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北开发区东过渡带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2015-02-16 08:38张继成王鸿博刘红卫
当代化工 2015年8期
关键词:葡萄花过渡带采出程度

张继成,王鸿博,刘红卫

(1. 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113)

石油化工

萨北开发区东过渡带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张继成,王鸿博,刘红卫

(1. 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113)

目前萨北开发区东过渡带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原油粘度高、水驱控制程度低、采油速度、采液强度不均衡、油层动用差、油水井数比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分析过渡带地区剩余油潜力分布,并依据过渡带地区的开发现状研究过渡带的开发调整及治理对策,对改善过渡带地区的开发效果有着深远的意义。结合萨北开发区实况资料,运用 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对东过渡带剩余油进行分类研究,并对东过渡带各油层组、各条带进行量化分析。

过渡带;剩余油;产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井网

关于剩余油潜力区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了解剩余油富集部位是剩余油挖潜的前提。1995年韩大匡提出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的 8个部位[1]。2000年俞启泰明确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的3个区域[2]。从剩余油的研究方法上来讲,张昌民、樊中海[3-5]等把剩余油有关方法归纳为3大类:①一维纵向研究方法;②二维平面研究方法;③三维空间研究方法。俞启泰把剩余油分为4个级别:微规模、小规模、大规模和宏观规模。冉启佑将剩余油的研究方法总结为:取心方法、开发地质学方法、测井解释、地震、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流线模型、生产测井、测试分析和检查井资料分析等9种[6]。

萨北开发区东过渡带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的后期。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前人对萨北开发区过渡带进行了系统的水驱效果评价,笔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软件量化各条带各层系的剩余油分布为萨北开发区东过渡带井网结构化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概 况

东部过渡带位于萨北开发区东部,面积 17.8 km2,地质储量4 573.36×104t。东部过渡带位于大庆长垣萨尔图背斜构造北部东端(见图1),构造较为平缓,地层倾角2~3°。共发育萨尔图、葡萄花两套油层,5个油层组、15个砂岩组、36个小层、51个沉积单元。油层埋藏深度1 000 m左右,非均质严重。东部过渡带区域内无断层。

图1 东过渡带井位图Fig.1 East transitional zone location map

萨北开发区过渡带1971年投入开发,目前共有四套井网:开采萨、葡主力油层的基础井网、四条带井网、开采低渗透薄差油层的加密井网、东过一条带南块葡一组油层的聚驱井网(见表1)[7-9]。

表1 油田开发简况Table 1 Oilfield development situation

2 地质模型建立及历史拟合

本次利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对东部过渡带建立地质模型。区块内包含一个实验区。区块内共有431口井,油井257口,水井174口。开采萨尔图,葡萄花两个油层,其中萨尔图油层有33个小层,葡萄花油层有18个小层。把每个小层均作为一个模拟层,纵向上划分为51个模拟层。

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点及目前开发现状,网格大小设置为100×180×51=918 000个。按照条带的不同分为4个井组。

要想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对模型中的剩余油分布进行合理预测首先需要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历史拟合。

储量拟合是历史拟合的前提。在本次研究中采用Eclipse模拟器进行模拟,初始化采用的是非平衡法,所以储量拟合是在petrel地质建模过程中已经完成的,研究区实际地质储量为4 573.36×104t,拟合地质储量为4 628.62×104t,误差为1.21%。从结果上来看,误差很小,拟合结果较好。

历史拟合就是通过比较模拟计算的开发指标和油田实际的开发指标,调整影响开发动态的模型参数,使二者基本吻合的过程。本次历史拟合分为两部分:全区开发指标拟合、单井开发指标拟合。全区拟合时间从1963年到2013年。单井拟合时间为1970年到2013年[10](图2-5)。

图2 全区日产油拟合曲线Fig.2 Daily oil output fitting curve

图3 全区含水率拟合曲线Fig.3 The fitting curve of moisture content

图4 B1-1-B73日产油拟合曲线Fig.4 B1-1-B73 daily oil output fitting curve

图5 B1-1-B73含水率拟合曲线Fig.5 B1-1-B73 moisture content fitting curve

3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东过渡带各条带各沉积单元的剩余油潜力分布(见图6、7、8)。

图6 小层采出程度图Fig.6 Small figure layer recovery degree

图7 各油层组累产油量剩余储量图Fig.7 The remaining reserves figure of oil reservoir group

图8 各条带累产油量剩余储量图Fig.8 Output and the remaining reserves figure

由图6可以看出由于各小层发育状况不同,其采出程度差别很大。采出程度最高的是S32层达到了59.93%,采出程度最低的是P210b层。纵向上来说,萨尔图油层采出程度明显高于葡萄花油层。采出程度高于37%的23个小层都分属于SI、SII、SIII三个油层组。采出程度低于22%的14个小层有13个则属于PI、PII油层组。其中P26、P28+9a、P23b、P27、P210b采出程度不到10%。

由图7看出SII组采出程度最高,累产油693.05万t,剩余储量810.07万t。PII组采出程度最低,累产油98.85万t,剩余储量742.89万t。总体上看萨尔图油层采出程度较高,其中 SI组采出程度42.53%,SII组采出程度46.11%,SIII组43.56%。葡萄花油层采出程度较差,其中 PI组采出程度30.53%,PII组采出程度11.74%。葡萄花油层仍然具有较大的剩余油潜力。

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条带的增加,累积产油量逐渐减少。一条带累积产油量889.25万t,二条带602.47万t,三条带303.51万t,四条带110.59万 t。三四条带产油量的加和只有一条带产油量的一半。从剩余储量上来讲随着条带的增加剩余储量逐渐减少,一条带的剩余储量为943.12万t,二条带的剩余储量为725.72万t,三条带的剩余储量为600.34万t,四条带的剩余储量为398.34万t。剩余储量随着条带的增加逐渐减少主要是因为不同条带井网开采的层位不同。一条带井网开采 SI组、SII组、SIII组、PI组、PII组。二条带井网开采SI组、SII组、SIII组、PI组。三条带井网开采SI、SII、SIII组。四条带更是开采SI组、SII组。纵向上油层发育状况的差异和井网密度的不同影响到了各条带的累积产油量的多少和剩余储量的分布。

4 结 论

(1)萨北开发区东过渡带剩余油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分流线型(滞留区)剩余油、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相带边界处或油藏边缘剩余油、岩性遮挡型剩余油、物性变差部位剩余油。其中分流线型(滞留区)剩余油是剩余油类型的主体,占总剩余油比例的32%。

(2)从分油层组剩余油潜力上来看萨尔图油层采出程度较高,葡萄花油层采出程度较低葡萄花油层仍然具有较大的剩余油潜力。

(3)萨北开发区东过渡带有随着条带的增加采出程度降低,累产油降低,剩余油储量减少的趋势。其中一二条带油层发育较好,剩余油潜力较大。三四条带井网密度较低,采出程度低,井网结构化调整的潜力大。

(4)萨北油田东过渡带三四条带井网密度低,水驱采收率低,需要进行井网结果化调整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1]韩大匡.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22(5): 47-55.

[2]俞启泰. 注水油藏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的三大富集区[J]. 石油学报, 2000, 21(2): 46-50.

[3]谢俊, 张金亮. 剩余油描述与预测[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1-13.

[4]HOVERSTEN G M, et al. Reservior characterization using cross well electromagnetic inversion, a feasibility study for the Snorre field, North Sea[J]. Geophysics, 2001, 66(4): 1177-1189.

[5]胡学涛, 李允. 随机网络模拟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J]. 石油学报, 2001, 7(4): 152-156.

[6]冉启佑. 剩余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10(5): 50-51.

[7]陈程, 宋新民, 李军. 曲流河点砂坝储层水流优势通道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J]. 石油学报. 2012, 33(2): 258-263.

[8]Gibling M R. Width and thickness of fluvial channel bodies and valley fills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a literature compilation and classification[J].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2006, 76(5): 731-770.

[9]Tye R S. Geomorphology: an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subsurface reservoir dimensions[J]. AAPG Bulletion, 2004, 88(8): 1123-1147.

[10]林承焰, 余成林, 董春梅, 等. 老油田剩余油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J]. 石油学报,2011,32(5): 830-835;(4):37-40.

Study on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Regular and Its Exploitation Strategy in East Transition Zone of North Saertu Development Area

ZHANG Ji-cheng , WANG Hong-bo , LIU Hong-wei
(1. 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Daqing163318, China; 2.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No.3 Oil Recovery Plant, Heilongjiang Daqing 163113, China)

Nowadays, there are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of east transition zone of north Saertu development area, such as high crude oil viscosity, little sweep efficiency, slow oil recovery rate, unbalance between liquid production rate and fluid producing intensity, and so on. Therefore, to analyze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east transition zone of north Saertu development area. It can help us propose the way to adjust the well pattern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ast transition zone of north Saertu development area.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development data of east transition zone of north Saertu, the software Eclipse was used to research the remaining oil classifica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very oil layers and every belts was analyzed.

Transition zone; Remaining oil production; Numerical modeling; History matching; Well pattern

TE 155

A

1671-0460(2015)08-1825-03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号:E201407。

2015-05-19

张继成(1972-),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葡萄花过渡带采出程度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核磁共振方法研究油水过渡带驱替特征
钻杆过渡带检测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聚合物驱油田交替注聚参数优化研究
葡萄花前如何管理
葡萄花
二氧化碳驱油注入方式优选实验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