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龙奎
要解决好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弄清楚我们的基本国情,其中特别是要明确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为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希望对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在这个阶段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从经济社会形态看,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十分落后的旧中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在我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其困难远远超出马克思、恩格斯所作出的预见。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超阶段的做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导致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曾出现过严重的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逐步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建设成绩喜人,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建设全面展开。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局限性,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问题,道德滑坡和诚信缺失的问题等等。可见,市场经济在解放和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进一步深化阶段,需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防止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从技术社会形态看,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社会类型。我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现代化开始缓慢启动,其进程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地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现代化事业进入主动创新、稳步推进的发展阶段。从时间维度看,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大多是由于其内部现代化的因素逐渐累积而引发的。我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现代化的背景下展开的,受西方的影响较大。我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没有西方国家工业化时的各种有利条件,但我们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积极成果,促使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同时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所经历的资源严重浪费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经济社会形态的视角看,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低,不得不经历一个其他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所没有的特殊阶段。因此,我们需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的特殊实现形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弃了被实践证明不成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政治和文化领域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看,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工业化前期进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化在曲折中前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业化稳步快速推进,成绩显著。但是,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规避风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经济社会形态层面,当代中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阶段;技术社会形态层面,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后期。下面,再从横向的空间维度进行探讨。
从经济社会形态的视角看,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并逐渐累积了许多社会主义的因素。将来西方发达国家要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则已经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基础薄弱。虽然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在逐步完善,市场化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类型比西方发达国家要优越。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生产力的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于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吸收世界发达国家的积极成果,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看,现阶段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阶段,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也就是信息社会。大体上可以把在现阶段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英国、法国和美国为代表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国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依靠其内部现代化因素的累积而逐步实现社会现代化。现阶段这些国家完成了传统工业化的任务,已经开始进入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二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国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受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影响,在吸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呈现出快速、突进的特点。在现阶段已基本实现传统的工业化,也开始进入信息社会。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阶段,目前正在向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信息社会,第三世界国家也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信息社会之外。就我国而言,我们需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任务浓缩起来,合二为一,走一条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与同时代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制度上具有优越性,但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实践面临严峻的挑战。旧的苏联模式已经失败,我国必须依据本国实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世界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传统工业化的任务,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新阶段。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一再迟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现阶段我们除了要完成传统工业化的任务,还必须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信息化的积极成果,立足本国实际完成信息化的任务。我国社会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变的进程之中,要同时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走出一条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逐步深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根据发展程度的不同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就是列宁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在发展进程中是否可以划分为若干更为具体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讲过,列宁和毛泽东根据本国实际进行过探索。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指出:“我们在剥夺了地主和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但是这里还丝毫没有共产主义的东西。”“在社会主义完全取得胜利以后,从社会主义中必然会生长出共产主义来。”[1]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有“最初级形式”,也有“完全取得胜利”的时候。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可以划分为若干发展阶段。但列宁没有形成这些发展阶段的稳定的概念。毛泽东曾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可划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并认为后者比前者需要更长的时间。不过,毛泽东也没有对“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作出明确的界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出现的脱离国情、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倾向,邓小平继承列宁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位,认为当代中国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2]252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论述,并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指导下,深入认识我国国情,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定位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9。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但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没有经过充分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制度还没建立起来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实现后的时期,而是特指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不能拘泥于书本,也不能照搬外国的模式,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继承列宁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构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我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中间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完成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所完成的任务,因而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我们应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从而有步骤、分阶段地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只是这种阶段划分不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阶段划分,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的阶段划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据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中央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构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小康”的概念[4]。1981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时指出:“本世纪末也只能搞一个小康社会。要达到西方比较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还要再加上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恐怕要到二十一世纪末。”[5]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确定为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要实现的奋斗目标。为此,党的十二大还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到1990年为第一步,是打基础的阶段,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剩下的10年为起飞阶段,在新的基础上使工农业年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格拉时,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226。党的十三大报告阐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〇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16“三步走”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时间跨度大,只是一个大致的构想。随着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的胜利完成,现阶段我们已开始向第三步目标推进。为了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将第三步发展目标和步骤具体化。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第三步发展战略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勾画了21世纪前5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6]党的十五大对第三步发展战略进行了展开和具体化,提出了21世纪前50年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六个更加”①进行了总体描述,同时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 “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已进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准确把握这一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明确这一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全面把握机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从邓小平提出“小康”的概念到江泽民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胡锦涛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个过程表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注释:
①“六个更加”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9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0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