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摘 要: 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较高,然而,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辨析能力还有欠缺,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而,高职院校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构建,对大学生进行舆论的正确引导,利用校园文化传播和宣传正面信息,创新大学生的思想互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软实力。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校园文化 创新互动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校园文化体现了高职院校的软实力,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有深远的定位性影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以其融合性特点进入高职院校文化阵地,以网络为载体,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新媒体为特征的网络文化正在校园悄然兴起,拓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渠道,影响高职院校的价值观念。因此,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的源起及特征阐述
新媒体是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之下催生的新媒介形式,它对于人类社会的秩序和文化有根本的转变作用,新媒体之所以为“新”,是相对于传统的“旧媒体”而言的,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替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之下,具有引领时代潮流的意义。它的涵义广泛,并且呈现动态的发展趋势,是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形式。在时代的发展下,新媒体从“边缘”走向“主流”。
新媒体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大体分为三大类型,即数字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同时,新媒体以其分众性、交互性、实时性的传播优势,迅速进入校园,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主要的校园新媒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园网。校园网站以新媒体为载体,主要宣传学校的新闻活动、会议报道、党支部及团支部信息、学生会信息等内容,并根据新时期学生就业形势开设了就业指导板块,为学生提供了社会求职就业的信息平台。在这一网络新媒体形式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娱乐活动、科技学习、就业指导等校园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
2.校园BBS。BBS电子公告板是多人参与的网络论坛系统,是校园网络舆论的发源地,学生可以在校园BBS中热烈讨论、自由发表见解,并掌握相关的信息,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和交流,具有平等和匿名的特点。同时,高职院校可以成为校园BBS的“把关人”,吸引学生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进行利益诉求和信息传达等。
3.微博。它以“短、灵、快”的优势在用户之间传播和获取信息,是一种即时的信息发布系统,大家在“微博”上畅谈心声、分享生活方式和感受,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更新和讨论,具有设计灵活、更新快、内容丰富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4.即时通信。这是学生较为喜爱的新媒体形式,学生在QQ群、飞信、微信中交流思想、讨论新闻热点内容,可以共享文件、图片、视频等,具有虚拟性和即时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独特的网络文化。
二、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高职院校中的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它是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的融合体,有其特定的精神文化氛围,体现了高职院校的“软实力”,是在校园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而生成的,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方式和表达方式等,有较强的同化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其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媒体传承和发扬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新媒体在高职院校中是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它对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意义,同时,新媒体也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交流和融合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彰显出高职院校的文化价值,体现高职院校的精神品质内涵。
2.新媒体扩大了校园文化覆盖面,增强了影响力。新媒体的介入,弥补了传统媒介的不足,增强了校园文化和生活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它以其大众传媒的形式,开展校园的学术交流会、热点话题讨论、实践活动等,成为传递校园信息的重要渠道,扩大信息传递的覆盖面,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3.新媒体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创建方式。新媒体的出现,使校园文化创建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通过校园局域网、校园电视、移动终端媒体等,这些生动而形象的图片、视频工具,使校园文化创建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凝聚学生关注的同时贴近校园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4.新媒体展现了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发展内容。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校园环境建设在动态的建设过程中可以用新媒体进行报道,通过图片、视频、短片、“微电影”等形式,报道校园环境建设的动态内容,体现出人文关怀与科技手段的融合。
三、开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新媒体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1.在主题网站创建下,以新媒体为依托,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为了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认识和驾驭新媒体的前提下,进行主题网站的创建,运用防火墙和加密等新兴技术手段,对新媒体网站进行引导和创新,从策划、报道的全程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以各色主题为引,创建具有特色的主题网站,做好舆论的引导,促进校园文化数字化建设。例如:以革命为主题的“红色网站”、以社区为团体的“社区网站”、以典型示例为主题的“榜样示范网站”及校园“微公益”网站等。这些不同主题的网站的宗旨是以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为目标,紧抓高职校本文化,凸显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职业性”和“应用性”的办学特色及文化底蕴。
2.创新高职院校校园新媒体,促成良性互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对新媒体工具进行创新性的使用,牢牢把握校园媒体的新鲜动态,创新校园网络特色新媒体资源,如:可以建立高职特色的BBS论坛、SNS主页设置、高职校园资讯等,与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良性的互动,促进交流与沟通,实现新媒体环境创新下的信息共享。
3.创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校企文化共融。高职院校的教育形式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体,它的校园文化特色不能单纯显现学校的教育内容,还要吸纳优秀企业、行业的文化进入校园,根据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特征,凸显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的可能性和必需性。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要在新媒体的介入下,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要借助新媒体手段与社会团体、企业、行业等建立交流互通的信息平台,创建互联网新媒体下的校企合作互动平台,对于高职和企业而言具有互动、共享的价值和意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引进和学习企业中的优秀文化内涵,引进企业生产实践和管理过程中的分工合作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丰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另外,对于企业、行业而言,企业可以通过这一信息平台,了解科研最新动向,将专业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生产实验过程中,为生产实践服务。
4.加强新媒体建设,增强校园文化的监控。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富于时代气息,实现了校园文化“加速”,同时也要培养一支“双料”的多媒体管理队伍,可以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平等互动的优势,追踪学生的情感波动,提高新媒体技术监控水平,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跟踪和掌控,在校园新媒体监控区域内,通过绿色监控软件的开发,提高新媒体的监控技术,并借助讲座、开办演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和应用新媒体,养成正确的媒介使用习惯,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准确地对信息进行分辨,并实现自身的道德自律。
总之,新媒体载体的引入,给高职校园文化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它对于高职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新媒体这一载体还可以充分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融合,打造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薛波.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人民论坛,2012(26).
[2]颜秉忠,王晓玲,葛春颖.论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构建[J].传媒观察,2012(09).
[3]吕宇翔,张铮.“新媒体”的再认识[J].编辑之友,2012(07).
[4]匡文波.到底什么是新媒体[J].新闻与写作,2012(07).
[5]思维.现代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校园文化探析[J].神州,2012(17).
[6]赵君,张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