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专业国际课堂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2-20 15:40张炜张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影视专业

■张炜 张楠

影视专业国际课堂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炜 张楠

作为中国影视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国际课堂对国内高校教学模式的完善、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升、就业渠道的拓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国际课堂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准确的理念和完善的组织,不少在课程设置和课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国际课堂的效果,认清这些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影视专业国际课堂进一步走向成熟的关键。

教育改革;国际课堂;课程设置;课堂管理

不断与世界接轨的中国影视产业急需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合作经验的后备人才。这对中国高校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影视教育的国际化成为各高校重要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而国际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日益被重视和采纳。

国际课堂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与学术交流。从狭义上来讲,国际课堂特指让学生走出传统教学环境到具有国际背景的课堂中进行学习,由国外优秀教师为学生授课,讲述国外相关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广义上来讲,国际课堂包含更为丰富的内容,除了国际背景的课堂教学,还包括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和跨文化交流活动。

一、影视专业国际课堂的功能研究

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国际课堂在完善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国际课堂能够优化高校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影视专业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突出问题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例如教学与产业的相对割裂,现行培养体制下的人才与产业需求不适应等等,这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综合院校和专业院校都没有处理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院校教育在影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是没有很好地处理综合与专业之间的关系,综合性院校对学生的影视专业化教育不够,而影视艺术专业院校对学生综合气质的锻造不足。这一现状导致在很大程度上院校教育与一线实践不相适应与对接。”①与之相对,美国、韩国等影视教育发达的国家,开展影视教育的学校教学与产业的结合是密切的,甚至可以说是合二为一的。同时,综合性大学的影视教育可以借助优质的整体文化环境,专业性影视学院则有着优质的实践资源。在这些国家开办影视类国际课堂,可以成为一种优化中国影视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参考和有益探索。

2.国际课堂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世界领先的创作理念和技巧

相对影视产业与教育发达国家学生的创作水平,中国学生在创作理念和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整体性差距,而这与教师自身水平的不足有重要的关系。在影视专业的国际课堂上,学生们可以接触到国际影视创作与研究领域最优秀的教师与专家,可以切身体会到世界最前沿的创作理念与思维。尤其在具体操作实践环节,学生们可以目睹并掌握先进的拍摄与制作技术。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经历会培养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持续的动力。

3.国际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高品质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影视教育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很少见到照本宣科的单向灌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互动性与参与性,在实践环节更是会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实践操作的具体环节。更为关键的是,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批判,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意。相对于单向的讲授,这是一种课堂学习的深度参与,而剧本创作、摄影摄像、出镜表演等实践类课程尤其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影视产业是创意产业。开放式教学方法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国际课堂能让中国学生切身体验到这些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足够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带来的真切体验和感受使学生不会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也使很多参与其中的国内教师认识到闭门造车式的授课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4.国际课堂能够提高学生跨文化合作的能力

跨文化合作能力包含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和专业协作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主要是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对不同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宗教信仰、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跨文化的专业协作能力主要指在专业领域内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团队合作的能力。

国际课堂为学生跨文化合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条珍贵的渠道。在国际课堂中,学生可以对不同的文化与习俗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体验,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外国同行的创作理念和拍摄习惯,更可以在密切的合作中发现对方的优势、寻找自身的差距,从而达到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学生日后进入业界,进行影视作品跨文化的合作与传播时,就能够利用在国际课堂的收获始终保持专业优势,并从整体上逐渐改变以往中国影视产业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

5.国际课堂能够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目前,我国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空间狭窄,就业机会日益萎缩的困境。而随着当前影视产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制作公司希望聘用中国的专业性人才,国内的从业者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实现海外就业。国际影视产业职场是一个日益开阔的充满机遇的全新空间。国际课堂为有这样能力和愿望的学生提供了实地考察的机会。学生经历了国际课堂,可以了解国外影视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可以切身感受国际职场对人才的要求,拓展国外生存与发展的技能,这极有可能改变学生的职业道路甚至人生道路。

6.国际课堂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人格是否完善都决定了他能否在这个领域长远发展。缺乏完整的人格、敬业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任何人都难以在职场长久立足。西方国家的国际课堂关注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还会在教学中涉及环境意识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塑造,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日韩等国的国际课堂则强调学生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可以让学生在正式进入职场前就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影视教育则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敬业精神的塑造比较欠缺。单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是否具备以上的素质也决定学生未来的职业高度。

从另一个角度说,影视的创作直接受到作者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如果作者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落后,制作出来的作品也必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与需求,甚至会传达出错误的思想观念,对观众产生负面作用。有学者指出,“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②。作为未来的影视从业人员,学生尤其要注重培养自己现代性的价值观念和职场精神。走出传统课堂教学,迈进国际课堂,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技术层面迅速成长,更可以让学生在人格层面逐渐完善。

总之,国际课堂作为教育国际化的实现方式之一,能够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资源,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不可否认,国际课堂的开展仍处于尝试阶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总体而言,国际课堂在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模式的改革、国际人才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还是发挥了更多积极的作用。

二、影视专业国际课堂的开展模式

国际课堂是完善中国高校影视专业教学体系、提升影视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很多高校在实施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有益的模式,总结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邀请美国、欧洲各国、韩国、日本等影视产业及教育发达国家的导演和学者来国内进行专题讲座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国际课堂模式。这些国家不但影视产业发达,涌现了大量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作品,而且也都有其完善的影视教育理念和体系。这些国家的导演、学者乃至普通高校教师都是这些理念和经验的传播者。邀请他们来国内讲座,将一线的创作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国内师生进行分享,将会有效地开拓国内师生的视野,改善学习过程中的封闭性和盲目性。

当然,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是开展国际课堂的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形式。但是,从长远考虑,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已有的海外资源,对国内的教师进行培训,让国外先进的经验可以以国内教师为媒介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教师具备国际视野,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带给学生先进的创作理念和跨文化传播能力,是实现国际课堂双向互动和良性循环的保障。

2.赴国外高校及专业机构实习

赴国外高校及专业机构实习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影视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理念,是影视专业国际课堂的关键环节。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设置了影视专业,而任课教师多出身于电影、电视理论方向,学生难以接触影视制作的前沿知识。与之相对的是,影视产业的发达国家不但行业链条相对完整,人才培养模式也较为成熟,同时,产业和教育互不割裂,结合非常紧密。尤其在美国,部分高校的专业课堂设置在洛杉矶等影视产业繁荣的城市,更是让学生有机会在学习的同时直接进入片场实践,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例如,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代表当今世界电影制作水平最高的影视基地,很多美国高校的专业课程就开设在环球影城周边。在这些高校开设国际课堂,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开拓视野,还可以直接到环球影城参观,了解好莱坞大片背后制作秘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经由外籍教师的指导在环球影城完成短片作品,熟悉各工种的工作范畴和流程,这种产业、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国际课堂对培养中国应用型、实践化影视人才是极其重要的,也应当成为国内高校设置国际课堂的重要参考。

3.与国外高校合作拍片

与专家讲座和赴国外高校实习不同,合作拍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课堂,它更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影视创作水平共同提升。很多学者对国际课堂中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非常重视,有学者指出:“国际课堂虽然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都是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但具体的交流过程却是在学生之间进行,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由于摆脱了权威的束缚,学生更容易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培养他们相互尊重,积极合作的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③

国际课堂提供的是一种创作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切身体会,而非间接经验。在合作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为了同一部作品,在策划、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中互相交流,中国学生可以感受学习外国学生的创作理念和工作态度,也可以将自己长久形成的创作习惯和审美趣味与外国学生交流分享。这些都将直接作用于学生日后的创作实践,并对其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拍片还能让中国学生感受发达国家学生的公民意识、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重塑学生的文化礼仪规范。如在与韩国学生的合作拍片中,中国学生注意到韩国学生对师长的尊重,同学之间相处也讲究礼仪,所以他们也潜移默化地受到触动。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切身体会,学生很难有这样的收获。

4.开发国际线上互动教学平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21日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人,中国网民规模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④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教育资源存在的不平等性。中国教育资源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各个高校的人力、财力也不相同,将互联网教学平台作为国际课堂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减少组织学生出国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也可以有更广阔的国际教育资源选择余地。2010年,北京大学启动了“世界课堂”教育试点工作,对互联网平台在国际课堂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试验。⑤课堂利用远程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将北大与南加大教师的远程多媒体设备连接,在同一个课堂开设同一门课程,来自美国的12名学生在美国时间下午4点半与来自中国的12名学生在中国时间上午8点,同时来到实验课程共同学习。课堂跨越时间、空间、文化的限制,实现“异地而同窗、教学而相长”的国际化教育。两国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学习环节零距离地、平衡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还显示,截至2014年6月,“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人,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⑥超星学术视频网在2013年研发超星公开课移动客户端,将世界各大著名高校精品课程实录13万集视频传递到移动客户端,这预示着“国际课堂”的移动化和便携化时代即将到来。

三、国际课堂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我国影视教育的快速发展,国际课堂也为越来越多的高校影视专业试用。但是,各高校的国际课堂在给学生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1.国外专家专题讲座的主题选择缺乏针对性

如前文所述,国内众多高校都开设影视专业。由于这些高校所处的地区不同,高校自身发展水平不同,影视专业培养目标不同,所以在聘请专家讲座的时候应当考虑到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设计和环节设置。但是,很多高校的国际课堂要么过分强调专家的学术背景,要么过分强调导演的名气,导致讲座的内容和学生需求及接受能力不匹配。一般来说,应用型大学的影视专业强调实践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高于理论水平,学术背景较深专家的讲座则显得晦涩而不实用。综合性大学的影视专业则要求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经验平衡,仅有创作经验而无理论总结的导演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此外,很多国际课堂还缺乏互动环节的设计,从而形成了一种变相的灌输。外国专家在中国的讲学受签证有效期、往返时间、语言沟通等因素的限制,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就无法在现场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影响了与学生的交流,达不到国际课堂中师生良性互动的初衷。

2.国外院校实习的组织过程中存在一定盲目性

这种盲目性主要体现在缺乏必要的专业语言培训与科学的课程设置两方面。赴国外院校的实习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更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仅仅依靠翻译并不能有效地与外国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深入交流。实际上困扰学生国外学习的主要难题是语言问题。虽然中国的高校非常重视外语教学,但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的专业语言教育还有待提高。语言问题是阻碍中国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因素,并导致跨文化交流中出现诸多障碍。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即文化,暗含着文化传统甚至意识形态,语言不通,学生很难深入了解一国在影视产业与教育方面的核心理念。

除语言外,课程设置不当也是影响国际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很多国内高校的教师在组织国际课堂过程中,一味关注对方学校的知名度和师资力量,而忽视本国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期望。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课程重复、与学生专业不符、超出学生掌握能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整体上导致了国际课堂与学生实际状况及需求的严重脱节。例如,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没有学习过任何摄影知识的情况下到国外进行电影创作综合训练,学生因知识的匮乏而无法顺利完成任务;或者已经熟练掌握后期制作技术的大三学生到国外学习一些基本后期知识,简单重复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3.与国外高校合作拍片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过程管理

合作拍片的过程管理主要指拍摄的选题设计、场地选择、食宿安排以及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如前文所述,合作拍片是影视专业国际课堂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影视创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但是,国内外高校的合作拍片并不仅仅是将两国、两校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影视创作,它需要让两国的师生在作品的剧本或策划阶段进行充分沟通,承担接待任务的学校要妥善安排拍摄场地和食宿,而指导教师则必须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这恰恰是很多国内开设合作拍片活动的高校忽视的,并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

例如,韩国的影视教育较为发达,且中韩两国文化相似、地理位置相近,很多国内高校组织了赴韩拍摄活动。但是,两国高校影视专业的教育理念和创造风格并不完全相同。韩国高校强调拍摄之前的周密准备,重视拍摄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对计划的严格执行,并且普遍具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而国内的学生创作过程则较为随意,更突出作品的创意性,更多将拍摄作为一种乐趣。某些中韩高校的合作拍片活动因此产生了一些分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作品质量。

4.重视学生培养,忽视教师深造

国际课堂是学生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之间以及教师与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之间的全面互动。仅仅强调学生的参与,忽视教师的深造,就难以长久地发挥国际课堂本应产生的效果,也无法让国际课堂真正扎根国内高校影视专业的教学体系之中,而成为一种暂时性的教学活动。目前,很多学校的国际课堂单纯看重外国专家的“请进来”和中国学生的“走出去”,而任课教师仅仅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这就很难让学生在国外接触到的理念和技巧在今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沉淀下来。实际上,任课教师是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实现的支撑,没有国际化的教育人才,很难产生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高校已有意识地向国外输送教师进修,但受资金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机会走出国门的教师在数量方面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的影视产业和教育急需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拥有海外学习经验的影视教育人才仍然相对匮乏。

综上所述,国际课堂的开展是中国影视教育迈向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举措,但其开展模式还远未成熟,而其中暴露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努力解决。

四、对国际课堂开展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整体上说,国际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源自三个方面,即对授课教师的选择出现偏差、对授课的过程缺乏有效管理和对国内外教育资源关系的认知不充分。解决相关问题,需要以准确的判断和综合的视角来为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

1.专题讲座要根据办学定位和学生需求来选择主讲嘉宾

以专家讲座为主要形式的国际课堂,在主讲嘉宾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需求及接受能力。这对很多以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培养为办学目标的院校尤为重要。目前,很多国内高校的影视专业都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国际课堂在这些学校的相关专业快速发展起来,而从国外聘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座和指导成为一种常见的国际课堂形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决定了这些学校在邀请国外专家授课的同时应当看重专家的创作背景和授课经验,并尽量安排专家在授课的过程中直接指导学生的剧本创作或传授实用的拍摄技巧。这是国际课堂和办学特色的高度结合。除符合办学定位外,专题讲座类的国际课堂也要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组织者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也应设置足够的沟通环节,让专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细致解答。此外,还应注意在讲座后组织同学进行研讨和问卷调查,将同学们对于课程的反馈传递给任课专家,这种课上课下的多层次交流也可以有效提高授课效果。

2.赴国外实习前要进行常态化的外语培训和合理化的课程设置

常态化的外语培训主要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与影视专业相关的外语培训。只有将专业外语培训常态化,学生赴国外实习时才可以与外国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本文认为,强化专业英语培训最有效途径是采用外文原版影视艺术音像资料和专业教材作为课程参考书,营造外语环境。在此方面,香港部分高校影视院系全部使用国际流行的英文教材,且大部分老师都是英文授课,为学生的国际化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韩国高校的影视专业在本科阶段使用的教材80%为英文教材,在硕士生阶段,研究生课程理论课的学习教材中80%为英文的原文读物;且由于现在韩语里面英语外来语直接使用的情况较多,因此韩国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大,这都为国内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合理化的课程设置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即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课程和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上课方式。教师要在学生在出国实习之前,掌握学生已经学过的课程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调研。哪些课程不需要在国际课堂中出现,哪些课程是在国内已经学过但未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哪些课程学生最需要学习且国内没有开设的,都应当回馈给国外合作院校,让对方尽量合理安排。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盲目根据国外学校和机构的安排上课,就难以满足学生需求,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国内影视专业的编剧、摄影、后期制作等课程内容和国外大体相同,基础性知识学生已经学过,但授课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的课程更多强调现场应用,强调创造性发挥,这些恰恰是中国学生希望掌握的,应当重点安排。

此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探索恰当的授课方式。国外影视专业的课堂要求学生都是参与者,与教师的积极互动,甚至可以质疑教师的任何观点。国内的学生则比较习惯倾听和思考,缺乏参与互动的热情和能力。在这样情况下,过于要求互动性和批判精神则可能超出学生的能力,导致授课过程运行不畅;过于迁就学生以往的上课方式则失去了国际课堂的意义,难以让学生在海外学习中迅速提高。我们应当既要让外籍教师了解学生的现有能力,又要在学生以往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改变,达到最佳的上课效果。

当然,很多学校的国际课堂还处于起步阶段,合作院校和单位的选择余地还有限,对方院校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状态还需要进一步磨合。

3.与国外高校合作拍片过程中要进行精细化管理

合作拍片是国际课堂的重要实践环节,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作水平。很多国内外高校开展的合作拍片活动同样面临着诸如剧本沟通不够,对拍摄场地和条件不了解,对对方创作的习惯不适应,后期制作缺乏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初就进行细致的组织和管理,并全程参与。

精细化的管理首先体现在当两校学生刚组成拍摄团队时就要对剧本进行细致讨论,删除在合作期间难以找到的拍摄场地和无法完成的情节。因为合作时间有限,一旦受到这些因素的困扰,将会极大拖延拍摄进程。其次要在拍摄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在专业方面的问题和沟通的障碍。尤其是两国学生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隔阂更应被重视。这需要中方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尤其要对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创作习惯有深入的了解,而教师的全程参与是化解矛盾的有效保障。最后,两校师生在后期制作方面不能闭门造车,要及时沟通对影片的编辑理念,将双方不同的剪辑特色融合到作品中。

需要指出的是,两国学校之间的合作拍片应当尽量常态化,形成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中外高校影视专业人才合作培养的长期机制。

4.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是国际课堂成果长期发挥作用的保障。实际上,影视产业最发达的美国也是教师背景最为国际化与多元化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教育理念就被纳入到其教师的培养课程体系中。他们认为在教师的培养阶段,就应该强调全球视野及对全球化议题的敏锐度,重视对教师全球观念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本文认为,对教师的培养包括将教师送到海外学习,鼓励教师参与当地的影视艺术创作,并为其回国后制定详细和长期的培养计划。尤其重要的是,应当要求教师将海外学习、创作时的心得和体验整理总结,形成教材或讲义,回国以后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同行交流,并在日常授课期间传授给学生。

总之,本研究探析了国际课堂的概念,论述了国际课堂对影视艺术教育的重大意义,结合实践经验梳理了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课堂的开展模式,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本文提出部分建议,在实际操作层面为国际课堂的发展提供某些参考。中国影视教育应该博取众长,既借鉴和吸收美国以及我们周边各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样才能适应国家文化大发展的趋势,满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作水平的优秀影视人才。

注释:

①胡智锋、刘俊:《需求与选择——谈中国影视人才的培养与锻造》,《艺术教育》,2012年第3期。

②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改革》1999年第3期。

③郭志明:《跨洋·互动·学习——美国密西根大学教师教育的国际课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④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⑤顾佳峰:《高等教育中得互动式教学——以北京大学“世界课堂”为例》,《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2期。

⑥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作者张炜系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影视传播系主任、副教授;张楠系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影视传播系讲师)

【责任编辑:李立】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国际课堂在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及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013-ms-20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跨文化影视专业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