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险精算类课程教学与考核双优化模式的探究

2015-02-20 19:25张夏苇孔庆钊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建模实验教学

张夏苇,孔庆钊

(1.厦门理工学院应用数学学院,福建厦门361021;2.集美大学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精算类专业课程涵盖了数学、统计学、保险学、金融学和人口学等学科理论知识,是利用以上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各种保险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管理、定价的应用型课程,如对风险事故的出险规律、风险事故损失额的分布规律、理赔事件及理赔额的分布规律、保险人所需要承担的平均损失的分布规律、保费及保险准备金等一系列保险问题进行研究和计算.这类专业课程能使学生运用数学和精算等理论知识,结合计算机的使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保险精算在我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目前在国内已经普遍开展,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保险精算课程,有的高校还专门建立了保险精算实验室.比如南开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心,整合已有的、分散的优势资源,实践其以实验教学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在此基础上,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多门精算实验课程,如寿险、非寿险精算、应用统计学、灾因分析、生命表编制与分析、保险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等都进行了实验教学.根据教学成效及学生反馈意见,发现将实验教学应用在保险精算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使学生成为集创新、应用、研究等各种能力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1,2].

1 保险精算类专业课程在教学和考核上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用数学学院为本科生开设保险精算类专业课程,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仍然以传统的讲授理论为主,没有很好体现这类专业课的实用性,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保险精算问题相结合.所以在课堂上,一味讲解抽象模型,重于公式的推导,与实际问题想脱离,就好像是纸上谈兵,往往是给出一堆数据之后,直接输出计算结果,而缺乏对案例理解、分析、计算、评价过程,以至于“学”和“用”分离,使得学生不能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方法、技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所以要用明辨性思维方式,利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出教学重点内容,再来分析如何利用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从实际中来回到实际中去的”循环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价值.

(2)期末的考核也是采用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这些都使得这类专业课没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

2 教学模式上的优化

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结合学院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教学模式:

(1)在培养学生“宽口径、厚基础”的思想指导下,把保险精算类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数学建模结合起来,除了保险精算基本的专业理论教学,寻找一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保险精算模型,要求学生完成整个模型的构建、分析、计算、评价,最终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模型没有规定的报告格式,只有方法的优劣以及最终目标的一致性,因此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如何在所查询的资料中寻找规律,跟组员交流讨论如何设计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写最终的建模报告等问题[4].活动结束以后,学生要对建模过程进行反思,写出完整的建模报告以及小组成员个人体会,每次这样的活动都按照一定的百分比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增强.

(2)由于数学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注重公式、定理等推导上的严密性,使得数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思维方式单一,想象力贫乏.因此,如果能够以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结合保险精算类专业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分散的优势教学资源,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科研创新的机会和平台,能更好地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与“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新模式相结合.

具体的实施有几个重要环节:

(1)教学内容.保险精算类课程内容很丰富,但我们的课程体系并不健全.目前我们只开设了利息理论、寿险精算数学、非寿险精算数学和风险理论这几门专业课程,我们可以通过开设读书班来完善和拓展课程体系.具体做法如下:学期一开始,就根据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拔一批学生,另增加一组作为自发学习成员组,指导老师提前一周布置相关内容,每周固定一个下午的时间,指定一个组的成员讲解并讨论相关内容,采用指导教师点评和剩下组学生互评相结合[5].这种方式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小组合作意识,也给学生提供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还能有趣地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团队组合.将班级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取一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分解,并分配给小组里每一位成员,最后将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汇总.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对该组的最终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小课题开始前一个星期,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去网上、杂志、报刊或者数据库了解相关信息,上课开始前20分钟,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对该课题的理解和看法,从而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化为学生为中心,锻炼学生表达、交流、沟通、组织、协作等综合能力.

(3)案例选取.根据教学内容的每一大块内容,选取一个案例,案例的选取非常关键,要将社会热点或生活热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难易适中.

(4)建模过程.每一个大型的案例都是在讲完每一块内容的理论知识之后给出,建模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搜集、分析、整理以及报告的撰写等过程都是在课外完成.最后利用一次课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他们所做的工作和结果.

3 考核模式的优化

根据精算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期末的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充分体现这类课程的应用性.

考核成绩由下面三个部分组成:

(1)根据每一小组提交的建模报告,以及小组每位成员在每次建模中的贡献比例给出第一部分成绩.

(2)期末考试采取建模与大学生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给每个小组一个相同的综合型的实际问题,限定时间内提交最终报告,用上面的方法给每个小组成员打分,作为第二部分成绩.

(3)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参与度,小组讨论时参与的积极性给出第三部分成绩.

4 结束语

保险精算类专业课程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将精算理论教学与考核跟精算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的问题中检验所学到的精算理论知识,训练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力.

[1]李保东,蒋青松.困扰地方院校开展精算教育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1,(6):274-275.

[2]吴岚.中国高等学校精算教育的现状和关注的问题[J].精算通讯,2003,(2):19-23.

[3]林枫.保险精算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教改实践——面向非精算专业[J].中国科技信息,2012,(20):205-206.

[4]孙佳美.精算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教育经济,2011,(5):59-60.

[5]史敬涛,陈建良.大学生科研训练与保险精算类课程教学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1,(5):130-132.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建模实验教学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