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值得在我校其他相关课程中进一步推广。

[1]郭承华,等.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层次性主线及两个基本观点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737-10738.

[2]吴相钰,等.普通生物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张林.生物类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2):21-22.

[4]张道来,等.《普通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261,269.

猜你喜欢
讲授生物学教学效果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