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雯,董 志,钟朝晖,徐 晨,李 情,王娅兰,宗晓琴,彭 斌
(重庆医科大学:1.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2.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3.教务处;4.研究生院;5.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400016)
随着我国医学类研究生招生数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极其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医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水平及医疗卫生实践方面,也体现在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其中,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和促进医学类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方法,更是保障医学类研究生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措施。本文利用“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的基本原理,对如何构建医学类研究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1]。目前,国内本科的教学质量评价相对成熟并广泛开展,但医学类研究生的教学质量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多停留于理论阶段[2]。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及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医学类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不统一,宏观、笼统,针对医学类研究生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少;同时缺乏研究性和前沿性的评价指标,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评价体系的可测性和可行性不强等。并且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道德素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医学类研究生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顶层设计”是一种运用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先进设计理念。它是指工程师们针对某一具体设计对象,以全局的视角、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自高端开始的战略设计与总体构想,它将为复杂程序设计破解为功能描述、反思推进和重新调整提供了一个规范方法[3]。其特别注重构想设计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强调设计目标定位的准确和结构的优化、资源的整合和功能的协调,是一种能将复杂对象程式化、具体化、简单化的先进设计理念。在顶层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医学类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能促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目标与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使评价指标更具科学性、简洁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出医学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性,复杂性等特点[4];同时能使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不背离教学目标,促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医学类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体现出医学类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特色,对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改进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及其应用 顶层设计的核心和逻辑起点都在顶层,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一旦确立顶层定位,整个设计便有了“灵魂”[5]。各高校在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时应确定自身的培养目标,因为顶层设计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目标应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各高校在发展理念和培养目标上应各有特色,因为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类型、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医学院校研究生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紧紧围绕着学校自身的培养目标进行。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研究生不仅能掌握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理论知识,还应能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学术性高级人才[6],体系的核心理念应与该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并在已确立的核心理念下进行体系的全面规划与设计。医学类研究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始终应围绕着实现医学生的培养目标这个顶层任务进行,明确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反馈意见,促进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实现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顶层定位既不是思辨的产物,更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它是被历史和实践所证明的,其内涵的外化条件是现实的和可实现的[3]。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合逻辑”与“合规定”地演绎出二级目标,二级目标拓展成为三级目标,层层下推至最基础的实施层面。医学类研究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目标层是医学类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核心目标演绎出二级目标,目标层下是准则层,医学类研究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准则层可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五大方面,即一级指标;二级目标“合规定”地拓展为三级目标,准则层下有其相对应的方案层,即一级指标“教学目标”下有2个二级指标[(1)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2)教学目标定位合理,符合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要求)];“教学内容”下有8个二级指标[(1)教学内容信息量恰当;(2)注重教学内容的准确性;(3)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4)结合专业知识,适量讲授专业外语;(5)注重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6)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紧密联系学科发展动态,适当引入新的研究成果;(7)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学科间的纵横联系;(8)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践];“教学方法”下有5个二级指标[(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合理搭配;(2)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等讨论式教学方法;(3)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科前沿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4)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5)合理优化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态度”下有6个二级指标[(1)遵守教学纪律,工作认真负责;(2)治学严谨,教学准备充分;(3)仪表端庄,教态得体,上课情绪饱满;(4)注重与学生交流,主动征求意见;(5)注重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人文精神;(6)充分了解学生,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学效果”下有7个二级指标[(1)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2)能够做到深入浅出,重难点讲解透彻,学生易于接受;(3)考核方式科学,能有效考察学习效果;(4)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5)有效提升了学生开展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6)有效提升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医学人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2.2 “顶层设计”理念强调评价体系的整体关联性 “顶层设计”特别强调大系统和子系统,子系统和子系统间的匹配、关联及有机衔接。各子系统间也紧密关联,相互匹配,注重各子系统间的互动与衔接[7]。因此,医学类研究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之间应该是紧密相联的。“顶层设计”的本义是将零乱的和复杂的东西系统化,即强调系统的整体规划与完整性。在顶层设计理论指导下构建医学类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不仅需要注重评价项目的界定,也要注重各评价指标间的关联度,体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在联系,避免出现只重局部,忽视全局的现象。五大一级指标及其相对应的二级指标密切相联,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医学类研究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放在一级指标的第一位,其包含的两个二级指标也需放在第一部分。一级指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及各自所包含的二级指标也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和支撑的体系,体现了整个医学类研究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
2.3 “顶层设计”理念要求评价体系具备简明性 “顶层设计”的整个设计架构和延伸路径都要求清楚明晰,并将深奥的问题浅显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即目标与理念都力求简单和明确。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所建立的指标要符合现代教学的内在要求及现代教学的培养目标,克服传统设计目标不明和理念不清的现象[8]。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确立体现出了整个设计体系的理念与目标的简明性,均是为了提高医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医学类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和目标出发,在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将5个一级指标细化为28个二级指标。因此,本文所构建的医学类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总共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数量适当、清晰简明、量化方便,既遵循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在规律,也充分体现出了顶层设计理论下体系构建的简明性。
2.4 “顶层设计”理念注重评价体系与实践的结合 “顶层设计”理论不仅仅强调理论体系的构建,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构建。其特别强调设计的可行性,要求体系中的各环节均是可操作与可实践的。“顶层设计”下的医学类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内容也必须是可操作的,体系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可进行实际观察测定,或根据被评价对象的表现得出定量或定性的结论。顶层设计强调设计作品必须符合设计理念,不容许实际作业与设计理念相脱离,子系统不求功能强大但求适用[9]。医学院校应在顶层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对现有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和监督制度等进行调整和重建,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得到制度上的保障,从而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不脱离教学目标。医学院校还应建立保障教学质量评价活动有序开展的长效机制,及时搜集教学评估信息和向学校反映教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对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较高分数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教学相长[10]。
综上所述,按照“顶层设计”原理的内在要求,根据医学院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可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五大方面的模式构建出一套医学类研究生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利用“顶层设计”的原理,并在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逻辑推理出该医学类研究生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备科学性。同时,该体系对其他医学类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及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评价体系下一步拟采用以层次分析法为主的综合评价统计分析技术进行考证和研究,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构建具有更高效度和信度的医学类硕士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欧阳宁慧,王重建,杜玉开.两年制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5):284-286.
[2]贺祥,刘翔,何江.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7(2):47-48.
[3]纪大海.顶层设计与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9,24(9):28-30.
[4]王一任,吴志泉,王姿欢,等.医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49-150.
[5]纪大海,杜萍.顶层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0,29(7):40-42.
[6]胡迎青,王晓东.我国医学研究生教学模式现状及选择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90-493.
[7]王荣.顶层设计视域下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53(3):158-161.
[8]徐文丽,冯文全.基于顶层设计理论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4):171-173.
[9]徐敦楷.顶层设计理念与高校的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8,27(22):11-13.
[10]岳凤文,刘汉龙,戚红.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的策略[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6):57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