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分析

2015-02-20 21:38向柏松
关键词:创世神女娲起源

向柏松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分析

向柏松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编者按:

中国神话学的百年学术史,从多个视角切入,可以发现丰富多样的方法论模型与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进入21世纪,神话学研究的多样性与转型特征十分显著。基于此,本刊与中国神话学会商议,自2015年1月起,计划用两年的时间,较为系统、深入地考察当代中国神话学的20位代表学者,每期刊发两篇论文:一篇是代表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篇是对代表学者神话学研究的综述与批评。期望以代表学者的学术思想来构拟中国神话学的当代形态,思考中国神话学的当代问题与未来走向,建立起古典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本土文化逻辑,进而为中国文化转型的良性发展,贡献中国神话学的理论与智慧。本期特推出向柏松教授《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分析》及洪浩《追“水”溯源——向柏松神话研究评述》,敬请学界关注并惠赐佳作。

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系统形态创世神话之所以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创世神话不同,是因为它具有三大基本内容:世界起源、人类起源、文化发明。据此,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系列型、复合型、谱系型。

创世神话系统形态;系列型;复合型;谱系型

创世神话是解释天地万物、人类及早期文明起源的神话,是一种释源性质的神话。中国创世神话经历了由单一、短小、不完整的原始形态到复杂、宏大、完整的系统形态的发展过程。这一漫长历史时段在典籍与口头传承中留下了多种形态的创世神话:既有早期的单一的释源神话,又有发展过程中多种多样的综合形态释源神话,还有最终成熟的系统形态的创世神话。在多种形态的创世神话中,如何去分辨系统形态的创世神话,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分辨系统与非系统创世神话的界限,确立系统创世神话的判定标准,同时也让世人了解中国神话逐渐成熟的特性,正确、全面认识中国神话的形态,摒弃中国神话残缺不全、不成系统的观念。

一、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的构成

分析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的构成,需首先了解系统的基本含义。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在《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中指出,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1](P51)。复合体也可以理解为整体。我国学者乌杰在贝塔朗菲等的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从哲学层面解释了系统的概念:“作为哲学意义上的系统概念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达到同一目的的有机整体。”[2](P2)根据系统理论的概念,我们可以对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做出如下定义:中国创世神话的系统形态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类事物起源神话结合而成的解释世界基本构成的有机整体。所谓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就是完整系统地解释世界起源的神话形态,它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世界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等,三类神话相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基本的世界释源系统,即创世神话系统形态。这种系统形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世界构成或基本面貌的一种幻想性的认识。

组成创世神话系统形态的三类释源神话,又可自成系统。这是由系统构成要素的特性所决定的。乌杰指出:“任何系统中的要素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它仍然是潜在可分的。要素自身的可分性又使它同时就是一个系统。这样任何事物在外在联系中成为要素,其内在联系又使其成为系统。”[2](P51)创世神话系统形态中的每一类释源神话都是可以再分的系统,由此,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又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即世界起源神话系统、人类起源神话系统、文化发明神话系统。综合中国创世神话的材料,可以将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构成作如下概括:

(一)世界起源神话

作为释源性的创世神话,首先要解释世界的起源,因为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与环境。世界起源神话主要包括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等内容。

1.天地开辟

天地开辟神话是原始人幻想出的人类生存空间——天地——如何形成的神话,包括天地的初次形成、天地形态的完善等内容。

天地的初次形成。

(1)自然形成:混沌分开形成天地;两片云彩形成天地;浊气与清气形成天地;岩石分成两块形成天地;宇宙卵破裂形成天地,通常也从中生出人类和其他物。

(2)躯体化生:人的躯体或动物躯体的某部分化为天地,通常其他部分也同时化生人类和万物。

(3)神人制造:天神降临造天;男女神造天;众神造天;天神杀动物使其化生来造天地,是化生神话与神人制造神话的结合。

天地形态的完善。天地形成后,往往还存在诸多缺陷,如天地离得太近、天盖不住地、天地不稳固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将天地撑开:巨人用身体撑开天地;神人用柱子顶开天地。

(2)将地托住:神人将地托在龟鱼等水生动物的背上。

(3)缩地合天:由于种种原因,天小地大合不拢,神人将地缩小,形成皱褶,变为山川;又将天扯宽,才使天地合拢。

(4)天地稳固:用金银铜铁四柱撑住天的四方;用动物四脚撑住天的四方;用山撑住天。

在神话中,天地的开辟往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天地形成认识的发展,也表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与社会环境由混乱到稳定、由无序到有序过程的认识。这类神话反映了先民朴素的进化论思想,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所以,此类神话的存在,是创世神话成熟的标志之一。

2.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神话是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成因或来历的神话,包括对天体、气象、季节、地貌、动物、植物以及一切自然物起源的解释。这类神话往往和天地开辟神话紧密结合,在神话中往往是天地的开辟导致了万物的形成,如盘古化生天地万物即是典型的一例,所以将其归入世界起源神话系统。万物起源神话中最为主要的类别有日月神话、雷电神话、动植物神话、四季神话、谷类起源神话等。其中,日月起源神话最为常见,它包括:日月形成:巨人眼睛化生;巨兽眼睛化生;神人制造。日月完善:射掉多余的太阳和月亮;擦洗太阳和月亮使其发光。其他天体起源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

人类起源神话是讲述人类的诞生、进化、早期发展过程包括族群的形成的神话,由如下几类神话组成:人类起源、人类进化(包括洪水遗民神话和其他灾难遗民神话)、族群起源(包括族群的迁徙)等。

1.人类起源

人类起源神话是讲述人类最初如何诞生,从何而来的神话。各民族关于人类诞生的幻想千奇百怪,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类:

自然演化。包括自然物、动植物生人、变人等内容。此类神话影响较大的有:兽类变人或化生人、蛋生人、葫芦生人、竹生人、树生人、花生人、水生人、石生人、洞生人等。

大神创造。大神创造包括大神造人、化生人,以及大神无婚生人。

异性婚配。异性婚配类神话主要有兄妹婚与人兽婚两种形式,也有少量的母子婚神话。

女子感生。女子感生神话,或称贞洁受孕神话,多是叙述女子未经与男子结合而只是与某种神物或神灵相感应便怀孕生子的神奇事件的神话。女子所感对象多为植物、动物、自然物等,带有图腾崇拜的印记。

2.人类进化

人类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这在神话中也有曲折的反映。在神话中,人类的进化往往要经历几代人才能完成。所以神话中多有灾难母题,使得人类在灭绝中不断进化,其中,洪水遗民神话是典型的灾难型的人类进化神话,其基本结构如下:

(1)洪水发生原因。洪水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多数与人的素质有关:或是人种不良,天神要换人种;或是人性不善,天神要惩罚。

(2)洪水灭绝人类。

(3)兄妹得以逃脱,在洪水中逃脱的工具有多种,但多数异文显示是葫芦,认为葫芦是生命的象征。

(4)兄妹经过种种曲折成婚,一般是经过三次占卜,得到了天神的启示,兄妹才得以成婚。

(5)婚后生人,生怪胎变人,包括变成男人与女人,甚至不同族群的人。

洪水过后的再生人类表现了人种的改良,洪水神话反映了先民朴素的进化观。其他灾难遗民神话与洪水神话意义相同,同属人类进化神话。人类进化神话是人类起源神话的核心部分,成熟的创世神话往往都有这部分内容,其中,又多以洪水神话来表现人类进化的历程。所以成熟定型的创世神话又多包括洪水神话故事。

3.族群起源

族群起源神话是讲述氏族、部落、民族的来历或始祖诞生的神话。人类是以群居的方式生存并延续下来的,族群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密不可分,所以将族群起源神话划入人类起源神话范围。我国还有不少民族有族群起源神话,如彝族、傈僳族、白族、纳西族、黎族、珞巴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等。

(三)文化发明神话

文化发明神话是指发明火、劳动工具、狩猎、种植、手工与各种技艺以及制定社会组织、婚丧典章、礼仪节令等的过程的神话,还包括反映文明进程的神话。文化发明神话系统由事物发明、技术发明、文化制度发明、文明历程等几类神话组成。

事物发明神话。事物发明神话是讲述与早期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被发现或被创造的过程的神话。如火的发明,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神话;住宅的发明,有有巢氏构木为巢神话。此外,尚有关于弓箭、谷物、医药等的发明神话。此类神话关涉早期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是文化发明神话中的核心部分,其有无也是判断创世神话是否成型的标志之一。

技术发明神话。该类神话讲述各种技艺如养蚕、制陶、纺织等的发明经过。

文化制度发明神话。文化制度发明神话是讲述政治、宗教制度及日常生活礼俗等如何被制定或被创造的神话。如女娲制造笙簧,是礼乐政治仪式被制定的神话;伏羲作八卦,是宗教仪式发明神话;伏羲制定俪皮嫁娶之礼,属于日常生活发明神话。

文明历程神话,反映文明历史的发展,是神话历史化的产物。

以上是对我国系统形态创世神话(其中主要是创世史诗)三大系统情节结构的总体概括,具体到每一部系统神话,不一定都包括三大系统所有的情节结构,但必然都包括三大系统的大部分情节。总之,包含了以上三类主要情节的创世神话,都可以判定为系统型创世神话,同时包含了三类核心情节的创世神话,就可称之为成熟的系统型创世神话。三类核心情节为:世界起源神话中的天地改变情节、人类起源神话中的人类进化情节、文化发明神话中的衣食住行等发明情节,三类情节是创世神话成熟的显著标志。以上情节结构表明,我国的系统形态创世神话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包容了创世的全部内容,是自创世神话产生以来的集大成之作。根据系统形态创世神话的构成方式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系列型、复合型、谱系型。

二、系列型创世神话系统

系列型创世神话,是以某个民族创世大神,多是大母神为核心,不断累积添加创世事迹而逐渐形成的连缀性质的系列故事。这种连缀性故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最终完成了对世界的完整解释,以至于自成系列。

如女娲神话系统。女娲神话系统,是在女娲抟黄土造人神话基础上经过箭垛式演化而衍生成的神话系列。女娲造人神话形成后,女娲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神,其神迹也如滚雪球般逐渐增多,从而形成了以创世为主旨的女娲神话系列。

(一)女娲造天地

女娲补天治水。女娲补天反映了天地形成后秩序的稳定,女娲补天即是稳定天地秩序。《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女娲补天,实为治水,因为天地倾塌,导致洪水泛滥,所以要炼石补天止水。补天实际上是堵洪水。其“断鳌足”、“杀黑龙”,是要诛灭兴风作浪的水怪,以平息水患。其“积芦灰”,则明确说明是“止淫水”。但是女娲治水与大禹治水有所不同。大禹治水,是因为洪水泛滥,其神话属于英雄神话;女娲治水,是因为天地制造尚未完善,其神话仍具创世性质。从创世的层次而言,女娲补天治水,属于二次创世。中国有多种二次创世神话。这些神话中的二次创世,或者是由于天地离得很近,需要将其撑开,或者是由于天地不稳,需要钉牢,或者是由于天盖不住地,需要合拢,等等。总之,二次创世是对首次创世的补充与完善。二次创世神话反映事物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规律。女娲二次创世则是由于天地不稳、天盖不住地,所以女娲要立四极、补苍天。显然,女娲二次创世是首次创世造人的发展。

(二)女娲创造人类及万物

女娲创造人类及万物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伴随着人类关于生命起源的认识历程,包括女娲造人、女娲化生、女娲与伏羲成婚生人。

女娲造人。女娲造人畜果蔬。中原地区口承神话说,正月初一到初十的十天,每天都是一种物种的诞生日,一鸡、二狗、三羊、四猪、五马、六牛、七人、八谷、九果、十菜。传说女娲降生后,地上没有人,没有鸡狗羊猪马牛,也没有蔬菜瓜果。女娲就用泥巴造了这些东西。女娲第一天造的是鸡,第七天造的是人,所以第七天为人日。《荆楚岁时记》有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北史·魏收传》引董勋答问礼俗提及人日。《谈薮》注说:“一说,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月从鸡日到人日的习俗,就包含女娲造人畜和果蔬的神话。显然,该神话是在女娲抟黄土造人故事基础上添加了造六畜和果蔬情节而形成的,六畜和果蔬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将它们说成是女娲所造,就使得女娲的创世神迹更为完善。

女娲化生。《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或作女娲之腹。”“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女娲一日中有七十种变化,她的腹部化作了十神。这是借用化生神话的创世方式所创造的再生态创世神话。由此神话可见女娲又具有了化生创世的本领。

女娲与伏羲婚配繁衍人类。当人们认识到男女婚配繁衍人类的道理后,就产生了兄妹婚等婚配型神话。女娲神话由此一变,由女娲造人,变成与其兄伏羲成婚生人。伏羲一神原本渊源有自。伏羲即太昊,《世本·帝系篇》(清张澍稡集补注本):“太昊伏羲氏。”伏羲为雷神之子。《太平御览》卷78引《诗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伏羲神职为东方天帝。《淮南子·实则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之日出之次,榑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暤、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暤,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作为雷神之子的东方天帝伏羲,被放置于兄妹婚神话的框架中,就变成了女娲之兄。将伏羲编派为女娲之兄并与之婚配,恐与伏羲地位显赫有关。因为只有伏羲的身份,才与已具有女始祖神性质的女娲相配。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在汉画像砖和石刻中多有表现,文字记载则见于唐李冗《独异志》卷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若天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洪水神话中的再造人类的兄妹,多有被称为伏羲女娲的,说明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影响广泛。

(三)女娲发明文化

女娲制定婚姻制度与礼俗,有女娲作笙簧神话。《世本·作篇》(清张澍稡集补注本):“女娲作笙簧。”“女娲,太昊氏之女弟。……《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这是将笙簧当作一种乐器,女娲作笙簧,有象征生命繁衍的意义。笙簧既为乐器,也为祝子之器。五代后唐马镐《中华古今注》:“上古音乐未和,而独制笙簧,其义云何?答曰:女娲伏羲之妹,人之生而制其乐,以为发生之象。”笙,用匏制造,本身包含生命的象征意义。因为匏即葫芦,是神话中繁衍人类之物,也是伏羲女娲逃生的工具。女娲作笙簧,虽是乐器的发明,但其目的不在音乐,而在祈求生殖,此一神迹也是女娲造人神迹的引申。由此,女娲又成为祈子之神、主婚姻之神。

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女娲造人、女娲之肠化生、女娲造人畜果蔬、女娲伏羲婚配、女娲作笙簧等神话共同构成一个女娲神话系列,这一神话系列塑造了中华民族一位伟大的创世女神形象。

又如傣族“英叭”创世神话。英叭是傣族神话中的创世大神。英叭创世神话由英叭造天地万物、造人类、创造早期文化等部分连缀成系统。

英叭的诞生与英叭造天地万物。天神英叭的诞生。英叭的诞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远古之时,天、地、日、月、星辰及神、人、鬼、怪皆无。太空中只有烟雾、气体和狂风,下面是一片汪洋大海。烟雾、气体与狂风翻腾、摩擦、撞击。几千亿年后,这三种东西的精华凝聚成一蜂窝似的胞胎。胞胎随风游动,随烟雾沉浮。10万年后,气浪给它生命,大海给它血液。又过了10万年,胞胎变成了一个有头,有身,有脸,有嘴、眼、鼻,有手脚的神,它就是第一个天神英叭。另一说法是:太古之时,一切皆无。英叭的母亲是气团、父亲是大风,气团与大风结为夫妻,生下英叭。英叭有人的形象,他是最初的天神。后来,他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神。英叭造天地。英叭诞生后,要造天地,但不知用什么东西来造天地。他四处查看,见大水的深处有一条巨大的神鱼,正在呼出泡沫、水气和渣滓。英叭得到启示,他搓下身上的污垢捏成一团,将其与神鱼吐出的泡沫和渣滓捏在一起,这个大团风吹不散,浪打不破。他用神力使这个泥垢神球越增越大,后来就成了地球。显然,英叭造天地神话经过后人的改造,融入了地球的观念。

英叭造人类。英叭造好天地后,觉得自己老了,需要有个天神作为最高天神,来管理十六层天宫和天宫里的天神,他就用自己头上的污垢造了第二代天神玛哈棒。以后玛哈棒又造了第三代天神。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天神依次造下一代天神,一万年后,十六层天宫都住有了天神。天神用自己头上的污垢造神人,是神人造人与化生相结合的产物。英叭救世造风神。地球经过十万年的火烧,又经过了十万年的洪水,大地即将被吞没,英叭不甘心自己造的地球被毁灭,非常着急,就吹了一口大气,这口大气变成大风,吹遍全球,吹散了浪,吹干了水,洪水退回海洋,地球又慢慢显露出来。这部分表现了傣族先民对世界与人类进化的认识。

英叭发明文化。英叭制定季节。英叭造物之时,天下没有季节,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英叭就派混桑神到人间,帮助人们制定日历和季节。有了季节,万物就有了条理。但是不久,季节又乱了。英叭重又派坦米提拉重新制定季节。结果与混桑争了起来,最后猜谜赌生死。混桑输了,他的头自动落到地上,燃起了大火,为扑灭大火,就互相泼水。以后,混桑死去这一天,都要泼水。次日,就是傣族的新年。

由上述英叭造天地万物和人类以及制定季节等情节可见,该神话是累积多种创世神话而逐渐形成完整系统的。

三、复合型创世神话系统

复合型创世神话,是指融合各种零散的创世神话而形成的情节井然有序的整体性的叙事结构,一般包括天地开辟、日月星辰与山川地貌等的形成、人类起源、洪水灭绝人类、兄妹成婚繁衍人类、文明起源、族群迁徙等内容。复合型创世神话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情节已经实现了高度融合。如天地起源与人类起源往往同融入一个化生神话之中。

我国南方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创世史诗有:纳西族的《创世纪》,瑶族的《密洛陀》、《盘王大歌》,苗族的《苗族古歌》,拉祜族的《牡帕米帕》,壮族的《布洛陀》、《布伯》,阿昌族的《遮帕麻和遮米麻》,哈尼族的《奥色密色》、《哈尼阿培聪坡坡》,傣族的《布桑盖亚桑盖》、《巴塔麻嘎捧尚罗》,佤族的《司岗里》、《葫芦的传说》,彝族的《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勒俄特依》,白族的《开天辟地》、《刀簿劳谷与刀簿劳胎》(又名《人类万物的起源》),傈僳族的《创世纪》,景颇族的《勒包斋娃》(又名《穆瑙斋瓦》),独龙族的《创世纪》,普米族的《帕米查哩》、《金锦祖》,德昂族的《达古达楞格莱标》,布朗族的《创世纪》,基诺族的《大鼓和葫芦》、《阿嫫腰白》,怒族的《创世歌》,土家族的《摆手歌》,布依族的《赛胡细妹造人烟》、《十二层天·十二层海》,仡佬族的《十二段经》,侗族的《侗族祖先哪里来》、《起源之歌》,水族的《开天立地》,畲族的《盘瓠歌》、《高皇歌》,毛南族的《创世歌》,黎族的《追念祖先歌》等。兹举两例创世史诗加以说明。

例一,布依族创世史诗《造万物》。全诗21章,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天地开辟(第1~6章)。

宇宙间一个绿扁块和一个红圆砣相碰起火花后生出布灵。布灵,布依语音译,意为人猿。布灵出生后,来造天和地,他将清浊二气如同捏糍粑一样捏成了十二层天和十二层地。接下来,他用红白岩石造出日月,叫黄龙把日月托到天上去安放。他将亮晶石砸碎撒上天,就变成了满天的星星。他踩着日月的光柱登上天,由东向西来回跑了九十九天,把天空踩成了一个大槽,在槽里灌满了水,就成了天河(银河)。以上是第1~3章的内容,叙述天地日月的形成,接下来3章叙述气象的形成,即雷电风雨云的形成。

远方飞来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和太阳后生“浪哨”(恋爱)成亲,生个孩子脾气很暴躁,布灵为他取名“雷”。远方又飞来一个英俊的小伙,他和月亮姑娘“浪哨”成亲,生个姑娘很乖巧,眼睛又大又亮,一眨一眨逗人爱,布灵为她取名叫“闪电”。远方飞来一群姑娘,她们和星星后生们“浪哨”成亲,生下成群的孩子到处乱跑,布灵为他们取名叫“风”,要他们像星星布满天空一样将风吹遍每个角落。有个后生从远方飞来,他和天河“浪哨”成亲,生个姑娘成天哭泣,眼泪不断线,布灵为她取名叫“雨”。布灵烧柴火,干柴燃烧冒出的轻烟变成彩云,湿柴燃烧冒出的浓烟变成乌云。

第二部分,人类及万物的起源(第7~15章)。

此部分将人类起源与万物起源相结合。首先叙述人类的起源,讲述布灵造人。布灵造人是神人造人与化生的结合。布灵拔光身上的汗毛来造人,其方式既是神人造人,也是神人化生。布灵拔下的汗毛丢到地上后冒出青烟,然后变成一个一个的人,从此地上有了人烟。接下来,布灵又造万物。他用手指节为序,定了四季、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又定了十二个月为一年。他砍下自己的脚趾和脚丫丢到地上变成山岭;砍下手指丢到地上变成松树、椿树、白杨、枫香和棉竹,手上的筋变成藤蔓;扯下耳朵变成百花,拔下头发变成百草;割下鼻子变成百鸟;拔下槽牙变成狮子和老虎,拔下门牙变成百兽;挖出肠胃和肺,胃变成海,小肠变成河,大肠变成江,岔肠变成沟,肺变成湖泊;拔下眉毛丢在河里变成虾,挖出眼珠丢在河中变成鱼。以上布灵造万物,实为布灵身体化生万物,其中包含了盘古垂死化生的原型。从中也可见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第三部分,文化的发明(第16~21章)。

布灵献出全身造万物,只剩下一颗心、一个舌头和一只手了,他把心掏出来丢到地上,变成一个勒灵(布依语“像小猴的娃崽”),剩下的一只右手被月亮捡去栽在后园里,变成了梭罗树;舌头在天上变成了彩虹。布灵至此完成了最后的创世工作,则世界格局已定,万物齐备,接下来便是人类文化的发明,文化的发明由布灵的后代勒灵来担当。

其一是发明了弓箭。勒灵出世后,虎豹很多,他就教大家砍岩桑树作弓,扯葛藤作弦,削金竹作箭。还教大家砍青杠树作弩,割兽皮作弦。用后一种方法制造的弓箭能射更大的野兽。

其二是发明了火,这一点与前面有矛盾,因为布灵时代就有烧柴火的行为了。这是史诗在聚合各种单一创世神话时没有完全融合的缘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见其自然天成、无人为痕迹的特点。勒灵捡来石块相碰,迸出火星造了火,地上的人从此不再吃生肉。

其三是发明了稼穑。勒灵到天上向天河祖奶讨来谷种,教人种谷。因为有个别人种庄稼偷懒,少数谷种变成了麦种。

其四是发明了纺织。勒灵带领大家上山采来一种大圆叶的花,捻出长长的细丝线,就是今天的棉花;又带领大家上山割来一种兰草,沤水染布匹,就是今天的蓝靛。

其五是发明了音乐。勒灵教大家仿照鸟的叫声造了歌,摹仿啄木鸟啄树的声音造了木鼓,教大家仿照月亮映在泉水里的影子造了月琴,又教大家学着蜜蜂在楠竹竿上蛰洞眼的情景,制成了姊妹箫。

长诗充满神奇瑰丽的幻想,情节曲折离奇,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早期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复合型创世神话的奇葩。但本史诗不足之处在于,其虽然包含了系统创世神话的主要内容,但对于天地形成与人类进化过程缺乏细致的描述,使得史诗的释源不够完善。

例二,彝族创世史诗《阿细的先基》。《阿细的先基》是彝族支系阿细人所唱的歌,“先基”为阿细彝语音译,意即歌或歌曲。该史诗为云南省弥勒县西山一带的阿细人长期口耳相传。长诗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世界的起源。本部分包括天地形成与稳固、万物起源等内容。

天地形成。长诗认为天地是云彩形成的。“最古的时候,没有天和地。”天地由云彩自然演化而成。“云彩有两层,云彩有两张,轻云飞上去,就变成了天。”“重云落下来,就变成了地。”神话讲述的天地形成属于自然演化方式。

天地稳固。天地形成后还不稳固,天神阿底拿了四根金柱子、四根银柱子、四根铜柱子和四根铁柱子,竖在东西南北四方顶住天,“把天抵得高高的”。再用四包金宝、四包银宝、四包铜宝、四包铁宝,压住天的四方,“天就压稳了”。天稳了,但是地还没有稳。因为地是压在三条大鱼背上的。“鱼会跳起来,地也跟着动。”天神就放下银链子叫阿托把鱼拴住。鱼不跳了,大地就稳定了。天地的雏形为自然演化而成,但还必须经过人的改造,表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也是成熟的创世神话必须包含的内容。

万物起源。天地稳固了,但是天上还没有日月星辰和云彩,于是,“最古的阿洛”在虎年安上太阳,“最古的纳巴”在兔年安上月亮,“最古的阿耐”在龙年安上星星,“最古的涅姐”在蛇年安上云彩。但是太阳、月亮、星星还不亮,云彩还不平。于是,金龙男神与金龙女神,银龙男神与银龙女神,铜龙男神与铜龙女神,铁龙男神与铁龙女神,锡龙男神与锡龙女神,就把太阳、月亮和星星洗亮,然后又把云彩洗平。金姑娘用金棍像擀面一样擀出高山和平坝,金小伙用金板锄、金钉耙挖成山。这一部分讲述日月星辰等为众神所造,是典型的制造型创世神话。但是其制造又不是一次完成的,造好的日月星辰需要用水洗才能发光,又表现出阿细人的奇思妙想。史诗讲述神人造日月星辰,还涉及到十二兽纪年,显然是后世传唱者所添加的内容。

第二部分,人类的起源。

人类最初的起源。史诗认为人类是由神人制造的,但是,神人最初所造之人又不是健全的人,所以史诗还叙述了人类不断进化的历程。与女娲用泥土造人相似,这里是男神阿热与女神阿咪用黄泥和白泥来造人。“要想造人嘛,山就要分雌雄,树就要分雌雄,石头就要分雌雄,草就要分雌雄,不分出雌雄来嘛,就不能造人,……尖山是雄山,团山是雌山;山腰的麻栗树是雄树,山脚下的竺树是雌树;路上的尖石头是雄石,路下的扁石是雌石;山尖上的红草是雄草,山腰下的簧草是雌草。”万物分雌雄,造人也要分男女。阿热用黄泥造出的男人叫阿达米,阿咪用白泥造出的女人叫野娃。造人分男女,说明神话暗含男女婚配生人的观念。可见长诗关于人类起源的观念是矛盾的,显露出将神人用泥土造人神话与男女婚配神话相拼凑的痕迹。这也表明,神话的发展主要是对已有单一神话的吸收。

人类进化。两神造出的男女即是“蚂蚁瞎子”这一代人,眼睛像蚂蚁一样看不远。他们住山洞,采野果,打野兽,开始用火。后来,天上出现一个太阳,把这一代人都晒死了,仅留下男女两人。他们传下又一代,即是“蚂蚱直眼睛”这一代人。后来发起山火,世上的人都死光了,只剩下男女两人。他们躲过了这场大火。他们传下来第三代,为“蟋蟀横眼睛”时代。后来这一代人被水淹死了,这就出现了洪水神话,洪水神话几乎是系统创世神话所必须具备的组成部分。洪水暴发,淹没大地,人尽淹死,只剩下兄妹二人。他们在神的启示下,经过曲折的占卜,终于结为夫妻繁衍人类。他们将瓜种到地里,瓜长大了。兄将瓜剖成四瓣,人、动物、花种、牲畜就从里面走出来了。史诗的这一情节无疑是来自瓜生人神话。这一代人为第四代人,称为“筷子横眼睛”时代。这一代才会分年月,种庄稼。

第三部分,文化的发明。

第四代“筷子横眼睛”时代的人,有了大量的发明,推进了生产生活的改进。创世大神阿热、阿咪用树皮、石皮给人们做衣服、做裤子。最初,人们住在树上。为了防备野兽的攻击,人们就搬进了山洞,他们靠采野果、打野兽为生。他们的儿女渐渐长大了,学会了砍树盖房子,用石头木棒打野兽,他们将兽皮披在身上、裹在腰上御寒。在撬老树皮时,撬出火来,人们从此开始用熟食。这里火的发明又与前面的叙述相矛盾,前述第一代生活时,已说他们开始用火。接着,人们开始打造铁叉、砍刀,来狩猎野兽。再后来,人们又打出撬锄、板锄、镰刀、斧子,并学会了种庄稼。可见,此时已经是铁器时代,而且已经进入农耕文明。[3]

史诗叙述的内容时间跨度很长,可谓神话式的人类进化史与文明发展史。史诗体系恢弘,结构庞大,内容丰富复杂,是一部十分成熟的复合型系统创世神话。

四、谱系型创世神话系统

谱系型创世神话,将创世与宗族世系、朝代更迭相联系,讲述世界形成与发展的故事,是神话历史化的产物。典籍记载的三皇五帝世系,具有谱系型创世神话的部分特征,但由于省略或简化了创世内容,不能算作标准的谱系型创世神话。我们所述的谱系型创世神话,主要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创世史诗,如湖北神农架地区流传的《黑暗传》,就是其典型代表。

《黑暗传》是一部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湖北神农架区域的汉族创世史诗,该史诗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创世史诗有很大不同,它不仅包括天地万物形成、人类起源、文化发明等内容,还包括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的出现,甚至延续到尧舜的历史,形成天地开辟之后的帝王代续谱系,故称其为谱系型创世神话系统。《黑暗传》在长期口头流传过程中,融入了多方面的内容,如典籍记载神话、文人小说神魔故事、民间口头神话、佛道故事等,内容丰富驳杂,但全诗始终没有偏离释源主线,仍具创世神话性质。本文结合系统创世神话的构成要求,对张忠臣藏抄本《黑暗传》的构成进行分析。

(一)世界起源

开天辟地。文本也有典籍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内容,并有细致描绘。混沌之时,阴阳二气搅成一团。盘古分开了二气,气之轻清往上升,气之重浊往下沉,才形成了天地。文本在叙述盘古开天辟地的同时,还追溯了盘古出身,盘古为混沌所孕育:混沌之中,天心地胆在中心,长成盘古一个人。

万物起源。文本叙述盘古身躯化作万物,与典籍记载相似。文本叙述,由于天皇的出世,盘古隐匿而不见,浑身配与天地形,头为五岳,目为日月,身上毫毛为草木,血成为江河等。

(二)人类起源

最初是天皇与地皇的出世,然后是彩饰人皇的出世,其间不知过了多少万年。其间叙述多有重复芜杂之处,这与《黑暗传》的口头传承有关。叙述人类起源也表现了进化的观念。

(三)文化发明

文本从三皇一直叙述到尧舜时代,虽有战争与政治方面的内容,但主要是讲述历代文明的发现与发展: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造屋,仓颉造字,祝融氏发明音乐,女娲作笙簧,伏羲作八卦,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黄帝造指南车,颛顼驱鬼、发明巫术,尧帝命羿射日稳定天下秩序。禹则治理洪水,再定天下秩序。所述内容芜杂,但帝王谱系清晰,且多涉及文化发明与发展,间或也穿插天地完善之内容,所以称之为谱系型创世神话。

《黑暗传》谱系神话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在湖北还有不少类似的长诗。流传于湖北随州大洪山一带的《涢山祭祀歌》[4](P31~90),从天地形成一直唱到颛顼时代,其中多有矛盾重叠之处,讲述天地开辟,先说是气体自然形成,后又说是盘古开辟;讲述人类诞生,先说是肉球所化,后又说是女娲所化。长诗既有远古帝王人物,也有道教、佛教及民间信仰中的神灵,还有一些无法考证的神灵。内容庞杂无序,显见是在传唱过程中不断累加而成。流传于鄂西北地区的《创世歌》[5](P7~289),先讲述天地开辟,然后讲述朝代更迭,一直讲述到新中国建立,结构井然有序。这些都说明,以帝王谱系为线索,以创世为主要内容的创世神话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长久而广泛的流传,系统型创世神话类别中应该有谱系型创世神话这种类型。

[1](奥)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乌杰.系统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阿细的先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

[4]张大业.涢山祭祀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5]邹观禄.创世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特约编辑 孙正国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Analysis of the Form of Chinese Creation Myth

XiangBaisong

(College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Communication,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430074 )

The form of the creation myth system in China has been formed gradually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The reason why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creation myth are three basic elements: the world origin,the origin of human beings,and the invention of culture.According to this,the creation myth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that is,the series,the compound,and the pedigree.

the form of Chinese creation myth;the series;the compound;the pedigree

2015-06-2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51066)

向柏松(1958-),男,湖北建始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话学与民俗学研究。

B932

A

1673-1395 (2015)08-0001-08

猜你喜欢
创世神女娲起源
圣诞节的起源
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
女娲
奥运会的起源
大洋洲原住民创世神话研究路径的嬗变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比较文化视阈下的中西创世神话探析
万物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