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摘 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本科层次以上的高等技职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成为高等技职教育的主体,为经济建设和职场培养了优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而以就业为导向,重实务、重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技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的成果经验,为大陆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台湾技职教育 特点 启示
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技术及职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已形成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三部分在内的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台湾技职教育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吸纳了西方职业教育先进的实用主义理念和发展模式,经历了快速扩充、发展停滞和专科改制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发展到以科技大学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新阶段。以往的许多研究表明,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颇具特色,长久以来,是台湾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主力。面对“少子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普通教育的迅猛发展,台湾技职教育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在转型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这些特点与趋势对于大陆地区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改革同样有所裨益。
一、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特点
在台湾地区参访期间,笔者真实地走进台湾明新科技大学,发现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中高职衔接、普职沟通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既纵向通达、自成体系,又横向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如图1)。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三十年间,是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全盛时期,高职(即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同于大陆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同)与高中学生数比一度达到7∶3。同期,二专、五专、技术学院为适应产业人力结构的转变而不断增设。八十年代后,技职教育的发展由于科技大学的增设而提升至高等教育阶段,建构成由“高职—专科—科技大学”垂直分工培养初级、中级、高级技术人才的“第二条教育高速公路”——技职教育体系。三级职业教育的内涵,有别于“高中——大学”的普通学术教育体系,强调技术实务应用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报考专业对口的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也可以在课余、假期参加一些文化课的补习,直接报考普通高等学校。目前,进入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学习的职业学校学生已经可以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图 1
(二)师资力量雄厚
在台湾地区,教师行业以丰厚的经济收入、稳定的工作条件吸引大量从业人员,不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且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高学历者在四处应聘教师职位,能够进入职业学校,成为专任教师实属不易。另外,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中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企业,他们不仅学历层次高,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课程设置多元化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本科开设的课程有以下特点:(1)必修课程少,选修课程多;(2)基础课程分类开设,且体现出“广、浅、新、用”的特点;(3)实务课程占有较大比重,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且注重在实务中学习掌握技术;(4)没有毕业设计,而是在第三、第四学年安排“实务专题”制作课程,一个“实务专题”一般需要一至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题目来自于业界,题目可由教师确定或学生自己获取。
“实务专题”是台湾地区技职教育本科课程与普通大学本科课程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实务专题”课程的目的与作用非常明确:是为了满足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通过实物专题制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学生自行获取信息并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个具体的实际成品的能力。期间会由教师与学生约定时间,请学生报告进度,并随时与学生讨论实作进行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这可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各项基本概念与原理融会贯通。并可培养学生针对题目,广泛收集相关资料,进而自行学习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将以往所学的各种理论,应用于实务经验,以期日后能应用于产业工作中。“实务专题”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精神,协调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品质,如人文精神的陶冶、职业道德的养成、批判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养学生成为兼具人文与科技素养的高质量人才。通过“实务专题”课程亦可使学生了解报告的撰写方式,训练学生的报告撰写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形成学生与指导老师的良好互动。由此不难看出,“实务专题”课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实务制作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职业证照制度
在台湾地区,落实职业证照制度、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是强化职校生实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职业证照分为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职业训练法》规定,在加薪和录用技术人才时,丙、乙、甲三级证照分别等同于高职、专科、技术学院毕业等级。《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力的办法》规定,持有职业证照者,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力资格。譬如,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①。从1996年起,拥有职业证照的在职人员参加入学考试可以享有不同的加分优待,即拥有丙级证照可以在专业科目总分的基础上加上总分的5%,乙级证照加10%,甲级证照加15%。在上述政策的支撑下,职业证照成为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续薪、升迁的助推器,得到越来越多的职校和学生的认可。毕业时既要获得毕业证书又要考取职业证照逐渐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追求。
(五)产学合作紧密
开展产学合作是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突出特点。产学合作的类型有16种,内容形式多样,且主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企业在推动产学合作中都发挥作用。产业、企业和学校的互动关系,以及政策法规的约束与保障等,反映出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开展已经初步形成管产学研界相互协调的一种保证机制。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产学合作内容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与业界的合作,推动证照制度,推动“产学携手”、“台德计划”、“试办产业大学”等,重视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的结合。另外,在专业课程方面,“实用”是台湾地区技职教育课程的核心,课程设计强调专题制作、实务取向、结合证照考试等,使学校教育与职业市场紧密结合,使教育与市场人力需求密切连接,推动教师联系企业的制度,丰厚教师企业实践经验等。最后,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在办学上主要借助民间力量,私立学校一直是技职教育的办学主力,而私立办学者中以企业界居多,所以技职教育与企业界的结合相当紧密。在技职教育体系的构建中,从主管层面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构建统一的职业标准。学校从专业、课程、教师的角度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同时,采取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方式,鼓励来自产业界的精英助力职业院校的发展。
二、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对内地职业教育的启示
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已经形成了和高等教育相对独立的体系,教育层次比较齐全,有高职、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五个层次。正是由于完整而独立的技职教育体系,使得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平分秋色。同时,由于体制完整,使得在校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在任何阶段均可以找到适合自身需要的求学和进修途径。同时,台湾地区的“校企合作”呈现的是“管、产、学合作”的特点,“管”指的是教育、经济主管部门等台湾地区相关部门,他们的职能不再只是指挥,而是作为参与者、领跑者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出台政策、法规,发放资金等给予支持,从而保障校企双方的互赢。内地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内地职业教育体系分为中职(初中)、职业学校(高中)、高职(专科)三个层次。高职毕业生没有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继续深造的渠道。如果想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则必须回归到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因此,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小,缺乏可持续性,并且满足不了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内地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并作为职业教育着力发展的目标。然而,由于缺乏政府在政策、法规和资金上的扶持,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方面,企业由于没有获利,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没有政策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内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在台湾地区的发展阶段中,技职教育一直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从一定程度上说,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是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在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培育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促进了台湾地区整体经济。
台湾和内地同宗同族,血脉相连,有相同的文化渊源,相同的教育传统。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相对于普通教育,对经济发展应当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该与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紧密的关系。很多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业教育的作用,通过职业教育能够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把一个非熟练劳动力培养成一个熟练的劳动力,把一个简单的、一般性质的体系劳动者训练为一个复杂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在这点上,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可以说做得非常成功。台湾从60年代起逐步建立的实用型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与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实用人才,推动了经济事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端技术、设备、精英都可以引进,但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成千上万的基层劳动人员,只有通过职业教育进行培养和训练才能获得较高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思考和借鉴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不仅要加强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还需要加快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搭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交桥,为社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力保障。
注释:
①张晓峰.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1(25):52-55.
参考文献:
[1]2010学年度“产学携手合作计划”申办说明会会议手册[Z].台北:台湾师范大学技术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09.
[2]林聪明.技职教育人才培育政策——技职教育再造方案简介[J].技术及职业教育季刊,2011(2).
[3]吴靖国,林腾蛟.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的理性反思[J].教育资料集刊,2010(47).
[4]吴建鸿.从台湾职业教育看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教师),2011(05).
[5]倪乐伟.浅析台湾技职教育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J].南昌高专学报,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