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说教学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2015-02-20 20:31张莹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语言输出感官文化

张莹

摘 要:视听说教学的优点已经被广泛认同,而我们传统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也急需改革。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英语教师完全有条件汲取视听说教学中的一些优势特点,然后将其融入听力课堂教学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且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感官;文化;情景交际;语言输出

视听说教学法是一门综合了词汇、句型、语法、文化背景知识、逻辑思维,口语表达以及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视听说课以多媒体为平台通过播放教学相关的视频形式进行教学。在英语的视听说教学课中,在观看英文多媒体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了解所学语言点或句子表达如何在真实交际中应用,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了解更多自身生活以外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同时在课程最后环节通过一些方式(主要为口语表达),根据所学语言知识点,做相应的语言输出,讲述自己的理解分析或看法,提高用英语讲述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视听说教学因为其趣味高效丰富等优点,在前沿外语教学课堂上受到极大推崇。并且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视听说教学也有了进入日常课堂的平台及条件。反观我们许多初中课堂的听力教学,仍然是听材料完成练习的传统模式。教师及学生均为听力课堂效率底下而大肆费神。除了平时对词汇巩固不到位和缺乏听力技巧以外,学生对听力学习兴趣不高,并且听过就忘,不会将听力材料里的语言应用到实际的情景交际中也是大问题。笔者在仔细研读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环球英语教程》后,对照现使用的初中教材及听力练习教参,认为完全可以将视听说教学中的一些优势特点引入平时听力教学中,提高听力课堂的效率并且更好地体现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实用性。

一、加强听力材料丰富性并有效安排精听与泛听

2O世纪8O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书中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假说认为,若要获得较为理想的二语习得结果,学习者必须接受大量可理解的并稍微高于学习者语言层次的语言输入。

学生的听力提高实际上取决于泛听和精听两个部分,泛听即要在学生能大致理解的基础上增加语言的输入量,精听则要求学生必须准确理解听力材料。视听说教程中都有较丰富的听力材料,通常有新闻、电视综艺节目、广播电台节目、短剧、日常生活对话及个人观点看法等。由于听力材料丰富,学生在一个单元中往往可以接触到多个与话题相关的难易不等的听力材料。并且也因为听力材料的丰富,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中选择一则来做精听。这样一来,精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及内容可更好地与学生实际结合。

笔者所在初中所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目标英语》, 课本中的听力材料与听力练习总体设置合理,内容恰当,也与学生生活相关。但是由于此版教材发行覆盖面广,涉及到学生程度及地区教育水平不一,加上课程标准的一定限制性。听力材料设置偏于单一,听力材料体裁一般为对话和叙事短文为主,缺少丰富性。部分单元的听力材料过难,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精听。还有一些听力材料过于容易或语言知识点不多,不值得花费时间进行精听训练。这就导致了泛听和精听两方面的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补充一些听力材料。听力材料体裁尽量丰富有趣,且不一定是单纯的声音材料,可以是教学视频,广播录音,影视资料等。补充的材料相比课本上的听力材料,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加趣味性,还能扩展课外知识。而对于一些听力材料难度过大或者是听力材料过于基础的单元,教师尽量补充一则难度适中,语言点丰富的相关材料进行精听,而把课本听力材料作为普通的听力练习或泛听了解大意即可。如此可以弥补课本听力材料的一些不足,也可以将精听和泛听两者都兼顾到位。

二、注重跨文化交际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学习者对该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英语听力教学也毫不例外。 视听说教学的代表教程之一《环球英语教程》在每个单元编排的视频中非常重视跨文化交际,每个单元的第二部分City Living 以来自不同国家的几个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喜剧为主线。第三部分Global Viewpoints 则设置为采访辑录,来自不同国家的说英语的普通人针对一个话题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两个部分都涉及许多文化背景知识,也涉及到文化融合和文化冲突。并且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通过人物角色的气质,言谈和口音,也可以让学生自然地去理解角色所代表的那一类文化。

而我们通常在传统听力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和教参,虽然语言地道,但总是给学生觉得所涉及的情景是两个中国人在用英文交流。其中没有文化冲突,也不着重强调跨文化交际。实际上不同语言的背后还隐含着价值取向不同,生活习俗不同和地域的差异。如西方父母亲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一般比较客气平等,注重隐私,见面打招呼一般不询问对方用餐与否,不用人物的职业加姓氏去称呼别人等与中国习俗有很大不同。如果学生一直习惯使用中文的思维去理解听力材料,则往往会误解人物对话的真实目的合真实情感,造成听力理解的障碍甚至误解听力材料的内容。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在听力课堂上有意强调跨文化交际,尽可能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这一过程不一定通过教师亲自讲授,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小短片向学生展示文化冲突,文化知识或者通过一个可观摩的情景交际场景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在真实交际中的作用。比如,播放一个有关英国学生平日一天的学习生活的短片,学生在看短片的过程中,可以自然地领会到英国教育体制,生活习惯,饮食风俗和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之后的听力过程中,学生也会相应的把听力材料说涉及的文化背景常识考虑进去。

三、通过视听说有机结合完成语言输入输出完整过程

相对于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Swain于2005年提出了“输出假说”。Swain认为,Krashen的“输入假说”确实是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输入在语言习得中实际上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语言学习者还必须主动地使用该语言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语言输出”可以让学习者充分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检验学习者对词汇,语音,结构的掌握和语言是否得体。同时在输出过程中可以与输入信息进行对比,便于改进。

视听说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输入输出过程,在视听结束后还有一个语言输出环节。现今许多听力教学课仍停留在完成课本上的听力任务上。因为教学大纲的要求,并考虑到普遍需求,课本上的听力任务要求一般为内容判断,关键词把握和观点复述,并以前两者居多。留给学生做语言输出的空间并不大。如果缺乏语言输出这个环节或是这一环节的内容没有让学生充分地主动的使用所学语言,整个听力课堂其实就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久而久之,听力课堂的效率也无法保障。

四、结语

随着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普及,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趋势带来的便利与优势。在初中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即使做不到完全使用视听说教学法,但视听说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给我们的听力课带来许多启示。广大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自己课堂的实际情况将视听说教学的一些优势融入课堂,事实上,处于基础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地对课堂进行创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的效率。而如何将视听说教学的优势更好融入听力课堂教学中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 Stempleski, S . 环球英语教程.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2]付佳媚. 英语听力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J] 知识经济. 2007(1)..

猜你喜欢
语言输出感官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高中英语“以说促写”教学实践研究
优化综合语言实践项目课设计提高语用能力探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