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华,邹密密,彭亚琼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超声科,重庆 涪陵区 408009)
肾囊肿是成年人最为常见的一种肾脏的结构异常,可为单侧或双侧,可单发或多发,常见于男性。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1]。一般情况下单纯性肾囊肿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仅在肾囊肿对周围血管或输尿管造成压迫导致血管闭塞或尿路梗阻时方可出现相应的症状。目前认为,肾囊肿超过5cm时即应给予相应治疗[2]。关于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目前用于临床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治疗、开放式肾囊肿去顶术、经皮肾囊肿穿刺术以及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引流术等。但由于中医药疗效难以肯定,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等缺点,近年来人们针对该病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超声引导下的各种穿刺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3]。为了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或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了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超声科于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期间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98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9例,年龄39~66 岁,平均年龄(57.8±14.6)岁。98 例患者共 103个囊肿,其中单发93例,多发5例;病程2周~22年;腹部超声测量肾囊肿体积72~375mL;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98例患者中,49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分为聚桂醇组,另外49例则给予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硬化治疗,作为无水酒精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囊肿体积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1.2.1 仪器和设备:本研究所用超声仪为GE ViVi7彩超诊断仪,探头为配有穿刺导向器的3.5MHz凸阵探头,以及日本八光公司生产的型号为18G的PTC穿刺针。
1.2.2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腹部垫枕头使腰部过伸,充分暴露腰背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选择病灶距离皮肤距离最短处作为穿刺点进行穿刺,将18G PTC穿刺针刺入肾囊肿的液性暗区中心处,拔出针芯,连接注射器,将囊液尽可能抽干净,需密切观察囊液性状、颜色、量等,并置于抗凝管,离心后涂片检查。囊液抽净之后,再经穿刺针注入生理盐水对囊腔进行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蛋白试验阴性之后,将硬化剂注入。注意穿刺过程中避免损伤肾囊肿以外的肾脏组织以及周围血管神经等。其中聚桂醇组在囊液抽净之后注入1%聚桂醇(陕西天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45),注入量为抽出囊液量的1/4,保留于囊腔内,退针时针道内注入少许聚桂醇并立即加压覆盖穿刺点,术后加压30min;无水酒精组则在囊液抽净之后注入抽出囊液量1/4的99.97%的无水乙醇,保留10min后抽出,迅速退针并立即加压覆盖穿刺点,术后加压30min。两组患者术后均需观察2h,无明显不适方可离开。
1.3 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行超声检查,了解囊肿大小、位置、形态、边缘等信息。使用公式(π/6×长×宽×高)计算囊腔体积,并进行疗效评价[4]:①囊腔体积无明显变化为无效;②囊腔体积较治疗前缩小1/3为好转;③囊腔较治疗前缩小1/3~2/3为显效;④囊腔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治愈。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有效率。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疼痛、囊内出血、针道出血、醉酒样反应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同时记录肾实质损伤、肾周围血肿及感染发生率情况,并在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上述治疗,聚桂醇组治愈44例,好转3例,有效2例,不存在无效病例;无水酒精组治愈42例,好转5例,有效2例,不存在无效病例。两组患者治愈率(89.8%vs85.7%)与有效率(95.9%vs95.9%)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上述治疗过程中,聚桂醇组患侧不适6例,针道出血2例,肾囊肿囊内出血4例,无醉酒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5%(12/49);无水酒精组患侧不适16例,针道出血4例,囊内出血3例,醉酒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33/49)。无水酒精组患者患侧不适及醉酒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聚桂醇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聚桂醇组(P<0.01)。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肾囊肿指的是肾脏内出现的大小不等、与外界不通的囊性肿块,该病主要包括成人型多囊肾、获得性肾囊肿以及单纯性肾囊肿等常见类型。该病属于临床常见病,绝大多数肾脏占位性病变均为囊性病变,该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5]。肾囊肿患者绝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仅在体格检查时于肾区触及或叩及包块,而也只有当囊肿体积巨大、导致周围脏器或组织受压时才会出现腰腹部不适及疼痛等症状,另外也可因囊内压力增高或合并感染时,因囊壁血管破裂出现镜下血尿等情况。当囊肿压迫肾脏,可能造成肾缺血,进而导致肾素分泌增加,造成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若压迫输尿管,则可出现肾积水或继发感染,较少可因囊肿巨大导致正常肾脏组织减少,功能减退,严重者导致尿毒症的发生[6]。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高以及健康体检的推广,人们对该病的重视程度较前明显提高,同时随着超声及CT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该病检出率也出现明显增高。关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机体退行性改变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关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较小的肾囊肿一般认为无需治疗,仅定期复查即可。但对于直径≥5cm或已有明显临床症状体征的肾囊肿,应积极治疗[7]。
目前该病治疗方法主要有中医药治疗、开放式或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以及经皮肾囊肿穿刺术等,但中医药治疗效果并不确切,而传统开放式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愈合较慢等,故腹腔镜手术以及经皮肾囊肿穿刺术近年来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腹腔镜手术疗效已得到了充分肯定,但由于其费用相对较为昂贵、对医务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且需全麻下手术,同时有术后腹膜后血肿、肾周脏器损伤可能性大等缺点。经皮肾囊肿穿刺以其简便的操作、低廉的费用、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为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所接受。经皮肾囊肿穿刺术多采用B超引导,可有单纯穿刺抽液,也可行硬化剂注射。为了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或无水酒精注射在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分别回顾性分析了上述两种方法治疗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各49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方面,聚桂醇组治愈率为89.8%,无水酒精组为85.7%,聚桂醇组总体有效率为95.9%,无水酒精组为95.9%,两组治愈率及总体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于单纯性肾囊肿的硬化治疗疗效相当,均可有效使囊肿内壁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变性,失去分泌功能,继而纤维化,闭合内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不良反应方面,聚桂醇组无醉酒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5%,而无水酒精组出现醉酒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无水酒精组患者患侧不适及醉酒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聚桂醇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聚桂醇组(P<0.01)。虽然上述两种硬化剂疗效相当,但各有特点。无水酒精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肾囊肿硬化剂,疗效肯定,但从本研究可知,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且较易因外渗引起的刺激性反应使患者难以耐受。而外渗时可因组织将酒精吸收入血导致心悸、头晕、皮肤潮红等“醉酒样”反应。同时无水酒精操作时间较长,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且难以获得药品的批准文号,从而导致医疗风险增加。而聚桂醇是一种新型的硬化剂,已在国外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疗效肯定,且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聚桂醇在应用过程中未发现刺激性,患者无明显疼痛现象,更无“醉酒样”反应,且药物可留于体内,操作相对较为简便。
[1] Terada N,Arai Y,Kinukawa N,et al.The 10-year natural history of simple renal cysts[J].Urology,2008,71(1):7~11.
[2] 齐太国,金讯波.单纯性肾囊肿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5(2):52~56.
[3] 赖振汉,王康健.超声引导下治疗肾囊肿穿刺技术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1):3632~3634.
[4] 陈吉东,熊晏群,罗俊,等.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6):77~78.
[5] 姚伟,陆毅群,阮双岁.小儿单纯性肾囊肿临床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8,7(2):39~41.
[6] 张彤,戎殳,马熠熠,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肾囊肿感染43例次临床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3):174~178.
[7] 褚健,邓晓俊,章益峰,等.单纯性肾囊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探讨[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5):3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