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升 唐洪鑫
中国重视保持与世界主要大国的良好关系——解析当前国外对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误解
梁东升唐洪鑫
最近国外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强调发展周边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关系意味着上述国家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将要超过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是个误解,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上予以澄清,否则将有损中国与欧美大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首先,从我国外交两项重要任务看,一项是坚持和平发展战略。中国一再强调,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不管任何时候都不会称霸,不搞武力威胁,不搞军事集团。中国选择这条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剥削制度,其发展和成长靠的是人民的勤奋劳动和与国外的交流合作。资本主义制度不同,查其家底都有一部战争掠夺史。目前和平的力量占主流,制约战争的力量占优势,大战短时间还打不起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速发展经济,不断地壮大和平力量,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保和平,尽量延长和平的持续时间,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平既符合中国人民,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和支持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了保证世界持久和平,一方面必须建立强大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另一方面必须加强交流对话和沟通,不断地扩大了解,增进共识,消除猜疑、误解,允许不同观点,不同世界观的存在,扩大包容,减少冲突。其中尤其要加强与大国的沟通和交流。当前世界大国处于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都不同,对世界上一些问题存在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看法是正常的,因此很容易闹矛盾、闹对立,加上各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拥有强大的武装和经济力量,所以极易引发冲突和战争,对世界和平威胁很大。为此中国提出了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倡仪。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对抗、不冲突,管控分岐,改变守成国和崛起国必战的历史逻辑,作到交流合作,互利共赢。虽然美国到目前还没明确表态接受中国的提法,但在行动上已有所努力。去年11月份中美首脑会晤取得的几项重大成果和前一时期由于美国重返亚太导致中美之间出现的一些紧张局面相比,这些成果的获得说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路是可以走的,但要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要“积水成渊,积土成山”。奥巴马总统也看到了这一点,他说:“我认为中方非常希望和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我的访问正是他们希望有效管理两国关系的证明”。因此,为了世界和平,必须妥善处置同西方大国的关系。
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在当代世界上,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没有和平环境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同样不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提出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中心工作就是经济建设,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这方面,外交必须全力抓好对外开放工作,积极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对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加强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因为他们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带来一些严重的副作用,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社会风气败坏等,权衡利弊,前者远远大于后者,为我们后来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腾飞奠定了技术、管理和物质
基础。近些年来,我们又在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交流密切关系,是否这意味着我们要疏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回答是否定的。就目前两类国家的经济技术市场发展情况而言,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出现相互替代的情况。对此,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看得很清楚。他在给法国《费加罗》报写的文章“中国新外交与我们”中说:“‘习外交’奉行的是清晰的三点原则: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各自独立,与大国展开平衡而加强合作”。
其次,应当如何看待最近中国外交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的关系,出现不同声音。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来的国外市场已无法满足出口需要,加上国内原料缺乏,需到国外寻找基地,因此到发展中国家开辟市场建立原料基地成为首选。作为社会主义大国,除了担当一般的大国责任外,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帮扶穷国发展经济。这种帮扶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其内政,交易公平合理,秉承“双赢”理念,这是中国与世界一些贫困地区经济交流日益密切的原因所在。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口口声声说不遏制中国,欢迎中国繁荣昌盛,但在现实中又在中国周围拉帮结伙,拼凑针对中国的军事集团,面对这种左右摇摆的不确定态度,中国必须在积极争取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作好应对最坏事态的准备,所以中国就需要在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加强周边和平环境建设,积极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往来,建立命运共同体,推行自贸一体化建设。此外,还要加强与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相同遭遇的第三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交往,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状况,以在国际事务中增加对自己的声援力量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中国推行的是大外交,采取的是和平方式和经济手段。现在中国已同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或区域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现还在推进和深化中。重要的是上述活动都在和经济全球化接轨,搞不同程度的经贸一体化。这样就可将不同政体、不同政治主张的一些国家通过经贸一体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联系得越紧,抗击战争的力量就越大,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要求持久和平的愿望就有可能实现。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大国责任的跃升,正在上述活动中注入了大量资金,仅去年11月就有1100亿美元,并设计和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丝路计划”、东盟和APEC自贸一体化计划、设立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向丝路基金、向APEC和东盟捐赠活动经费等,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赞扬。在20国峰会上,中国受到了高度关注和信任。看到上述现象,有些媒体误认为中国成了世界领袖,中国要改变过去“韬光养晦”的外交风格。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不想称霸,中国主张世界要多极化,大家平等、民主,有事共同商量,中国只是争取自己应有的话语权。中国的外交风格没有变,仍坚持和平、发展两个主题。中国找伙伴,但不拼凑集团,搞经济交流,但不搞武力威胁。中国发展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中国在G20国峰会上受到的欢迎完全因为其主张正确,国力强大、地位重要所致。
(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审;海军工程大学勤务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翔
罗序伦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