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红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5-02-22 07:28:14李荣华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茅盾红楼梦

茅盾红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李荣华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茅盾研究《红楼梦》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其一生对红学多有研究和贡献。目前,学术界研究茅盾者甚夥,研究茅盾红学思想者却不多,对此做系统梳理的则少之又少。从茅盾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对《红楼梦》作者的评价、对待历史上诸红学派别的态度、以及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态度、对《红楼梦》的“删削”等几方面入手,爬梳整理茅盾红学思想的研究现状,能丰富茅盾红学思想研究的维度。

关键词:茅盾;红楼梦;红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1-0082-03

收稿日期:2014-10-02

作者简介:李荣华(1988— ),女,黑龙江讷河人,集美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Abstract:In the 1930s,MAO Dun began to research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he has many contributions in his life. At present, a large of people who research MAO Dun; however, only a few of people research Redology thought of MAO Dun. Therefor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ao Dun’s Redology thought, including the achievement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author, the attitude on the factions in history and the attitude about the poetry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so on.

茅盾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其成绩是多方面的,除了最负盛名的小说、散文之外,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领域也颇有成就,尤其是对《红楼梦》的研究,在红学研究史上应该占有重要一席。综观茅盾一生著作,有两篇红学专论,分别为:1934年5月为开明书店印行节本《红楼梦》所作的《节本<红楼梦>导言》和1963年为“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所作的《关于曹雪芹》。历来研究茅盾者甚夥,研究茅盾红学思想者却不多,做系统梳理的更是少之又少。笔者拟用手头现有材料,做一基本爬梳整理,并力争给以客观评述,以期对茅盾红学思想的研究有所裨益。

茅盾论《红楼梦》,有学术性的研究探讨,有随感而发的引用,虽语言不多,但可谓颇有见地。他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和深刻思想内涵的论述以及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高度评价都具有概括性、指导性的意义,对待历史上的诸红学派别及观点也有着较为公允的态度,尤其是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看法更是经历了由否定到肯定的不断变化发展,对《红楼梦》的“删削”也曾引起一番热议,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茅盾先生治学之严谨、客观、公正,见解之高端、独特、新颖以及老一辈学者“坚持平等讨论的学术作风”[1]。

一茅盾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茅盾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论述较多,可约略将其分为结构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茅盾先生一向重视小说的结构,他认为好的小说结构应该是“前后勾联”、“疏密相间”的,而且在情节上要避免“平铺直叙”,恰好《红楼梦》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就是这样的。他曾将《红楼梦》与《水浒传》、《金瓶梅》作比较,并得出结论说:“《红楼梦》结构上的完整与严密,不但超过了《水浒》,也超过了《金瓶梅》。”[2]刘永良称赞茅盾先生的这一“见解非常独到”,尤其是“把《红楼梦》的结构放到小说艺术发展史中来探讨,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是非常有说服力的。”[3]值得注意的是,茅盾还提出过“《红楼梦》开头几回就把全书的结局和主要人物的归宿,用象征的笔法暗示出来”[4]的说法,对此,刘永良认为茅盾所说的“前几回”,“应该是指前五回”,并进一步加以说明道:“其实最早把前五回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正是茅盾先生”,而“今天,学界对前五回在《红楼梦》中的结构,有这样基本一致的正确认识,当是受到了茅盾先生这段论述的启发。”[5]刘永良先生给出的这一番论述,可谓是真知灼见、语语中的。

关于《红楼梦》中塑造人物的手法,茅盾也有不少的论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对于次要人物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却可以把人物的面目性格勾勒得十分鲜明,此其一;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并称赞曹雪芹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这一优秀传统“发展到更高峰”,此其二;众多的人物个性分明,不是脸谱化的、定了型的,此其三。与此同时,茅盾还将《红楼梦》与《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特点加以对比,认为“《水浒》写一百八人的个性(其实不过写了三十几个)是写完了一个再写一个,故到后来这些已经写过的人物再出现时,就呆板板地没有精彩。《红楼梦》则不然。《红楼梦》里许多人物都是跟着故事的发展而发展的。”[6]对于《红楼梦》中语言的运用,他说:我们从中“找到如何吸收古典文学的精华成为自己血肉的无数宝贵经验”,并称赞《红楼梦》中的语言是:“既提炼了口语”,“又熔铸了文言”,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7]。许豪炯先生认为茅盾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论述“抓住了《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精粹”,是“中肯、深切和精当”的,并称赞说:“这是一位小说艺术的行家里手,对于一部古典小说杰作的艺术特质和艺术技巧的灼灼之见”[8]。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茅盾的阐释具有准确性、深切性和规律性。

二茅盾论《红楼梦》的思想意义

茅盾在《关于曹雪芹》一文中表示,曹雪芹的“笔锋所指,首先在于通过贾宝玉,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其次则为揭露官僚集团的庸碌无能、上下勾结、贪赃枉法”,并认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能“如此全面而深入地从制度本身剥露其丑恶的原形,不能不数《红楼梦》为前无古人”[9]。刘永良认为茅盾的这一说法 “充分而深刻地揭示了《红楼梦》的巨大思想意义”,比起茅盾在《节本<红楼梦>导言》中称《水浒传》“在社会意义上,比《红楼梦》还要伟大些”的说法,如今“对《红楼梦》思想价值的评价则是高多了”。而且这种从制度本身来剥露封建社会的罪恶,“便使《红楼梦》的思想意义要远远高于一般作品”[10]。除此之外,刘梦溪先生还认为,茅盾在论述《红楼梦》的思想意义时,“牢牢把握住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并将其“放在十八世纪上半期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从当时的经济关系里寻找一定的意识形态赖以产生的最终根源”[11]更显新颖独特。由此可见,刘梦溪和刘永良二位先生对于茅盾论《红楼梦》思想意义的观点是持肯定态度的,并给出了高度的评价。此外,孙国林也对茅盾所说的“《红楼梦》虽然提出了问题,但又未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从思想上对于儒家提出抗议的一部杰作”的观点是非常赞成的,并认为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是非常深刻的”[12]。

三茅盾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茅盾《关于曹雪芹》将两位生在不同的国度、处在不同的时代,然而有着相同命运的作家——曹雪芹和莎士比亚放在一处作比较。众所周知,“历来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汗牛充栋,自成一图书馆”,诚如茅盾先生所说,如果我们将这番话用来“称道曹雪芹及其不朽的巨著《红楼梦》”自然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对于曹雪芹的著作权,茅盾也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说:“莎士比亚的身世乃至其作品的著作权,向来就是聚讼纷纭,直至今日还有人提出最大胆的怀疑。曹雪芹在这方面,并不比莎士比亚运气好些”[13]。刘永良认为,将莎士比亚与曹雪芹作比,“还是很有道理,很合适的”;刘梦溪也认为:“对一部作品的研究成为一门学问,世界上并不多见。如果一定找到例证的话,只有英国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可与之相匹比”[14]。对于曹雪芹的才华,茅盾亦是欣赏的,尤其是在诗词曲赋上的才华。他说“猜想起来,雪芹的诗,瑰丽奇俏有如李贺,而慷慨激昂胜于阮籍”[15],刘永良盛赞茅盾的这一说法是“更贴切”的,并认为“可能是受到茅盾先生这样分析的启发,至今还常有人写文章,把曹雪芹和阮籍进行对比分析”[16]。

四茅盾对历史上诸红学派别的态度

以索隐派旧红学为例来说,茅盾认为索隐派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对其索隐“范围愈广,钻之愈深,而穿凿附会亦愈多”的做法亦是不赞成的。与此同时,他也客观指出“索隐派着眼于探索《红楼梦》之政治、社会的意义,还是看对了的”[17]。对于他这种“采取实事求是分析的态度,不简单定是非,而是结合时代环境给予科学的评价”的态度,刘梦溪极为赞赏。刘先生还借此表达了自己做学术的态度,他说:从学术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种在历史上出现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学派,都必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我们对此只是“简单地宣布一种学派完全是谬说”是非常容易的,但这对学术的发展却无益处。而茅盾先生对待旧红学索隐一派的客观、公正的态度,为我们正确地研究红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榜样[18]。笔者以为,刘先生对此给予的这一番评价还是极为客观、中肯的。

五茅盾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评价

茅盾在《节本<红楼梦>导言》中陈述其“删削”《红楼梦》的原则时称“大观园众姐妹结社吟诗”“在全书中算得最乏味的章回”,并认为曹雪芹跟其他作家一样,都无非是在卖弄他们有几首“好诗”罢了,故在《节本<红楼梦>》中将其删去[19]。而在《关于曹雪芹》一文中,则对这一看法大有改观,说“《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都是‘按头制帽’,适合书中各色人物的身世、教养和性格。”[20]对此,刘永良表示“在《节本<红楼梦>导言》中,茅盾先生对《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评价较低,显得很偏颇;而在《关于曹雪芹》中,茅盾先生则改变了过去的看法,充分认识到了诗词曲赋在小说中的存在价值,这也足以表明茅盾先生是善于修正自己的观点的。”[21]笔者以为,刘先生的此番论述可谓一言中的。

六茅盾对《红楼梦》的“删削”

1934年5月间,茅盾应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之邀,完成《节本<红楼梦>》的叙订工作,并于第二年作有《节本<红楼梦>导言》,由开明书店出版。随着此版本《红楼梦》的刊印发行,在百家争鸣的红学界又多了一桩聚讼纷纭的公案。关于茅盾“删削”《红楼梦》一事,刘梦溪先生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认为茅盾能够把《红楼梦》那样一个“艺术结构首尾贯通”的大部头鸿篇巨制,进行删削和压缩,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文字范围内,而这又是在“保持故事的大体完整,不伤其精华”的前提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与此同时,也盛赞了茅盾先生乃“文章圣手”。在此基础上,刘梦溪还进一步对“节本”进行了肯定,认为“茅盾同志提出并在实践中贯彻了的删削工作的宗旨和原则,是完全正确的,这样做便于初学者阅读和学习,有助于《红楼梦》的流传和普及”,称这一版本的《红楼梦》“作为诸多《红楼梦》版本之一种,有它的特色,自有其存在价值,应促其流布。”[22]但我们要认识到,刘梦溪此文于1981年向茅盾遗体告别后竣稿,换言之,此文即为纪念茅盾先生而作,故对其评价多从积极肯定角度入手。这一点应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相较而言,刘永良的论述则更为客观些。他首先是承认茅盾对《红楼梦》所作的“删削”并不是“全无道理”的;而且,既然是节本,又考虑到读者的接受性,所以茅盾先生对《红楼梦》“尽量删削”一些内容也“未尝不可”。但是,对于茅盾将《红楼梦》的内容删去近五分之二篇幅的做法,刘永良认为“还是‘删削’太多了,对《红楼梦》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又说:“茅盾先生所说的删削原则本身没有错,但是对一些情节的看法和做法,的确存在问题”[23]。总的来看,刘永良的这一评价较客观、得当。

除上述几个方面外,茅盾对《红楼梦》还有其他论述。例如,他认为《红楼梦》是“个人著作”,并将其与《水浒传》对比,称《水浒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个人的著作”,而《红楼梦》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著作”;又如,茅盾还强调《红楼梦》中描写“男女私情”与其他小说是不一样的,那些小说不过是为了“衬托出男子的‘艳福不浅’”罢了,而《红楼梦》则是“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的,并称这一写女子的手法是由“《红楼梦》创始的”;再如,茅盾认为“《红楼梦》是没有扭捏做作的”,也没有故意“做出许多‘惊人之笔’”,而且在“每回书的结尾处只是平淡地收住,并没有留下一个‘闷葫芦’引诱读者”等。刘永良认为,茅盾的这些论述,对于人们阅读和了解《红楼梦》是有着重要启发意义的。笔者亦以为然也。

综上所述,当我们整体关照、宏观观察和全面反思对茅盾红学思想的研究时,在看到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其中尚存在着不足之处:

第一,对材料的收集挖掘功夫还不够。收集材料证据时一定要做到“竭泽而渔”,此乃的论也。目前,对茅盾红学思想的研究目光多集中于《节本红楼梦导言》和《关于曹雪芹》两篇著名论文上,偶尔才涉及到其他论文及演讲中的观点,这不能不影响到评价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尤其是对茅盾红学思想前后的变化,要给予全面的关照。

第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如对茅盾题红诗的研究、对茅盾红学地位和影响的研究以及对其往来书信中提及的红学观点的研究,这些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研究。近些年来,不断有茅盾友人将以往的书信公诸于世,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不仅对茅盾红学思想研究有重要作用,对整个茅盾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第三,缺乏系统性和集大成的研究。自三十年代以来,茅盾无论是对《红楼梦》的研究和论述,还是对红学发展的支持与鼓励,一直对红学研究有着巨大的贡献,为新世纪红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如今,许多红学家都出版了红学著作、红学学术传记、红学研究年谱,甚至出版红学著作全编,相较之下,关于茅盾对《红楼梦》所做的研究及贡献等尚无专著出版,可谓是一大缺失。

参考文献:

[1][11][18][22]刘梦溪.茅盾同志与红学[J].红楼梦学刊,1981,(3).

[2][4][6][7][9][13][15][17][19][20]茅盾.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5][10][16][21][23]刘永良.茅盾眼中的曹雪芹和《红楼梦》——重读《节本红楼梦导言》和《关于曹雪芹》[J].红楼梦学刊,2007,(6).

[8]许豪炯.茅盾论《红楼梦》的小说艺术[J].阜阳师院学报(社科版),1989,(3).

[12]孙国林.略论茅盾在延安的理论成就[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3).

[14]刘梦溪.红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MAO Dun Redology Thought Research

LI Ronghua

(Faculty of Liberal Arts,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 China)

Key Words:MAO Dun;ADreamofRedMansions;Redology thought

(责任编校:余中华)

猜你喜欢
茅盾红楼梦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的较真
做人与处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18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38
从《红楼梦》看养生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学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54
别样解读《红楼梦》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