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瘾大学生的冲动性行为研究

2015-02-20 08:08郭瑾瑾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姚 坤, 郭瑾瑾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手机成瘾大学生的冲动性行为研究

姚坤, 郭瑾瑾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它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伴随着劣势的一面。本研究旨在考察手机成瘾大学生与冲动性行为特别是冲动性决策之间的联系。我们使用了手机成瘾量表与延迟折扣任务程序,研究了988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状况以及其中的70位被试的延迟折扣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手机成瘾程度的高低与反应时并无明显相关,但是无论延迟时间的长短,低成瘾性被试的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远远高于高成瘾性被试。

[关键词]手机成瘾;冲动性;延迟折扣任务

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rs)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或愉悦感而形成的。成瘾者在面对成瘾物时,常常需要做出选择,也就是一种行为决策。然而,大多数成瘾者依旧会继续选择满足成瘾需求这一消极选项。早期的一些研究初步发现,药物成瘾者在进行决策实验任务时倾向于做出不利的选择,偏好短时的获益而不顾长期的损失[1]。而这就显示出了一种冲动性行为的特点。所以,我们想探讨成瘾者——尤其是现下日益扩大的手机成瘾者的决策特点,即手机成瘾与冲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几年里,成瘾者与冲动性的关系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周艳艳[2]曾用多种范式研究过海洛因戒除者与冲动性行为的关系。梅松丽等人[3]基于延迟折扣任务进行了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研究,认为网络成瘾大学生对长远价值敏感性差。在这之后,徐四华[4]也用爱荷华赌博任务探讨了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冲动性,其结果为:网络成瘾者的决策功能受损,相比对照组,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性水平更高。然而目前较少有学者对新生的手机成瘾群体的冲动性进行探讨,故我们决定用延迟折扣任务来探明这一问题[5,6]。

延迟折扣(delay-discounting) 是指由于发生时间上的延迟,未来结果的当前价值低于其实际价值或控制当前行为效力下降的心理现象[7]。解释来说,当人们在高额回报与低额回报间进行选择时大多会选择高额回报;当人们在即时回报与延迟回报之间进行选择时大多会选择即时回报;然而在高额但延迟的回报与低额但即时的回报之间选择时,选择就会变成一种两难的情况,选择者就不得不根据自己的考量进行选择。所以延迟折扣任务(Delay Discounting Task,DDT)的实验程序就是让被试在两个虚拟的强化物之间做出选择[8]:一个是高额但延迟的回报;另一个是低额但即时的回报。实验者可以通过改变强化物的价值和延迟时间,得到被试在多次的选择之后的不同价值的强化物在不同延迟时间情况下的主观价值[9,10]。 尽管个体都有将延迟强化物折扣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在冲动性个体上表现得更加明显[1]。所以DDT是一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冲动性决策测量方法。

本实验采用延迟折扣任务考察手机成瘾大学生对延迟强化刺激的反应模式,以进一步探讨与冲动性行为的关系。我们提出假设:手机成瘾度高的大学生比手机成瘾度低的大学生更加冲动。在本研究中,选取了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和选择反应时作为参考标准,所以我们再次假设:

1. 手机成瘾度高的大学生比手机成瘾度低的大学生的延迟折扣范式的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更低。也就是说,无论何种延迟时间,手机成瘾度低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延迟但是高额的选项,手机成瘾度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低额但是即时回报的选项。

2. 手机成瘾度高的大学生比手机成瘾度低的大学生的延迟折扣范式的反应时更短。也就是说,手机成瘾度低的大学生决策时间更长,手机成瘾度高的大学生决策的时间更短、更冲动。

1方法

1.1 被试

在河南师范大学发放1000份手机成瘾量表,共回收有效问卷988份。在988份中选取总分较高的7%被试与总分较低的7%被试作为高成瘾组与低成瘾组参与延迟折扣实验。通过电话联系,共选取了70位——高低各35位被试。年龄19-26岁,男生14人,女生56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1.2 研究工具

1.手机成瘾量表。本量表以Bianchi,A.等人编制的手机成瘾问卷为依据进行中文版的修订[11]。共17个项目,分四个维度,分别是对手机的渴求、手机引起的焦虑、逃避孤独和效率降低。量表一致性信度为0.92。验证性因素发现原量表维度在中文版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支持,表明手机成瘾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量表采用5点计分,分值越高代表手机成瘾度越高[12,13]。

2.延迟折扣试验程序。试验程序用心理实验专用软件E-prime编写,由电脑呈现刺激材料。实验开始前,屏幕上会呈现指导语,按s键即可进入实验。首先,屏幕上出现注视点,之后出现两种虚拟奖励,左侧是现在就可以得到的较小奖励,按s键选择;右侧是延迟一段时间得到的较大奖励,按k键选择。选择后将出现下一轮注视点与选项,若不进行选择,超过4秒后电脑会自动跳过进入下一轮选择。实验过程中延迟时间将发生变化。整个实验包含顺序随机的108次选择,其中延迟时间共有3种情况:一周、半月、一月,每种包含36次选择。一名被试完成全部实验大约需要7分钟。

1.3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3实验设计。组间变量有两个水平为高成瘾组与低成瘾组;组内变量是延迟时间,分为一周、半月和一月三个水平。因变量为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和选择的反应时。

1.4 研究过程

本实验选择河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田家炳110为试验场地,待被试到达后记录被试的姓名、年龄、年级、专业和高低成瘾分组情况(我们设定1组为高成瘾组,2组为低成瘾组。在电话联系时只通知被试为1组或2组,被试并不清楚自己在高成瘾组或低成瘾组)。之后带领被试单独坐在一个小隔间中,保证被试眼睛与计算机屏幕平齐。登陆计算机并选择延迟折扣实验。在实验开始前,要求被试认真阅读指导语,待被试理解指导语后开始实验。

1.5 统计分析方法

所用统计工具为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

2结果报告

表1 高成瘾组与低成瘾组在不同延迟时间下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表2 高成瘾组与低成瘾组在不同延迟时间下反应时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首先,我们将原始数据在E-prime上进行合并和筛选,留下了group、session、time、stimulus1.RESP、stimulus1.RT、stimulus2.RESP、stimulus1.RT、stimulus3.RESP、stimulus3.RT等数据,并且删除了被试没有选择自动跳过选项的数据和反应时数值过大的极端数据。之后进行初步计算得到了每一个被试在不同延迟时间条件下的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和反应时的平均数。表1列出了高成瘾组与低成瘾组在不同延迟时间下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的平均值与标准差。表2列出了高成瘾组与低成瘾组在不同延迟时间下反应时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2.1 选择延迟选项百分比

对被试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进行2 (被试类型:高成瘾组、低成瘾组)× 3 (延迟时间:一周、半月、一月)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被试类型主效应显著,F=59.71,p<0.001;延迟时间主效应显著,F=28.25,p<0.001;被试类型与延迟时间交互效应不显著,F=0.328,p = 0.721。如图1所示,无论延迟时间长短,高成瘾组的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都远远低于低成瘾组,也就是说,高成瘾组比低成瘾组更倾向于选择即时回报但价值较小的选项。同时,无论高成瘾组或低成瘾组选择延迟选项的百分比都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

2.2 反应时

对被试的反应时比进行2 (被试类型:高成瘾组、低成瘾组)× 3 (延迟时间:一周、半月、一月)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被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0.317,p=0.574;延迟时间主效应不显著,F=0.559, p=0.572;被试类型与延迟时间交互效应也不显著,F=0216,p = 0.806。如图2所示,当延迟时间为一周时,低成瘾组比高成瘾组反应时更短;然而当延迟时间为半月或一月时,低成瘾组比高成瘾组反应时更长。但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无论成瘾程度高低,被试在延迟时间为半月时的反应时最长。

3讨论

本实验首先采用手机成瘾量表选出了两类对手机成瘾程度不同的群体:高成瘾组和低成瘾组,然后让这两类被试进行延迟折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延迟时间长短,高成瘾组的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都远远低于低成瘾组,也就是说,高成瘾组比低成瘾组更倾向于选择即时回报但价值较小的选项。反映出其决策行为的冲动性特征。这一结果不仅与我们在日常中观察到的手机成瘾大学生不顾学业和生活而追求短暂使用手机的乐趣的现象一致,而且与以往成瘾者与冲动性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013年张燕贞[14]等人采用修订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Barratt冲动性量表对1117名医科大学生进行测量,其结论认为医科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倾向与其冲动性关系密切。而同年5月李悦[15]等人用UPPS量表和手机成瘾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冲动性与手机成瘾导致的焦虑迷失以及总分有较高的相关性,随着手机成瘾等级的增高冲动性的指数也逐步增高,并且在排除了学业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后这种相关依然存在。

另外,通过对不同延迟时间的对比,可以发现延迟选项选择百分比随着延迟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也就是说,无论成瘾程度高低,延迟时间的增长使得被试对延迟强化物的当前主观价值变低了。

对于实验反应时的结果,我们遗憾地发现与我们猜想的并不一样:手机成瘾程度的高低与反应时并无显著相关。我们分析造成其不显著的原因有:1、使用延迟折扣任务的研究中较少有使用反应时作为因变量,可能反应时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冲动性。2、本次选择的被试是根据手机成瘾量表筛选出来的,其中高成瘾组的被试只是相较于其他被试成瘾程度更高,同理,低成瘾组的被试也只是相较于其他被试成瘾程度更低。也许高成瘾组并不能完美地等同于手机成瘾人群。3、在张燕贞(2013)的研究中男生比女生成瘾倾向严重,李悦(2013)的研究结果也反映对于性别不同的被试,工效下降、无法控制冲动、手机成瘾总分这几个指标上差异比较显著。故我们可以认为性别会影响手机成瘾的程度,而在本次试验中存在性别造成的额外变量——高成瘾组男生9人,女生26人;低成瘾组男生5人,女生30人。但是我们本次选择反应时作为因变量,也可以视为一次新的探索与尝试,希望能带来更多启发。

4结论

本研究采用延迟折扣任务考察了手机成瘾度高的大学生和手机成瘾度低的大学生冲动性行为倾向的差异。结果发现:无论延迟时间长短,与手机成瘾度低的大学生相比,手机成瘾度高的大学生在行为决策时更倾向于选择即时兑现的较小奖励,显示出了偏好短时获益而不顾长期损失的冲动性特征。虽然我们没能从延迟折扣实验反应时这个侧面得到假设的结果,但我们也可以认为有部分证据显示手机成瘾度高的大学生比手机成瘾度低的大学生更加冲动。

[参考文献]

[1]严万森,李纾,隋南.成瘾人群的决策障碍——研究范式与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5):652-663.

[2]周艳艳.海洛因戒除者的冲动性行为:跨范式的比较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1-4.

[3]梅松丽,张明,张秀玲,等.基于延迟折扣任务的网络成瘾者冲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3):722-725.

[4]徐四华.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冲动性——来自爱荷华赌博任务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2,44(11):1523-1534.

[5]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34(6):1453-1457.

[6]王有智,罗静.高低拖延者的冲动性特征与延迟折扣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2):371-374.

[7]刘萌萌,张良,纪林芹.延迟折扣及其与青少年物质滥用与成瘾、外化问题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3,36(4):884-891.

[8]张锋,周艳艳,李鹏,等.海洛因戒除者的行为冲动性:基于DDT和IGT任务反应模式的探讨[J].心理学报,2008,40(6):642-653.

[9]索涛,张峰,赵国祥,等.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J].理学报,2014,46(2):165-173.

[10]罗静.高低拖延者的冲动性特征与延迟折扣差异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7:1-7.

[11]ADRIANA BIANCHI,JAMES G. PHILLIPS.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Use[J]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2005,8(1):39-52.

[12]Hing Keung Ma.Internet addiction and antisocial internet behavior of adolescents[J].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1,11:87-96.

[13]Yu-Kang Lee,Chun-Tuan Chang,You Lin,Zhao-Hong Cheng.The dark side of smartphone usage: Psychological traits,compulsive behavior and technostres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31:373-383.

[14]张燕贞,张卫,伍秋林.医科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与冲动性[J].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2):284-286.

[15]李悦,朱广思.大学生冲动性水平与手机成瘾的关系研究[J].广育,2013,2(3):40-42.

[责任编辑:D]

Study on University Students’Addictive Behaviors to Mobile Phones

YAO Kun,GUO Jinji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Institute,Xinxiang 453007,China)

Abstract:Mobile phones are becoming a necessity in nowadays. It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mean time. This study aims to figure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are addicted to mobile phones and their impulsive behaviors, especially impulsive decision-making. We studied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ve condition of 988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delay discounting task of 70 testees by using delay discounting task and mobile phone addictive scale. It turns out that there is no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university students’mobile phone addictiveness and their reaciton time. While no matter what the length of time delay, the percentage of low addictive testees who choose to delay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 addictive testees.

Key words:Mobile phone addiction;Impulsivity;Delay Discounting Task

[中图分类号]B8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5)02-0117-04

[作者简介]姚坤(1994-),女,河南新乡人,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郭瑾瑾(1994-)河南周口人,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310476017)

[收稿日期]201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