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范畴对新闻格局的构建
——以“占中”评论为例

2015-02-21 01:39张倩
视听 2015年9期
关键词:层次结构归因框架

□张倩

评论范畴对新闻格局的构建
——以“占中”评论为例

□张倩

本文运用梵·迪克的新闻格局为理论视角,对纽约时报中文网和《金字塔报》的两篇评论进行分析。并运用框架理论为研究层次,从框架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对报道主题、内容、词汇进行测量,以此比较两篇文章评论范畴运用的异同,并思考造成这些异同背后的原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两篇评论在主题倾向、态度立场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意识形态分歧以及新闻专业主义素养不同。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正确认识国际新闻评论中新闻评论范畴对新闻格局的构建至关重要。

新闻格局;新闻范畴;评论;占中

引言

从2014年9月28日“占中”运动发起,至12月2日运动发起人戴耀廷、陈健民和朱耀明记者会上说,他们和一些支持者决定3日到警署自首,“占中”运动宣告结束。这场持续了66天的“运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但不同国家媒体的新闻格局差异十分显著,因此,本文以埃及《金字塔报》10月12日《难以令人信服的香港之春》、纽约时报中文网11月3日《香港的“占中”一代》这两篇评论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以新闻格局理论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视角,对这些报道内容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猜想。框架理论分析被认为是继议程设置理论之后诸多学者最常用来检验媒介内容的方法。因此,本文将使用框架理论作为此次研究的框架,力图从框架的高、中、低层次去分析媒体报道内容的新闻框架。

一、“占中”评论的媒介框架

(一)框架的高层次结构——主题对于新闻格局的构建

根据臧国仁教授对框架的分层标准,框架的高层次结构关注主题意义与态度倾向,探讨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定性,通常通过标题、导语等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从两篇文章的高层框架来看,隐性评价明显。

首先,两篇评论的标题。纽约时报中文网关于“占中”的标题是“香港的‘占中’一代”,《金字塔报》标题是“难以令人信服的香港之春”。纽约时报中文网虽然没有在标题上表达自己的态度与观点,但站在“占中”者的视角对“占中”运动进行描述与评价,并表达自己的态度倾向。《金字塔报》标题就明显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倾向,“占中”事件难以令人信服。

其次,两篇评论的开头部分。纽约时报中文网∶“香港——香港于五周前开始上演‘占领中环’运动,这场戏剧性的开局最终以警方对手无寸铁的学生随意使用警棍、胡椒喷雾及催泪弹,促使这些参与亲民主活动的年轻抗议者获得大力支持而结尾。”《金字塔报》导语∶“也许香港‘占中’运动是自1989年以来中国面临的最大政治挑战。但中国现在已不再孤立,中国的政策也不再僵化和顽固,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和经济的开放,思维和处事更加灵活。”两篇评论在导语用词构句上已经通过隐含意义表达自己的评价。《纽约时报》将“占中”者描绘成正义的一方,表达了对占中学生的同情与对政府警察的抹黑。《金字塔报》则是站在中国政府的层面上,通过背景的描写树立了政府正义一方的形象。

(二)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内容对于新闻格局的构建

框架的中层次结构一般包括主体事实、背景、历史、结果、影响、归因、评价与预测等。其中,“主体事实”是指文本中的故事情节;“背景”包括新闻报道中有关主要新闻事件发生情景的一切信息。“历史”是指与该事件有重要联系的先前事件阐述或者背景性资料交代;“结果”就是主要事件导致的后果与影响;“归因”就是对该事件发生原因的推导与阐释;“评价与预测”则是对该事件性质、后果与影响所持的态度与未来发展态势的预测。结合梵·迪克对新闻话语格局的分类,本文将媒介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建构因素划分为:主要事件、背景与历史、结果与归因、评价与预测。

表1

表2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篇评论有两个明显不同的地方。第一,结果与归因。《香港的“占中”一代》中运用了大量的结果与归因,例如,“近些年来,内地经济势力的入侵使这些年轻人进一步疏远,这种势力和其他因素一同将房价推到极高的水平,内地移民不断增加,年轻的香港人认为政府对他们的优待剥夺了当地人的教育机会、医疗保健及其他福利待遇”。作者把“占中”运动的起因与香港人对内地的不满归结于政府,似乎“占中”者完全是受害方,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作者完全站在了“占中”者的视角进行评价,运用了大量的结果与归因框架来指责他人。而《难以令人信服的香港之春》这篇文章中只有三处结果与归因框架。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扩大,西方不再提及过去”、“香港在投资和经济发展方面是世界最具吸引力的重要城市之一”、“那为什么还要责难中央政府?”没有用居高临下的视角来指责他人,而是运用宏观描

述中国的发展来支撑自己的评论内容。第二,《香港的“占中”一代》除了作者主观的评论内容以外,还大量地使用了言语倾向来表达自己的评价。这一差异我们会在低层次结构中详细分析。

(三)框架的低层次结构——词汇对于新闻评论的构建

框架的低层次结构是指框架通过语言或符号所呈现的具体表现。就是文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出处以及词频的选择与运用。其呈现形式往往给读者营造客观报道的假象,而实质却是有意地选择和凸显。由于两篇文章都没有直接引语,所以在此我们只分析词汇的运用。

《香港的“占中”一代》

《难以令人信服的香港之春》

从《香港的“占中”一代》中关于政府警察与“占中”者的动词、形容词可以发现,作者把中国政府塑造成了一个压迫者的形象,并大量使用贬义词,例如“腐败、野蛮、缺乏法制、拙劣的、自以为是的”。对“占中”者则是通过动词塑造了一个反压迫者的形象。对“占中”一代充满了同情与赞美,“手无寸铁、整齐多彩、良好教育、见识广博、不服从”。《难以令人信服的香港之春》一文中则主要是通过政府角度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对于双方行为的动词运用较少。其中关于政府的形容词多为褒义,关于“占中”者“不合逻辑的、难以令人信服的”都为评论性质的词语,并没有刻意抹黑。

二、造成在国际新闻评论中过多运用评论范畴的原因

(一)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可忽视

纽约时报中文网与《金字塔报》的这两篇看似公正的评论却有着很多隐蔽性的隐含表达。《纽约时报》树立中国政府的负面形象,同情“占中”者。意识形态意义正是以隐性的新闻话语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操纵着社会化意识形态。揭示其意识形态和新闻话语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美国新闻对大众意识的操纵目的。而《金字塔报》也是受到这张大网影响,受到外交、经济以及作者本身的意识形态倾向等因素的影响,在“占中”事件的评论中更倾向于中国政府,而没有实现完全的独立与客观,不过相对于纽约时报中文网的评论已经客观了很多。

《纽约时报》作为美国的主流媒体,作为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媒体,也不能避免意识形态的影响。评论中体现其霸权主义的意识形态,反映出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意图和政治上的倾向性。报道中主题、词汇的运用有意识的选择是为了将现存的霸权主义的话语自然化,维持其霸权意识形态话语,并影响读者。

(二)新闻专业主义素养不同

新闻真实是指新闻报告与客观事实真相相一致,新闻客观是指新闻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事物,不可因主观意图而改变,更不能以主观需要而篡改、歪曲。《纽约时报》被公认为美国报界国际报道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它的国际新闻报道被标榜为最具客观性和公正性。但是,看似客观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是精心语言选择和编排的结果,从而达到避重就轻、歪曲事实的目的。尤其是在形容词的运用上,完全缺失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大量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形容词,忽视客观公正的原则,赤裸裸地暴露了其政治目的与倾向。

小结

研究新闻报道的格局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批判地分析新闻话语的功能组织形式。在新闻报道中,“用事实说话”是最起码的常识,但评论性的信息在报道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新闻评价范畴不是必须的,但构建新闻评价范畴是有必要的。因此,在解读该报纸关于“占中”的评论以及其他的报道时,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从意识形态和实际语境上来判断该媒体的政治意图,看清其新闻话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意识形态倾向、对大众意识操纵性。了解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所谓客观性和真实性中的偏差,培养批评性阅读的能力,为构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奠定坚实的基础。

1.[荷]托伊恩·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华夏出版社,2003

2.丁和根.梵·迪克新闻话语结构理论述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06)

3.何霞.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04

4.李希光.谁在设置我们的国际冲突报道框架——一些媒体国际冲突报道议题设计与框架选择分析[J].中国记者,2002(09)

5.童静蓉.中国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话语[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09)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层次结构归因框架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论立法修辞功能的层次结构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子设备结构方案评价研究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基于计算机防火墙防护技术探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