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义文,侯 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法学视野下的关天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田义文,侯 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良好生态环境是关天经济区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关天经济区要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寻求有效路径,尤其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引领和推动。在厘清绿色发展的本质及六大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针对该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出现的困境,指出循环经济是该经济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国际国内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研究,论证了在关天经济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现有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引领和推动效用。
关天经济区;绿色发展 ;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关天经济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经济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充分看到经济区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区发展面临的自然资源总量不足、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建设和保护任务繁重等严峻挑战。如2012年冬至2013年春,经济区主要核心城市西安市,持续发生的雾霾天气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2013年前两个月仅出现了5个“蓝天”,其中,PM2.5日均值多次“爆表”,最高达到499微克/立方米,是国家标准的6.7倍。以23%的土地承载着该区67%的工业总产值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构成的关中城市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约占全省的2/3,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9倍,成为了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被列入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三区十群”之中[1]。深究其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2013年,全国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是10.1%、43.9%和46.1%。而关天经济区内,天水市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是19%、38.2%和42.8%;陕西省则分别是9.5%、55%和35%,产业结构比例明显不合理。2013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为0.737吨标煤,同期渭南市万元GDP能耗水平为1.592吨标煤[2]。这些都是造成关天经济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成为制约经济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思路,要调整产业结构:夯实第一产业基础,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由“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发展方式向“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转型,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二)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由以往的“黑色发展”“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变粗放发展方式为集约发展方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绿色发展是低资源消耗的发展,通过技术进步、工艺改进、劳动者技能提高等路径,生产同量的社会财富消耗较少的资源,实现源头减量。(2)绿色发展是废弃物排放较少的发展,由于源头减量,废弃物必然减少,如火力发电厂粉煤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少。(3)绿色发展是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它秉持废弃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理念,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变废为宝,如粉煤灰作为水泥的添加原料。(4)绿色发展是高效益的发展,这里的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5)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高水平和谐的发展,是在自然资源再生范围内和环境自净容量内的发展,既体现了人类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又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尊重和关爱。(6)绿色发展是强调可持续发展,既强调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更强调种际公平,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自身价值,是生态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概括言之,绿色发展就是资源节约的发展,环境友好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三)关天经济区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循环经济
关天经济区绿色发展的重点是寻找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循环经济是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传统发展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代表着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
从循环经济的内涵看,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3],即经济活动说;另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模式说。这两种观点在表述上虽有差异,但实际并无本质不同。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闭环式经济。我们更赞成经济发展模式说。
从循环经济的原则看,尽管有争议,但从理论和实践看,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source)即“3R”原则已成为学界的通说。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重新设计生产工艺、产业结构升级、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等措施,从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生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再利用是指通过尽可能多种方式、尽可能多次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以减少最终的废物处理量,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原则彰显出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循环经济的实践看,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经历了理念倡导、国家决策和试点示范等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制订了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及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无论是企业的小循环、园区的中循环,还是社会的大循环都正在积极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无疑对缓解目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高水平和谐有积极的作用。
(四)经济“新常态”使经济区绿色发展成为可能
“新常态”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热词。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产生、发展,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等息息相关。作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新常态”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在2009年初提出。其内涵是在宏观经济领域被西方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我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以后,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新常态”阶段。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重质量,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更加重视经济增长质量;优结构、抓机遇,经济结构如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到服务,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新动力、强后劲,中国经济将从出口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内需消费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后劲增强;多挑战、预风险,面临诸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新的挑战,债务风险等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早预判,多措并举化解风险。经济新常态表明,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中高速发展或中速发展(GDP增速在7%~8%)的新常态阶段,中国经济减速是经济发展规律内在要求的具体体现。中国经济发展不再为追求高速度而采用传统的宏观政策常态的调控和刺激,也不会走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发展老路[4]。这就为关天经济区实现绿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其由理念和设想变为实现成为可能。
(一)法律的特征与功能
法律具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等基本特征。因此,国家通过法律规范国家、企业、公众的行为关系,保障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科技、行政等方面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引领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其顺利发展。
(二)国外循环经济的立法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非常完备,日本是资源循环利用较高的国家。它在循环经济立法体系上采取了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其法律体系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一部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 》;第二层面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分别是《固体废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的五部具体法律法规,分别是《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
德国是最早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之一,也是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极高的国家,其有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也走在各国前列。早在1991年,德国在循环经济思路的指导下制定了《包装废弃物处理办法》。并且在1994年就发布了旨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将循环经济的思路拓展到社会的相关领域。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包括三层次:法律、条例和指南。通常采取对个别领域立法,再到制定统一规范的立法方式。
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的《资源保护回收法》,之后又颁布了《1990年污染预防法》,这两部法律都体现了循环经济的要求,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还推行了一些循环经济的政策,美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特点是将资源的回收纳入污染预防的法律范畴,属于污染预防型。
(三)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由国家制定和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硬法)及依靠利益诱导、组织自律和自愿服从等方式保障实施的“软法”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等与循环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四)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定
1.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发展循环经济的方针是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
4.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第一,规划制度。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国家和设区市地方政府对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适用范围、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进行的安排和部署,是政府进行经济考核并实施鼓励、限制或禁止措施的重要依据。规划包括全国和地方两类。第二,总量调控制度。针对以往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实际,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水总量控制指标,规划和调整本行政区域的产业结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在传统的法律领域,产品的生产者只对产品本身的质量承担责任,但现代生产者还应依法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和处置等责任。法律区分不同情况,对生产者主体在产品废弃后及包装物应当承担回收、利用和处置等责任做出明确规定。第四,绿色消费制度。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简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消费者购买时做到绿色和适度,同时要重复利用产品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将废弃物合理分类并送到适当地点。为此,法律规定:公民应当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第五,统计公布制度。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加强资源消耗,综合利用和废物产品的统计管理,并将主要统计指标定期向社会公布。第六,激励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对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财政支持,对循环经济项目实施投资倾斜。实施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税收政策。
5.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为了保护权利人的权利,应当由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人所承担的不利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应当分别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关天经济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调结构、转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天经济区要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循环经济战略地位的再确立
循环经济战略地位的再确立是法学视野下关天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同理,发展循环经也应当是关天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5次讲到循环利用、循环发展和循环经济。在第三部分把“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在第四部分中首次提出“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在第八部分还着重强调“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可见循环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其重大意义不容置疑。但由于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概念、新术语、新范畴不断涌现的时代,如知识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今天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最大的就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加之以往我们有追风和炒概念的偏好和沉痛教训,循环经济在中省及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势必会受到影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正受到追捧,循环经济却日益边缘化和丧失话语权。经济区内的一些部门和企业也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在关天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地位予以进一步明确。
依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我们在企业、园区调研的实际,我们认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三者之间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相互可以并存、融合、互补但又有不同侧重。绿色经济是一种人与自然高水平和谐的经济。它彰显的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精神、理念、主流意识,昭示的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方向,追求的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理想、愿景。绿色经济需要具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就是两种具体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主要是通过可再生(新、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途径,尽量减少石化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是针对能源结构和温室气体减排,与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系密切。[5]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实施有利于从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生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有利于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缓解目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高水平和谐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循环经济也包含了低碳经济的内容。
因此,关天经济区在实现绿色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要旗帜鲜明的坚持循环经济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要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全社会,从总体上、全局上、体系上来谋划循环经济。为此,按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要有发展循环经济的篇章,编制好经济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对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适用范围、主要内容、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及资源产出率、废弃物利用率和资源化率等作出规定。在规划的指导下,经济区应该根据资源秉赋、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及环境容量等实际,大力发展如陕西黑猫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煤—煤焦—煤化工—电—建材”工业循环经济,宝鸡田奔农业发展公司形成的 “秸秆—养殖—沼气(沼渣、沼液)—种植”农业循环经济及服务业循环经济,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园区、市(县)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并认真组织实施,力求取得实效。在体制机制方面,经济区应该通过建立协调机制,运用法律法规约束,加大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优惠性政策要落地,扎扎实实的推动循环经济健康高效发展,以保证经济区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重点的再界定
“减量化”是经济区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循环经济是低资源消耗的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是循环经济的三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在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地位是不尽相同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从产业结构变化看,第三产业占比为60%,制造业占的比例小,加之其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工艺装备比较先进,在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的空间较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在更多强调“资源化”,而比较轻视“减量化”,多强调“环境保护”而比较轻视“综合效应”。在我国特别是关天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到底应该是“资源化”,还是“减量化”?从关天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资源能源等实际情况看,“减量化”是重点,应该是不二的选择。第一,减量化要求人们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就考虑节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避免废弃物容纳空间的超载。它体现的是源头减量的理念,是缓解关天经济区资源环境硬约束的有效手段。第二,是由关天经济区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只有380立方米、亩均25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和六分之一,远远低于绝对缺水线。资源的有限性是资源的基本属性之一。这种有限性使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在质量、数量以及时间和空间范围上形成了硬约束性。第三,是关天经济区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所决定的。目前经济区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表明我们在源头减量方面有较大空间。第四,发展仍然是关天经济区第一要务,但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生态红线等压力继续加大的背景下进行,而只能通过控制资本消耗规模、合理分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生产效率。第五,关天经济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无论是榆林锦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粉煤灰、延安石油伴生气、商丹循环经济园区锌、宝鸡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杨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循环经济的资源化、减量化做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关天经济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既然“减量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我们的政策法规等方面就应该向其倾斜。第一,应该结合经济区内资源稀缺(如水资源)、环境自净能力有限的实际,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为目标来进行政策法规的再设计和创新。第二。应该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加大科研创新力度,研发一批支撑循环经济特别是诸如高效、洁净的超临界发电技术等“减量化”的关键技术,注重科技成果集成、推广。重点是企业主体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设备的更新换代等。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树立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市场需要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的新理念,放开市场,让千家万户企业去尝试、竞争。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公平的竞争平台,并使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与得到的经济回报相一致,使“减量化”建立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基石之上。第三,尽量减少政府对竞争领域少数所谓“重点企业”的政策倾斜,特别是直接补贴。引导企业从盯着政府向盯着市场转变,鼓励企业创新、创造,把着力点放在“减量化”方面。避免出现认认真真的创业和创新反而不如只醉心创造新的概念却获得政府补贴的现象发生。第四,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如专项基金、绿色采购等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财政、金融政策法规,制定新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特别是“减量化”方面的政策法规。使在“减量化”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得到实惠,产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正能量。第五,认真落实总量调控制度,以总量红线倒逼“减量化”重点的实现。经济区内各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低于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应当给予奖励,相反,则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促进经济区的绿色发展。
(三)循环经济基本知识的再普及
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高效的实践。循环经济是在全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资源匮乏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的“三高一低”粗放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我们在项目调研、企业考察和与政府官员交流中发现,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知识、理论、模式理解的不够深入,把握的不够准确,甚至有些误解,如认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或资源化是循环经济的全部等,这影响了循环经济的健康有效发展。这既有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方面的原因,也有实践发展不够充分方面的因素,更有宣传不到位的障碍。
在理论研究方面,呈现出不同观点的丛林。虽然从理论和实践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原则已成为通说,但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3R”原则是地位均等,还是某一原则优先等问题还有不同见解。在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发展模式、特征、理念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6]在实践层面,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理论研究上的缺陷引起实际工作的不规范,“循环经济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就是例证。
为了推动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要让循环经济的理念、知识、理论、原则、制度等渗透到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首先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基础就是要宣传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所以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普及和推广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关天经济区各市(区)应举全区域宣传之力,像陕西省宣传“大秦岭”“大美陕西”那样,利用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宣传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循环经济基本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重点应当放在工矿企业、大中小学校、宾馆、市县机关等,实现循环经济基本知识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营造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培训,宣讲等形式普及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结合“世界水日”“全球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地球生态超载日”等重要时点进行宣传活动。组织公众到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园区进行参观考察,使其亲身感受什么是循环经济,收到眼见为实的效果,提高公众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努力形成一个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公众积极参与循环经济活动的新格局。
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对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关天经济区来说,既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只要我们利用好经济“新常态”、建设生态文明等有利条件,明确前进目标,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充分坚持和发挥循环经济模式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晰“减量化”工作重点,上下联动,多举措推动,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就一定能够使关天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早日成为现实。
[1] 肖颍,冯永强,徐刚.陕西治污降霾保卫蓝天[N]. 中国环境报,2013-04-19(7).
[2] 2013年陕西省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4-23].http://www.tjcn.org/pluslview.php?aid=27767.
[3] 孙佑海,赵家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M]. 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8:6-7.
[4] 钟经文.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EB/OL].[2014-08-08].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728/c1004-25350726.html.
[5] 诸大建.从“里约+20”看绿色经济新理念和新趋势[J]. 新华文摘,2013(1):54-57.
[6] 田义文.科技创新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M]//2007年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2008:189-193.
Study on Green Development in Guan-Tian Economic Region From Legal Perspective
TIAN Yi-wen,HOU Xi
(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Development,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
Green development is a contemporary hot topic. A healthy and friendly eco-environment is the fundamental basis for the Guan-Tian Region’s green development. Under this strategy and concerning the new recent common phenomenon frequently appearing in China’s progressiv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thoroughly studies the green development theory and then, based on the 6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en development theory, by means of diagnosing and sorting out eco-issues in Guan-T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a feasible pathway for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Guan-Tian Economic region through recycling economy. Furthermore, the paper also expounds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recycling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such hot issues as the strategic 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priority in recycling economy.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study will be beneficial for green transi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Guan-Tian Economic Region.
Guan-Tian Economic Region; green development; recycling economy; laws and regulations
2014-12-08
陕西省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政策法规机制研究课题资助项目
田义文(1953— ),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和环境法学。
DF468.2
A
1009-9107(2015)05-01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