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军,徐迪雄,张 珠,罗长坤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范围广、难点多,地方病、高原病、冷损伤、自然疫源性疾病突出,战伤伤情伤类复杂,救治与防疫任务重。现行的军队建制保障医疗资源数量不足,其他战区支援保障的医疗机构,面临难以适应环境、难以遂行保障、难以有效救治等问题[1]。地方医院资源丰富,布局合理,是一支重要的国防卫生力量。将作战方向和区域内的地方医院纳入战时卫勤保障体系,加强地方医院的平时储备和战时动员,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卫勤保障创新模式,提高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能力,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模式,是取得未来高原寒区作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1.1 卫勤保障准备任务重 高原寒区平时卫勤保障力量弱,与内地相距遥远,交通不便,卫勤支援补给困难[2]。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作战的突然性,要求卫勤保障力量在紧急情况下实施迅速高效的卫生动员,短时间内完成机动,因而必须要有坚实的平时准备做基础,才能实现高原战时卫勤保障既能紧急调整卫勤力量,又能保障卫勤力量紧急扩编;既能完成部队机动的卫勤准备,又能完成卫勤机构自身的机动准备;既能在机动中保障部队,又能有计划地组织卫勤机构在预定作战地区展开,为部队作战提供有力的卫勤保障和支撑[3]。
1.2 卫生救治防疫难度大 一是常见疾病高发,救治任务重。主要包括急性高原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预计疾病减员可占卫生减员的30%左右[4],救治任务繁重。二是高原环境特殊,救治难度大。高原寒区存在多重不利影响因素,使得伤员伤情比平原地区更重,救治更难。既往资料表明,高原寒区作战中多处伤高达18.98%,伤后伴休克致死的高达70.58%[5]。三是地域疫情复杂,卫生防病困难大。毒蛇、蚂蟥等有毒虫害多,鼠疫、野兔热、Q热、鼠疫、伤寒和包虫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威胁大[6]。四是高原地形复杂,伤病员后送效率低。高原地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道路通行能力低下,戈壁、草原上后送人员的隐蔽性差,威胁着后送的安全[7]。
1.3 卫勤组织指挥困难 一是保障对象多重,既要保障建制内的部(分)队,还要保障众多的加强部(分)队;二是指挥关系交叉,既有建制内的卫勤力量,又有临时抽组的各种支援卫勤力量;三是保障协调复杂,既要负责加强兵种部(分)队之间、不同梯队卫勤保障的协调,又要负责与地方医院支前机构的协调;四是保障范围广,既有“点”上伤病员的救治,又有“线”上伤病员的后送。加之急进战役地区的机动样式转换迅速,情况变化莫测,使卫勤指挥和协同更加复杂、困难[8]。
2.1 军民融合式国防战略的总体要求 党的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9]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共同支撑、良性互动。研究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就是要从国家医药卫生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合理配置国家医疗卫生资源,淡化军地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为疆界,充分发挥军地医疗卫生资源在平时和战时的健康维护、卫勤保障作用,共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2.2 信息化战争卫勤保障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极大地改变着作战样式和卫勤保障模式[10]。信息化武器以及指挥系统的使用,使战争突发性强,战争节奏明显加快。而隐蔽性、突然性作战使得卫勤准备工作量大,牵涉面广,时间有限与完成卫勤准备之间的矛盾突出,这在远离内地、物资匮乏、军队卫勤保障力量有限的高原寒区尤其明显。同时,由于战争规模不定、样式多变,导致战伤减员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伤员发生的高峰期难以预测,卫勤保障始终处于应急和应变状态。为此,卫勤力量的编成、力量筹措难以确定,需要动员更多、更广的卫勤力量作为预备。
2.3 提升我军卫勤现实保障力的需要 随着高技术和新概念武器的研发和应用,由此带来的瞬时人员伤亡数量大幅上升,加之高原寒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使我军现行的依靠军队卫生资源实施卫勤保障的单一体制和机制,无法应对高机动性、全区域、大纵深、高强度的战时卫勤保障需求,有生力量的全维维护形势严峻[11]。将地方医院纳入战时卫勤保障体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提升我军维护部队战斗力、促进战斗力“再生”等卫勤保障能力的重大需要[12]。
2.4 高原寒区特殊环境卫勤保障的需要 我国西部高原寒区边境线是环境最恶劣、气候最复杂、保障最艰苦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作战,瞬时伤员的爆发性集中,要求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高的卫生救援队伍;后送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就地抢救治疗的任务繁重;而卫勤人员急进高原后自身的卫勤保障也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必须依托当地及毗邻的战略后方的地方医疗机构,发挥其自身高原习服、抗高原性疾病能力强、熟悉作战地域疾病谱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规律的综合优势,与军队卫勤力量接轨,建立军地联合卫勤保障机制,在组织理念、管理方法、行动模式上寻找切入点,为高原寒区复杂艰苦地区作战提供有效的卫勤保障。
3.1 平时地方医院平转战全面建设研究 一是加强平转战理论研究。应结合信息化战争地方医院平转战的特点、任务,重点对相关机制、需求预测、组织动员、组织指挥等进行理论研究。二是加强平转战体制建设。要在现行的体制框架下,加强机构的设置、人员组成、任务区分、职能界定及相应制度建设。三是加强平转战法律研究。应尽快制定《国防卫生动员法》,对地方医院动员权限、动员范围、动员程序、征召方式以及奖惩补偿等做出明确规定。四是加强平转战信息系统研究建设。强化地方卫生资源潜力数据库、地方医院动员系统等信息系统在军地之间的相互兼容,潜力调查的统计指标设计、数据“保鲜”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以适应未来高原寒区作战地方医院卫勤保障的需要。
3.2 战时地方医院动员机构的研究建设 高原寒区作战的联勤保障模式,要求地方医院承担各级各类阶梯救治与后送。与此同时,各作战部(分)队也需要组织良好的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卫生防护和药材保障,对地方医院卫生力量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未来高原寒区信息化作战,应以战区或保障集团为主,建立统一的卫生动员机构,明确机构的人员编设、职责界定、任务划分。各作战集团分别提出对地方医院卫生力量的需求,并对动员数量、技术水平、保障能力、力量来源等,提出具体的需求方案,由战区或保障集团统一动员、统一分配、统一使用,统一组织战役后勤保障。
3.3 地方医院动员方案研究 一是潜力调查方案。包括对地方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运力、药品器材的动员潜力调查制度和分析等。二是平转战体制方案。主要是明确战略、战役地方医院动员机构的设立,人员的组成、职责、任务、指挥协调关系等。三是平转战力量预测方案。主要包括床位、医疗力量、防疫力量和卫生运力需求预测方案。四是平转战实施方案。包括地方医院动员的依据、组织机构和实施程序,响应、终止和补偿方案等。五是临战卫勤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地方医院卫生人员训练的内容、方式、时间、组织、注意事项等。六是地方医院对分散作战部队的保障方案。主要是如何利用地方医院,组织对高度分散配置的部队实施就近卫勤保障等。
高寒地区作战地方医院平转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宏观层面涉及到国家的战略方向,微观上涉及到地方医院平转战基础理论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平时训练及其评估等。相关研究要从现况与需求入手,开展潜力调查和评估,探讨转换机制,拟制相应的预案体系,使地方医院卫勤保障潜力转化为实力,服务于战斗力生成和维护,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1]邓军,徐迪雄,罗长坤.对新时期地方医院平转战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5):305-306.
[2]李绍忠,罗自力.川藏线未来战争卫勤保障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1999,9(3):183-185.
[3]陈良飞,黄成锐,刘学科.高寒山地一体化训练卫勤保障的难点与对策探讨[J].西南军医,2006,8(5):90-91.
[4]蒲仕斌,王小力.部队向高寒山地急进时的卫勤保障特点及对策[J].国防卫生论坛,2003,12(3):115-117.
[5]杨志焕.高原战创伤的特点及其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2006,8(4):289-292.
[6]熊鸿燕.高原军队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7]吴峰,周世伟.未来高原寒区作战伤病员医疗后送问题之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6):391-394.
[8]于晓宏.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卫勤保障难点及对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3):167-169.
[9]《前线》杂志编辑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J].前线,2012,12:187-197.
[10]王志阳,孙梦.信息化战争卫勤保障的主要特点[J].西南国防医药,2003,13(4):436-437.
[11]邓军,徐迪雄,罗长坤.地方医院平转战机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10):743-745.
[12]姜鲁鸣,王伟海.军民融合: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必由之路[J].军事经济研究,201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