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县大褚村乡郑屯小学061000)
“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总钥匙
刘 伟(河北省沧县大褚村乡郑屯小学061000)
“活”是语文教学的总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语文教学才会有活力。在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史需要它的“活”:思想的“活水”,方法的灵活,源泉的激活。这样,学生才会想学、爱学、会学,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会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进一步推进基础素质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离不开教育。而仅靠专业知识教育学生,他们是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语文教学要想很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目的,教师本身得有思想的“活水”——观念的全面更新,人格的全面完善,角色的全面转变。只有这样,“活水”才能源泉不断地滋润每位学生的心田,才能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流畅起来,使学生的智慧迸发出火花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才能使教师胸怀对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爱,脚踏实地地投身于新的课程改革中去,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各具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就必须结合实际,善于因势利导而巧于点拨,切忌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我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变序教学法
我发现教师分析课文往往从头到尾,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既使学生厌烦,又使学生养成一种僵化的思维定式。适当采用变序教学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我运用了变序教学法,采用了中心突破法。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找“我”看见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的句子(学生读“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时,板书:劳苦、简朴)。再读一读,理解内容,抓住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既引人入胜,又抑扬得当。可以采用这种教法的课文不少,如《养花》《詹天佑》等。
(二)发散式教学法
教学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漫无目的,但又不能死守课本,生搬硬套,而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上课得要善于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得法于课内而获益于课外,学生感受到的文化也就更丰富、更全面。
如上《麻雀》这一课时,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说:“是啊!母爱是伟大的、纯洁的,她的伟大纯洁之处在于她对自己孩子的任劳任怨、不求回报,为了孩子,她可以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同学们,在我们享受母爱的同时,让我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去爱妈妈、爱同学、爱周围的人们。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到处充满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甜美。”这样的发散能引申到实际,对学生走出课堂,思考社会,理解人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学了《西门豹》,我教育学生要学会不动声色地同不良的行为作斗争,保护自己,保护群众……
总之,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结合课文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情操的陶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掌握知识、探索人生、创造未来。有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还可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如学习《揠苗助长》后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学习《丰碑》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等。这样,学生就能扩展一些相关的知识。
(三)生动形象的教学法
学习是一种紧张而有目的的活动。使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一个前提。小学生往往对活动的,色彩鲜明的事物产生兴趣,这是一种直观的兴趣。引起这种直观兴趣很重要。每次备课时,我都要仔细琢磨课文内容,究竟可以采用那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既能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拓展。平时我除了注意运用幻灯、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外,还会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教“身”字,我把身子一侧,左脚向前一踢,对学生说:“你们看就是‘身’的字形。‘身’字上面是一小撇,像是一个人的头,中间部分是身子,身子里面有心、肠、胃等器官,下面的一只脚站着,一只脚向前踢出去。”学生看看字形,看看我的姿势,都高兴地笑起来了。
(一)以“情”引趣
“情”是语文教学的独特个性和艺术,没有感情的语文教学,就不是“活”的语文教学。因此要把语文教学教“活”,教师必须具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沟通心灵,建立感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教材中发现情趣,才能把教材的思想信息和感情传达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及教师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身心愉快。
(二)以“乐”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学科是否有兴趣,跟教师的讲授是否得法关系很大。因此教师平时应注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缜密地考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快感,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自然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以“美”诱趣
俗话说得好,引起人们兴趣的东西不一定美,但美的东西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教师的语言美、板书美、仪表美、人品美,会使整个教室形成一个美感场所。这自然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能把课堂上好、上“活”。
(四)以“知”寻趣
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求知。教师把课教“活”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若教师知识贫乏,能力不强,只会在形式上摆弄架子,油腔滑调,满堂笑却满堂乱,结果只能把学生引进死胡同。要能真正把课教“活”,首先教师必须有扎实的说话、阅读、写作的基本功,有丰富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并懂得一些心理学和教学法。其次,教师还必须吃透大纲,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这样,上起课来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因势利导,才能开启思维,不断获得新知;才能使教者得心应手,学者春风得意。
总之,要使语文课教得“活”,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研究和探索语文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找到突破性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觉得学习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进步,语文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张亚欣)