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

2015-02-21 05:29飞,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1期
关键词:卓越校企交通

曾 飞, 堵 俊, 度 巍

(南通大学 交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

曾 飞, 堵 俊, 度 巍

(南通大学 交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有利于全面推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南通大学交通学院从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学科内涵建设、人才管理模式转变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构建、创新性精品实验项目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出发,进行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学院对外社会服务水平。该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可为其他同类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地方本科院校; 交通专业; 复合型人才; 卓越素质; 培养模式

0 引 言

“地方自治,交通尤要”[1]。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来保证,而交通专业人才则是引领交通行业科技创新、推动交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地方高校交通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正在全面展开[2-4]。如何有效构建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创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更好地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源源不断地供应高质量交通工程技术人才,现已成为地方高校工程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于2011年成立,自成立起,学院坚持以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工程人才”为目标,以“彰显优势、强化特色、挖掘潜力、校企共建”为建设思路,着力开展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校交通专业学科建设内涵,凝集优质师资力量钻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创新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模式来推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多元化联合培养,逐步搭建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着力开发创新性精品实验项目,不断充实完善信息资源、挖掘评价校企协同教学育人效果,从而全面提高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快地方院校交通专业工程教育改革步伐。经过一系列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现已初见成效。

1 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旨在立足地方交通行业特点和需求,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地方经济交通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工程人才,为地方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城战略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然而随着高校教育和培养模式变革逐步推进,原有普适性工程教育模式应用于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行业背景特征弱化,地域学科优势不明显[5];学科体系整合力度不够,各学科易形成“资源孤岛”;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6];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学生专业视野过窄;校企合作办学考核制度单一,监管体系不规范[7];实验硬件设备投入经费薄弱,实训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等。

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几乎都可以通过“交通信息化推进交通现代化”[8]历程中找到解决方案,同时考虑到高校肩负着推动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育质量重任,因此,地方高校进行软、硬件升级,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搭建“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实现“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也只有实现交通行业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才能够引领和推进地方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走向网络化、差异化、科学化。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具体实现如下目标:

(1) 准确把握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学科建设内涵。将此作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定位的理论指导,探索交通行业创新型卓越人才新模式,从而创新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全面推行“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2) 构建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以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课程群融汇交叉,提高实训基地资源利用效益,畅通交通行业信息沟通渠道,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一个网络化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自主实践与创新研究提供网络学习环境,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网络化、差异化、科学化。

(3) 全面提升交通专业人才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交通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卓越人才的需求,发挥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在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建设、落实精品实验项目开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形成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2 卓越人才培养实践

“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为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有利于全面推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那如何保证“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在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中卓有成效?结合地方交通行业特点以及南通大学交通学院实际,以更好地培育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工程人才”为目标,从内涵建设、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平台构建和资源共享、精品实验项目开发、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几方面出发,进行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学科内涵建设,加深“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转变,全面推进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构建,提升实验项目优质资源质量,促进交通行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切实有效保证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2.1 准确把握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学科建设内涵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同时交通行业专业性、理论体系复杂性和知识结构交叉性也对高等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作为一所省部共建地方性综合性本科院校而言,只有准确把握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学科建设内涵才能更好地进行交通专业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

(1) 准确定位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是培育出具地方优势特色交通行业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工程人才,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应着力于建设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特色学科、研讨交通专业卓越素质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完善校企协同教学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其中:特色学科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前提,交通专业卓越素质培养方案制定是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构建是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基础,校企协同教学评价机制是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保障。

(2) 将“交通信息化”引入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随着地方交通行业企业迅猛发展,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为依托,以地方交通集聚产业特色学科方向为指引,采取“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保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落在实处,实现交通专业人才规格(标准)社会化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必由之路,必将全面提高交通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3) 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随着交通行业跨越式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急剧增加,迫切需要一大批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高质量、各类型交通工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服务。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学生不仅应具备较强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应具有良好职业能力以便迅速适应交通行业快速发展趋势。因此,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空洞式”教学育人模式,创立面向企业需求、聚焦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势在必行。

(4) 落实创新性精品实验项目建设。工程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卓越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交通行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工程人才需求日益增大,打破专业壁垒,整合相同实验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方法,揉合新兴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总结和凝练一大批适合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精品实验项目显得日益紧迫。

2.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才管理模式

科技兴交,人才强交。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日益加快,交通人才愈发紧缺的今天,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如何真正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改革人才管理模式,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工程人才”,全面提升交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准确把握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定位,优化学科结构,强化学科建设;②明确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③强化落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多元化联合育人实施策略,通过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促进高校与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盟关系;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⑤加大交通行业优质资源信息开放程度,真正实现资源共享;⑥完善校企协同教学评价机制,提升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水平。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结合区域交通行业特点和经济发展需求,设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围绕交通领域的软硬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多学科发展格局;紧密结合江苏省交通类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以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交通工程人才”为目标,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通过“工程师进校园”、“产学研合作”、“专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职业证书培训”、“辅助教学”、“就业推荐”等多渠道强化落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多元化联合育人实施策略;作为一个年轻学院(成立2年),校、院领导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引才、育才、聚才、用才”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青年教师也时刻注重自身业务修养;依托地方高校教学联盟、校企教学联合体、高教园区、企事业单位,整合区域性交通行业优质资源(交叉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实验室条件、职业培训计划、项目需求、招聘需求),探索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断促进交通行业优质资源资源共享;同时将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入辅助教学,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式教学和信息化管理;构建、完善地方高校学分互认体系(高校学生跨校、跨专业选课;职校学生跨校套读本科学位;企业发放培训证书等),挖掘评价校企协同教学育人效果。

2.3 构建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

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打破了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开放式、信息化、交互化”现代教育思想,强化企业在协同育人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交通信息化在校企合作中的促进作用。根据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总体需求和实际情况,系统主要分成四大功能模块和6种身份,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四大功能模块包括在线教学管理、校企日常信息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校企共建实验室管理、校企信息资源共享[9],6种身份包括学生、教师、企事业工程师、学院主管部门领导、企事业部门领导和系统管理员,此五大功能模块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而6种身份却是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图1 系统总体架构

(1) 在线教学管理模块[10-11]。在线教学管理模块以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均有内容资源管理子模块、在线交流子模块、考核管理子模块、系统管理子模块,可实现课程网络化虚拟教学管理。教学思路为:系统管理员负责网络课程进行宏观管理,包括平台教师培训、课程开设申请、课程维护、课程跟踪统计等;教师负责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包括开设课程、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交流与互动答疑、成绩管理、学习效果分析等;学生网上自主选课后进入课程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后通过生-生、师-生互动交流解决,学习结束后提交学习效果评价。

(2) 校企日常信息管理模块。校企日常信息管理模块为无纸化办公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校企信息资源共享模块主要实现校企信息管理和电子公告板两大功能[12]。其中:校企信息管理是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的基础,主要用于区域内地方高校(相关学院概述、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企事业相关单位(概述、业务介绍、工作职责、工程师队伍、案例资源等)等信息的集中管理,有助于大家对交通行业高校、相关企事业单位有一个整体了解;电子公告板功能是信息化管理的一大优势,可实时公告高校需求(共建实验室、科研技术服务、师生培训计划等)、企业需求(技术需求、人员招聘、职业培训计划、培训或实训课程发布等)和学生需求(选课计划、实习计划、应聘申请)等,使大家快速从网上及时获得所需的相关信息与资源,形成各种资源的智能互动、信息交流和全面管理。

(3)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模块可实现校企合作项目的过程管理,包括校企合作管理条例制定、项目日常管理(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发布及更新、校企合作例会、校企合作协议登记备案、企业家专题报告、校企联谊会等)、项目经费及资产管理、项目执行情况管理、项目成果评价与收益管理、项目奖惩管理。其设计思路为: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合作管理条例后,双方分别分配负责人管理、维护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模块,各司其责负责监管项目顺利实施与开展。企业定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信息,教师根据信息与企业洽谈产学研合作事宜。合作协议达成后,提交网络平台进行登记备案,并按进度计划提交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和经费使用情况。项目结束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组织人员进行成果鉴定与评价,评价结果均可在平台上显示及存储。同时根据项目成果转化收益情况实施奖励或惩罚制度,将直接影响下一次项目申请资格判定。

(4) 校企共建实验室管理。为充分利用地方交通行业企事业技术、装备、人才、信息优势,将校企共建实验室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对待,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技术实训项目[13](技术实训项目制定→项目审批→项目网上公示→实验室开放;学生实习实训项目申请→项目审批→实验室预约→实训学习→实验结束)、仪器设备购置[14](仪器设备更新、添置计划指定→计划论证→设备采购→验收入库→日常管理→报废出账)等日常管理的在线操作,从而加速推进基于网络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 校企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依托地方高校教学联盟、校企教学联合体、高教园区、企事业单位,将区域内交通行业优质资源(教学资源、共建实验室资源、技术实训项目库、校企合作项目库、社会服务案例等)进行整合,通过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强化交通行业优质资源资源开发应用,不断促进交通行业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2.4 注重创新性精品实验项目开发与建设

建设创新性精品实验项目是加快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依托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深入分析交通专业人才需求特点,紧抓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学科建设内涵,加快交通专业各课程相关系列实验融汇与交叉,开发和建设具地方交通行业特色的创新性精品实验项目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可以从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高水平师资力量建设、完善各项奖励制度和激励措施等方面保障精品实验项目实施。

2.5 全面提升交通专业人才社会服务能力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是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追求的重要目标,下一步将依托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深入研究与企业合作长效机制,强化优质资源开发应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对于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 全面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引进”、“培养”并举,“专职”、“兼职”相融,充分发挥校外“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中兼职导师指导、监督作用,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研究课题、承接横向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出版相关著作。完善奖励制度,促进教师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成果转化。

(2) 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建多层面交叉立体式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建设,建立校企联合培养长久机制,深化“技能培训鉴定+行业职能评定+面向社会服务”学分制改革。邀请权威专家,企事业骨干来校讲学(工程师进校园),使学生贴近企业,使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融合;以分层多样化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创新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机制;运用“实习-实践-创业”培养模式,以项目化资助运作为途径,设立创业基金及完善项目化资助运作程序资助学生创业项目,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实践能力[15]。

3 校企联合协同培养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南通大学交通学院卓越人才模式实施与推广,以及交通行业优质资源的极大共享,大大提升了 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人才社会服务能力,为提高交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交通行业跨越式发展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在全校全面实现特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取得良好效果。

(1) 创新地方高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实践育人工作力度,并通过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加快促进交通行业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走向网络化、差异化、科学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2) 通过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可以加强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促进创新性精品实验项目开发,实现共建实验室、合作项目、课程教学、技能培训、校企人员等的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提升了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有利于课程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功能充分发挥;

(3) 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极大提升了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水平(成立短短2年间,我院成功入选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个,与相关企业共建实验室7个),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承担产学研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1项),提高了交通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我院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在全国ROBCUP 机器人、交通科技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数学建模等竞赛中创出佳绩,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大部分发表于《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EI收录)、《制造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学报》等核心杂志,深化了交通行业“科教兴交”、“人才强交”战略意识,实现了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质量跨越式发展。

4 结 语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以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学科内涵建设,加深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与机制创新,全面推进交通行业优质资源e-learning平台构建和校企资源共享等形式,进行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了交通事业跨越式发展,现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地方本科院校交通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对其人才培养的内涵、“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及交通信息化平台构建都有借鉴意义,它是卓越人才培养满足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性需要所进行的一次深入探索与实践,为开拓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 吴良镛.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8(6):1-7.

[2] 陈 茜,陈 峻,季彦婕. CDIO理念下“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6):149-151.

[3] 林文松,何 亮,刘延辉.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20-21,25.

[4] 左建勇. 面向工程的实训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57-161.

[5] 赵光辉. 我国交通运输产业人才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6(2):124-130.

[6] 陈世平,蒋西明,李 慈,等. 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5):186-190.

[7] 赵建光,孙庆峰,梁 超.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现状研究[J]. 现代交际,2013(1):210-211.

[8] 江宇清,吴倩岚. 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化服务需求及趋势探讨[J]. 中国交通信息化,2013(8):34-35.

[9] 孙建华,林德强,刘元红,等. 多校区环境下分布式资源共享平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 (7):114-116,129.

[10] 曾 飞. BB网络环境下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18-19.

[11] 曹 刚,于欣言,杨 晨. 深度课程改革下Moodle开放式课程平台的应用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 (1):184-187.

[12] 俞秀金,张 耀,吕 俊. 基于 e-learning 平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5):186-187,191.

[13] 赵 晖. 基于项目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12(26):184-185.

[14] 盛苏英,堵 俊,吴 晓.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84-187.

[15] 盛苏英. 创新实验项目建设的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107-109,184.

Cultivating Mode of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Excellent Talent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ENGFei,DUJun,DUWei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Excellent talent cultivation for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ultivating mode of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excellent talent in Nantong University is researched and practiced by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resources e-learning platform, the exploitation of high quality experimental project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social service a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e indicates that the excellent talent cultivation of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in Nantong University has gained initial effect. This paper can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excellent talent cultivation for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in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compound talented person; “excellence” quality; cultivating mode

2014-01-13

江苏省教育厅课题(2011JSJG236);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202-171;1202-191);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2014-R-28764;2013-R-25411);南通大学教学研究课题(2013B037;2012B080;2013B119);物流教改教研课题(JZW2014055)

曾 飞(1982-),女,湖北武汉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为卓越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精品实验项目建设。

Tel.:13615203965;E-mail:zengfei2008@ntu.edu.cn

U 12;G648.4;G642.0

A

1006-7167(2015)01-0180-05

猜你喜欢
卓越校企交通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繁忙的交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小小交通劝导员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卓越之梦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